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起源于哪个朝代 如今有数千年的历史

编辑:元柏
发布时间: 2020-08-02 12:14:17
分享:

汉服,全称是 汉民族传统服饰 ,汉服也一直被定义为中华民族历史中最具代表中国特色的服饰,那么汉服起源于哪个朝代,期间又发生了怎么样的改变呢?

汉服的起源

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 华夏-汉 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 衣冠上国 、 礼仪之邦 、 锦绣中华 、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 始于黄帝,备于尧舜 ,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 ,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中国古典服饰精妙绝伦,种类众多,各有特色,各类服饰特征鲜明,显示了穿着者的贵贱尊卑或性别职业,因而不同特点的服饰就成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

青衿

亦作 青襟 ,周代读书人常穿的服装,泛指有学识的人。曹操《短歌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杜甫《题衡山县新学堂呈陆宰》诗: 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 明清科举时代则专指秀才。

黔首

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战国时期,黔首之称已经广泛使用,《吕氏春秋》中《执一》、《振乱》、《怀宠》和《战国策 魏策》、《韩非子 忠孝》、李斯《谏逐客书》、《礼记 祭义》等均曾出现。它的含义与当时常见的 民 、 庶民 同。秦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

白丁

古代平民着白衣,所以常以 白丁 称呼平民百姓。刘禹锡《陋室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中的 白丁 可引申为没有学识的人。

布衣

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汉 桓宽《盐铁论 散不足》: 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馀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诸葛亮《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

纨绔

纨绔是古代一种用细绢做成的裤子。古代富贵人家的子弟都穿细绢做的裤子,这很能反映出他们奢侈的特点,因此,人们常用纨绔来形容富家子弟。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青衫

青衫 黑色的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白居易《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后人也常用 司马青衫 形容悲伤凄切。

青衣

古时地位低下者所穿的服装。婢女亦多穿青衣,后因用为婢女的代称。白居易《懒放》诗: 青衣报平旦,呼我起盥栉。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