拉玛西亚 梅西、哈维、伊涅斯塔:一切从拉玛西亚开始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2 23:50:03
分享:

梅西、哈维、伊涅斯塔。

走进拉玛西亚时,先看见的就是左手这张照片:这是2010年金球奖前三——与此同时,也是拉玛西亚出产的三个孩子。

走进去,转弯,一面墙上,十一个球员:

2012年11月25日,巴萨4比0莱万特——出场的11名巴萨球员,11个拉玛西亚出品。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说到拉玛西亚,很自然地会带到巴萨,带到他们的传控。

我们都知道这个体系在2008-12年间完成了什么:巴萨的西甲三连冠和2009、2011两个欧冠。梅西的连续四个金球奖、哈维的三个铜球奖、伊涅斯塔的2010年世界杯制胜球和银球奖外加2012年的铜球奖。以及,国家队层面,西班牙的两届欧洲杯和一届世界杯。

以及,穆里尼奥、海因克斯、迪马特奥、阿莱格里、西蒙尼、范加尔们前赴后继地反这套体系。三中卫、高位施压、442两翼反击、大巴……等等等等。

21世纪被谈论最多的战术体系,毫无疑问。

我们怎么概括这个体系呢?

高防守线,球员间距短,人人参与传接。

大量一脚出球接球,大量控球循环,寻机推进,前场自由传切。

某种程度下,以攻代守——依靠高质量的控球,剥夺对方的控球机会。

喜欢这体系的人,会认为这是一种理想的、团队的足球风格:无迹可寻,没有破绽,绵密、团队、细致而完美。

对手则会怨恨:这套路缓慢、磨叽、无目的性,让比赛失去趣味和悬念。

但无人可以否认:只要执行得当,理论上,这个套路是所向无敌的——在2008-12年间,的确也一度无人可敌。

骨子里,这是一种有关精确的游戏。瓜迪奥拉自己到曼城时,依然带着类似的思路:他一度强调要减少高球,因为头球落点不可控,容易使比赛走向和阵型发生变化。他相信,只要大量进行地面传接,意外就会减到最少。

保持间距、阅读比赛、一脚出球、快速推进、移动、空切。需要的是不假思索、融入本能。

而这一切,都来自拉玛西亚。

很久之前,巴塞罗那俱乐部没有什么地方收孩子们踢球。从西班牙全国来到巴塞罗那的孩子,包括巴萨本地的孩子,坐着各种交通工具来来往往。于是俱乐部开始谋划。

到1979年10月20日,拉玛西亚正式开了——La Masia,当地语言是“农舍”。当天来致辞的巴萨主席努涅斯如是说:

“拉玛西亚的目标是,将那些离家而来、立志成为运动员的孩子,发展成聪明、有文化又有个性的人。”

从一开始,这里就不只是一个教孩子踢球的地方。在最初的拉玛西亚,惯例是:7小时上课,3小时踢球;14小时在拉玛西亚,6小时自由活动,8小时睡觉。

2019年12月,管理员之一笑着告诉我,现在管孩子不如以前容易了;比如不能让他们沉溺于游戏,比如要灌输他们正确的营养学常识以便他们好好吃饭,比如晚上11点熄灯时,还要顺便关掉wifi呢……

拉玛西亚建立前十年,来了超过500个孩子。而拉玛西亚自己最关键的人物,两位。

一位是奥利奥尔·托特。他老人家负责球探工作,也连带影响拉玛西亚的青少年指导。据说他巅峰期一天赶15到20场比赛,挑选合适的孩子。据说他挑选球员时不多观察他们的缺点,而着意于优点。他的选材与发展眼光如此卓越,以至于2010年西班牙国家队世界杯夺冠后,主帅博斯克说:

“我确定巴萨球迷乐意听到我这个皇马球迷这么说:奥利奥尔·托特是这一切辉煌的播种者。”

如今,他的名字被用来命名这里:

一位就是巴萨的教父,约翰·克鲁伊夫。

我们都知道,克鲁伊夫与贝肯鲍尔是1970年代的足球典范。我们都知道他1973年9月开始效力巴萨,1974年带荷兰在世界杯决赛输给了贝肯鲍尔的德国,但依然拿下了金球奖——一共三座金球奖。

我们都知道他踢球技艺华丽,但是路线清晰,拥有神话般的大局观与执行力。米歇尔斯老先生倡导了全攻全守,克鲁伊夫执行到完美,而且从此建立起了荷兰足球的理想形象,以至于许多年后,意大利可以防反,因为传统使然;荷兰如果防反,大家会觉得数典忘祖很保守,这种理想化的形象,是克鲁伊夫建立起来的。

他自己是足球史上屈指可数的盘带专家,个人能力一等一。然而他却每天念叨着空间、站位、传球路线。

典型的本可以靠个人才华,偏要跟人战大局观、想法和头脑。

克鲁伊夫将他的精神与灵魂一起带到巴萨。他当主帅时,我们都知道:1990年代的梦之队是他创造的。1996年,世界还在流行442,而且菱形中场开始越来越少时,克鲁伊夫还在论证荷兰式433的合理性。他甚至不太看得起当时西班牙已经开始流行的4231。

1996年前后,我记得看杂志,克鲁伊夫提过一个概念:多核心足球。他强调,球队不应依靠单一核心,而该是某个全能球员前场持球时,周围球员应该立即围绕他,就地建立一个小组,然后开始传切配合。

我当时觉得这个概念听着很玄幻,直到许多年后,看见巴萨的传控,看见梅西、哈维和伊涅斯塔的纵横来往,忽然有点领悟过来了。

巴萨式的套路是他植根的。2005年前后小罗在巴萨简直是王中王,但克鲁伊夫作为教父,却始终推崇德科和哈维。

他立起的标准太高,太理想化,但巴萨之后的战绩证明了,一旦能将他的理想实现,找到一个实践者,足球可以踢到多高境界。

但他如何影响了拉玛西亚呢?

