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图片 庐山手抄报图片大全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8 05:56:51
分享:

手抄报1:庐山基本介绍

庐山,又名矿山、矿山路,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位于东经115° 52′-116° 8′和北纬29° 26′-29° 41′之间。东临婺源、鄱阳湖,南接王腾馆,西接京九铁路大同脉,北接长江。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呈椭圆形,是典型的霍斯特块状山。

庐山以雄伟、奇诡、险美著称,被誉为“匡庐天下第一”。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名山、中国十大最美名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避暑胜地、首批国家级文明风景名胜区示范点。

自古以来有171座以庐山命名的山峰。山峰间散布着26座小山、20条沟壑、16个洞穴和22块奇石。这里有许多急流和瀑布,包括22个瀑布、18条小溪和14个湖泊和池塘。最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155米,有“飞下三千尺,疑银河落九天”的美句。

名称来源

关于庐山的名称,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尚书·龚宇》:“岷山之阳,恒山也。”。九江之后,至于浅平原。”其中,“富山源”是庐山的别名;此外,庐山又被称为南章山和天子章山。最早以“庐山”为名写进史书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南羽登庐山,观虞书九江。”

《诗经·潇雅·新南山》说“中野有陆”,而《国语·楚辞》则记载庐山位于战国时期,名为“”。

晋代孙芳的《庐山赋》中说:“浔阳县南有庐山,九江镇也与栗鹏泽相邻,与原相等。”浅谈庐山地理。

地貌特征

庐山地貌景观特殊,是由构造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和流水地貌景观依次组成的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

在晚白垩世古鄱阳湖形成的同时,庐山的雏形形成了,雄伟的庐山只是在古近纪和新近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形成的。

三百万年后,第四纪大冰期来临,庐山经历了四次冰期。这种海洋山前冰川具有特别强的滑行效应。在高大的断层山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的冰蚀景观,如切脊、冰桶、冰室、U形谷、火绒等。

万年以来的末次冰期,由于庐山雨量充沛,水系发达,断块山的构造地貌和冰蚀地貌在流水的强烈侵蚀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改造,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流水地貌景观,断层峭壁、冰川山脊变成了陡峭的峰峦,U谷形成了新的峰峦和峡谷,形成了许多雄伟的悬崖峭壁,为大量瀑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手抄报二:庐山的历史文化价值

庐山风景秀丽,文化内涵深厚,是著名的教育、文化、宗教、政治名山。从司马迁的“南去庐山,观九江河余散”,到陶渊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1500多位文学大师的创立,留下了4000多座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陈允和《庐山》诗中说“三叠泉直舍青史,五座旧峰立古诗词,仙人洞藏龙首崖腾飞之志,难以吐出口中之情。鹿林湖聚真人,花径过历代名士,天池读苍茫天地,白鹿壮养于书院东林绿荫染佛寺”。“由此可见,蒋介石留下了他的足迹,景仰毛泽东故居,并作了精彩的展示。”

南宋七年,大哲学家朱振兴白鹿洞书院。他开创了中国的讲座式教育。他以儒家传统政治伦理为支柱,承前启后,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此后,“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了中国700年的历史进程。到上个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的建设;从在胡仙素建立中国第一座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理论的建立。庐山植物园因地形阻隔,在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植物中驯化生长良好。2009年,庐山植物园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授予第一座亚热带山地植物园。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指出,庐山第四纪存在冰川,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因此,庐山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神话传说

有个传说,早在商朝初,也有说周伟烈称王时,有个匡关大师,在庐山学道求仙。据说俗字狂啸,有的书叫狂啸,字子啸,又叫狂啸。从中国传统的名、字结合来看,称之为于是合理的。俗字误传,俗字续字不理,也是道听途说的乐趣。但是,通俗的名字叫匡宇,很少有人知道。为了方便起见,它被称为熟悉的名字。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匡风俗是鲁风俗。这个传说是因为名山而想象人,以地名为姓,以姓为姓,这还是符合古代的做法的。至于他确切的姓,自然没必要追究,也没办法追究。据说朝廷得知了匡风俗在庐山求道求仙的事迹。于是,周再三请他帮忙出山,匡海关一再回避,潜入山中。后来,匡俗民消失了。有人说他已经成仙了,这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美化了,把人们从世俗中寻仙的地方叫做“洞府”。并说庐山这个名字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神仙叫匡,所以也叫匡山或匡路。到了宋代,为了避开脱诳字的禁忌,改名为“庐山”。

另一个传说,在周武王,有一个方福先生。他和老黎姿儿一起骑着白驴去山上炼丹。两人都是“神仙”,山上只剩下一个空卢。人们称这座山为“人去芦村”,庐山。“仙人”之名为辅,故又称“辅山”。但是老子和武王不一样,这也是神话的故事。

第三种传说还是匡肃先生的故事,只是时间晚了,情节有些不同。匡肃之父东野王,曾与杜阳陵共同帮助刘邦平定天下,东野王不幸半路而亡。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勋,在舞阳把东野匡王的儿子贬得俗不可耐,号成了“卢俊”。鲁玉娥君旷俗,有七兄弟,爱好道教,都去都阳湖附近的山上学道,寻仙。这座山被称为“庐山”,是鲁玉娥君兄弟学道求仙的地方。

下一页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