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指的是什么 关于“究天人之际”,司马迁反复强调的“三五”,指的是什么?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3 15:32:57
分享:

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曾谈到自己发愤著《史记》的目的,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对此,我们一般的理解是:探究自然界与人事的关系,贯通古今社会变革的规律,形成自成体系的独特言论。

那么,“究天人之际”所谓“探究自然界与人事的关系”,与我们今天提倡的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科学精神,是一回事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事实上,从《史记》中我们不难看出,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其实主要是推究“天道”和“人道”之间的感应关系,即人间的社会变化,尤其是军国大事,是如何受“天命”的支配和控制的!在《史记》中,司马迁专门撰有五篇专书,来集中论述如何推究“天命”,即《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日者列传》、《龟策列传》,它们记述了推究“天命”的诸多手段:历法、星占、封禅、卜筮等。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当数《天官书》所阐述的星占学。从《天官书》全篇内容来看,其中除少部分可归入天文科学的范畴外,至少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星占学内容,由此也可见太史公的意旨所在。

而在《天官书》中,司马迁反复提到了一个词——“三五”,它是什么意思呢?

先来看《天官书》“论赞”中,太史公曰:“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三纪而大备:此其大数也。为国者必贵三五。上下各千岁,然后天人之际续备。”这是司马迁从星占历算学的角度,探究了天人之际的演变规律,认为“为国者必贵三五”,即作为主持国政的人,一定要高度重视“天命循环”的“三五”周期——“三十岁一小变,五百岁一大变”,考察上下各一千年的变化,然后才能完备地了解天人之际的关系。

而在《天官书》的结尾,司马迁再次提到了“三五”——“为天数者,必通三五”。限于篇幅,我们就不引原文了,这部分论述可以视作司马迁对星占学的纲领性总结,简单概括如下:

1.在天象的变化中,恒星是很少发生变化的,发生变化最多,且对星占学最为重要的是日、月、五星“三光”,故星占学中用的最多的是日、月、五星的星变之占。2.凡是发生天象之变,只有超出常规的才用来作占。“为国者”在发生日变时,要注意行修德政,发生月变时要反省刑罚是否得当,发生星变时要对外睦邻、对内人和。

3.发生天变后,应采取的最好的办法是“修德”,其次是“修政”,再次是“修救”,又次是“修禳”;最糟糕的就是不闻不问,无视出现的问题。

4.除了日、月、五星“三光”的天变外,还须重视日晕、月晕、日月交食、云气和风这五种天象。因为它们与国家的政治军事等大事相关,是最能沟通天人之间关系的表象。可见,所谓“为天数者,必通三五”,“三”即日、月、五星“三光”的变化;“五”即日晕、月晕、日月交食、云气和风五种天象的变化。

此外,还有论者认为,“三五”之“三”,指的是“天、地、人”三才或“三生万物”之三;“五”则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也有说“三五”指的是“三皇五帝”,即天命循环与王权更迭之间的关系。

总之,我国古代“三五之道”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但不管怎么说,都与“究天人之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完.

古今神秘文化

小传统,大视野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