——他将阿贾克斯式的343全攻全守,引入了巴萨。从此,这成了巴萨的御用阵型。各级青年队都该这么踢球。

——他将许多观念,比如全攻全守、传切球权、空间保持等概念,熔铸成了拉玛西亚的灵魂。

——他要求守门员用脚踢球,也要参与传接;后卫要参与传切,前锋也要参与施压。

——他甚至跟巴萨球迷们叫板,教育他们:回传和横传不意味着踢球保守;优秀的进攻足球,并不是一味向前。

——他要求,孩子们不该是各自孤立的球员,他们就该是彼此传球的团体。

——他认为一切训练都应结合球。一味地练体能练冲刺没意义。

——如果踢得好,就该获得晋升。拉玛西亚的孩子们应该意识到,他们只要踢得好,就能进巴萨一队。

一个例子:1980年代末某天,巴萨俱乐部技术总监雷克萨奇跟克鲁伊夫说了:“我们有个拉玛西亚出来的小孩,踢球很好。”

“他现在哪儿?”

“在巴萨19岁以下队。”

克鲁伊夫质疑:“如果一个小孩踢得好,他干嘛在19岁以下队?”

“因为他不够强壮。”

“把他放到B队踢场球,我这周末就去看他。”

然后,这个瘦削的孩子就进了巴萨一队:

那就是瓜迪奥拉了。

然后,又过了几年。

1991年7月,托特看中了哈维,于是哈维签了约,来到拉玛西亚。

那时的球探报告——是的,巴萨对11岁的小孩都有球探报告——说,他的传球很好,他跑步靠脚跟,起步太慢了,得改。

他的移动,他的传球习惯,他的冲刺,都在拉玛西亚得到了重塑。他后来承认,儒昂·维拉教练不停赞美他如何用传球串联队友,但也不时跟他嚷:

“传球永远不该高过地面3英寸!”

他要哈维盯着瓜迪奥拉看,学会如何成为一个巴萨型4号。之后,瓜迪奥拉自己看了看哈维——当时还在巴萨16岁以下队踢球——然后说:

“这孩子四年后就能代替我了。”

1998年8月,巴萨对马洛卡赛前,当时巴萨的教练范加尔问18岁的哈维:

“瓜迪奥拉受伤了,你代替他出场——准备好了吗?”

——哈维为巴萨的505场比赛,这就是第一场了。

——从拉玛西亚出身,代替拉玛西亚的学长瓜迪奥拉,之后作为瓜迪奥拉教练的首席核心,开始巴萨队史最辉煌的旅程,就此开始。

在此两年前,1996年9月17日,托特教练听说阿尔巴塞特有个天才,于是叫来了他:这个叫做伊涅斯塔的孩子,加入了拉玛西亚。

他之前苍白瘦弱,没几个球队喜欢他。但试训时,据说巴萨诸位老辣的球探只看了5分钟,就说“可以了。”——他们是懂得鉴别天才的。

在拉玛西亚第一个秋天,伊涅斯塔晚上经常哭:因为他离开了家,住在这个集体宿舍。他很怕。

很多年后,他认为那个秋天必不可少:那培养了他的坚强与沉默,以及,他在度过最初的孤独后,和这里的孩子交上了朋友。拉玛西亚是个如此重视教育的地方,孩子们都有鉴赏的眼光。他们知道伊涅斯塔是天才,对他推崇备至。而伊涅斯塔也热衷于让队友们开心:

这就是他获得友谊、度过寂寞的方式了。

在伊涅斯塔加入拉玛西亚四年之后,2000年9月17日,拉玛西亚迎来一个最特别的学生。雷克萨奇看了他一场球,立刻对拉玛西亚所有人怒吼:

“我们必须马上签下他!!!”

即便这个孩子有生长激素缺乏症,当时只有140公分高,但巴萨乐意给他提供每月一万美元的费用。因为各色原因,他要再过段时间才正式成为拉玛西亚球员,但他已经融入了这里。

他与哈维、伊涅斯塔一样,在拉玛西亚的体系下,很快养出了天才的传球、接球、射门、视野、全局观。他跟同级生法布雷加斯和皮克一起所向无敌,明明才华胜过所有人,但他与之前的哈维、伊涅斯塔甚至瓜迪奥拉一样,谦谨、低调、安静、团队、聪慧,踢得团队又无私。

“拉玛西亚的目标是,将那些离家而来、立志成为运动员的孩子,发展成聪明、有文化又有个性的人。”

一代一代的传承,就是这样完成的。

那就是1987年6月24日,出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的利奥·梅西。他的这张照片,一直挂在拉玛西亚进门右转的照片墙上。

此后的一切,都已是我们所知道的历史了。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