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恰好的爱!你担心自己过度溺爱孩子吗?

编辑:夜山
发布时间: 2019-11-28 18:02:00
分享:

现今孩子生得少,多数父母都想给予孩子最好的爱,却常常在‘爱’与‘管教’之间失去了平衡。父母不要害怕孩子犯错,也不要担心管教孩子会伤害亲子之间的感情,每一次的犯错都是在培养孩子负责任的机会,也能帮助父母在学龄前帮孩子养成规矩。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应是保持一定的物理距离,留给彼此适当的空间,就像太阳与地球一样,父母(太阳)给予孩子(地球)生命,同时也是在完成自己生命的意义,维持刚刚好的爱,亲子双方才能互相彰显而茁壮。

父母常会有的4点问题

生活压力日趋严重,加上一胎、二胎的限制,多数父母常会因生得少,以及忙碌,没时间多陪伴孩子,舍不得管教,因而宠坏孩子,父母常会不自觉地过度关注孩子,帮孩子设想得过于周到,不知不觉就会被孩子的情绪勒索,使得自己深陷痛苦当中。现今父母容易有的4点问题:

过度为孩子排除万难

曾经有位妈妈帮孩子借了一双鞋,为了只是要参与一次性的演奏活动,孩子看到后极度讨厌,坚持不肯穿上,由于隔天即将表演,尽管妈妈不断说服,孩子就是不愿意接受,还责怪妈妈,最后妈妈忍受不住,只好带着孩子再去挑选一双喜欢的鞋子。

父母太容易将‘爱’的焦点放在孩子身上,太在乎孩子的感受,看到孩子紧张的神情,自己也会紧张不已,而立刻去迎合孩子的各种要求。其实,孩子都有消化情绪的本能,但是爸妈因为太爱孩子,往往不相信孩子能靠自己顺利度过卡关的地方。父母当然要同理孩子的情绪,但也要适度地让孩子知道爸妈的极限与为难之处,甚至是清楚表达爸妈已经为他用心做到的部分。孩子需要通过一次次的不顺意、不如意,学习面对自己的情绪,并锻炼调整情绪的能力。

深怕孩子吃上一点点小亏

常常会有幼儿园老师感叹,有时只是因为孩子喜欢将饭含在嘴里,老师一个小小的碰脸动作,就会引起父母极大的反弹。当孩子回家和父母反应在学校遇到的状况时,先同理孩子的感受是必要的,但多数父母会因为担心孩子吃了苦头而过度同理。

父母得知事情的当下,应该先做的是查证,与学校老师深入了解孩子的状况,通过理性的沟通,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后再做妥善的处理。父母可以锻炼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可以允许孩子偶尔的焦虑、生气,虽同理安慰,但切记不能过于感同身受,允许孩子拥有消化情绪的时间。

太快满足孩子的各项需求

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总是觉得要给孩子最好的东西,穿上一身名牌,用的都是高级的物品,但无形中也会养成孩子‘我一定都要用最好的’的价值观,只要不是名牌物品就无法接受。

父母应从小让孩子清楚什么东西是‘必要’,哪些又属于‘想要’,身为父母的责任,应是去提供能让孩子吃饱穿暖的生活必需品,至于多出来的物质欲望,则是要带着孩子借由一点一滴的通过努力去追求,像是利用奖励、集点的方式,让孩子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了解想要得到其他物品,必须付出额外的努力,他们得到后也会格外珍惜。

帮孩子打点好一切

孩子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应该发展的能力和技能,像是2〜3岁的孩子可以慢慢学习吃饭,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吃得不太好,就一口一口喂,反而会剥夺孩子练习吃饭的能力。如果父母愿意陪伴引导,并准备好适合孩子的环境及相关工具的前提下,孩子能够自己完成的事,就该让孩子自己做。从小练习孩子做事,甚至是一同参与家事,孩子会因为增长能力而在未来更有自信。

被过度溺爱的孩子.父母该怎么做

‘对人不尊重、对事不负责任、对物不珍惜’,是孩子被过度宠爱后容易出现的态度,从一些行为上也能看出孩子是否被过度溺爱,像是没有物权的概念。当孩子看到喜欢的物品时,在没经过他人同意会直接拿取,若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孩子的情绪就会失控,父母若又没办法缓解,就可能选择妥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孩子出现又哭又闹的当下,父母不该是被孩子的情绪所勒索,应是带着孩子到角落,使其将情绪完全宣泄,再试着利用其他事物来转移注意力,等到孩子情绪稳定之后,一同约定在下次合适的时间点,再完成这件事。

另一项状况常出现在被过度宠爱的孩子身上,是无法了解自己的价值,且无法换位思考,因为许多事情都是父母帮忙完成,因此孩子无法了解到服务他人是件快乐的事,且知道自己具有这项能力。这时父母可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像是说出‘妈妈现在很累,可以帮忙倒一杯水吗?’等到孩子完成这件事后,父母不吝啬地给予赞美,让孩子在服务的过程中,了解到自己是有能力帮助他人的,长时间下来也能培养出利他精神,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将心比心。当孩子学会体贴他人时,父母适时给予肯定,孩子便也能自我肯定。

给予爱的教育.父母必须把握原则

对于孩子的犯错,父母可以放宽心看待,了解犯错是能矫正孩子的机会,现今的教育环境鼓励孩子充分表达,因此这一代的孩子犯错时多半会想极力表达,但可能被父母认为这是在顶嘴。当父母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建议父母先倾听、同理孩子的感受,只要父母这么做,就有机会进一步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这件事不能做,会有什么后果,然后再去引导孩子思考该怎么做比较好,通过孩子自己想通、认同,才是最棒的教养。

想要采取爱的教育,执行的前提必须要有原则,当孩子情绪一上来时,父母容易把持不住,也会说出像是‘再吵,我就把你丢出去’这类不理智的话语。

建议父母当下无须说出太多的管教话语,只要向孩子说3次,清楚表达想要孩子停下手边不恰当的事情,若孩子选择不理会,可退让一次,让孩子了解父母也是有弹性的,但在退让后,孩子还是选择不理会,这时就能坚定地阻止孩子的行为,并提醒孩子‘这是我们有约定过的’,当下孩子可能会出现哭闹等反应,父母也要冷处理、坚持原则,除非孩子做出像是摔东西、撞墙等行为,父母就要先处理孩子情绪,再进行管教。在孩子6岁前,尽可能养成各项好习惯,父母在未来的管教上就会较为轻松,也能避免自己过度溺爱孩子。

正向管教3步骤

提出正向管教3步骤,因为学龄前的孩子容易忘记自己为何做错,因此父母应保有一定的风范及威望,当下让孩子记得犯错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步骤1:同理。在孩子的错误被发现的当下,父母应先同理孩子的心情,不要直接指责孩子的错,才能逐渐卸下心房。

步骤2:沟通。接着,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做法会导致哪些不好的后果。

步骤3:思考较佳的办法。在孩子清楚且愿意承认错误时,带着他还原到事件的一开始,并思考该如何做才是对的。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