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之轨迹喂猫 文化知识十二问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2 22:36:09
分享:
文 网络 编辑整理-建华1968

股市词语十二问网络词语十二问

科举词语十二问成语十二问及参考答案词牌名十二问

唐诗十二问谦辞十二问

称谓十二问词牌名十二问

国名十二问

现代书名十二问现代人名十二问

园林名称十二问江河名十二问

山名十二问省区名十二问

镇名十二问城市简称十二问

城市名称十二问茶名十二问

水果名十二问

鸟名十二问点心十二问

菜名十二问酒名十二问

股市词语十二问

一、股市前景看好,股票价格持续上升的行情,叫“牛市”;股市前景看淡,股票价格普遍持续下跌的行情叫“熊市”。你知道为何选取“牛”和“熊”这两个意象来描述股市的行情吗?

二、股票市场上有两股相对的力量,一个叫“多头”,一个叫“空头”。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三、股市中有一个高频词语,叫“涨停”。它的意思是说某支股票没有上涨吗?

四、股市有一种行情叫“盘整”。你知道它的具体含义吗?

五、许多老股民都经历过“割肉”。你知道股票市场中的“割肉”指的是什么吗?

六、买股票的人,都害怕被“套牢”。你知道这个词语在股市中的用法吗?

七、庄家是某些牌戏和赌博中每一局的主持者。请问股市中的“庄家”是什么意思?

八、“坐轿子”是一种轻松的享受,而“抬轿子”则是一件吃力的事。你知道股市上的“坐轿子”和“抬轿子”说的是什么吗?

九、常听一些股民后悔不迭,说自己总是“踏空”。你能说出“踏空”的含义吗?

十、股民们在一起谈论股票价格波动时,有时会激动地说“已经九连阳了,牛气冲天啊”。你知道“九连阳”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十一、股民们有时要“建仓”,有时又要“平仓”。你知道它们各是指什么买卖行为吗?

十二、说某一个女子嫁了一个好丈夫,人们调侃她觅得了一支“蓝筹股”。你知道股市上的“蓝筹股”指的是什么样的股票吗?

参考答案

一、英国的都铎王朝时期,盛行一种叫作“斗牛”或“斗熊”的运动,人们把牛或熊拴在一个木桩上,观看它们与群狗搏斗,以此娱乐。牛在攻击对手的时候,往往都是往前冲,用角抵对方,把对手抛高。而熊则相反,往往熊掌朝下,或者身子下倾去攻击对手。这两种动物攻击对手的方式,恰与股票走势类似,因此人们把行情持续上升称为“牛市”,把行情持续下跌称为“熊市”。

二、“多头”是指投资人预期未来股票价格上涨,以目前价格买入一定数量的股票,等价格上涨以后,再以高价卖出,从而赚取差价利润的交易行为。“空头”是指预期未来行情下跌,将手中股票以目前价格卖出,待行情下跌后再买进,获取差价利润。

三、不是。“涨停”是说某支股票在某一交易日内价格上涨厉害,超过证交所规定的单日上涨幅度而停止交易。

四、盘整,即盘旋整理,通常指股票价格在一定范围内小幅调整,比较稳定,最高价与最低价之差不超过2%的行情。

五、在股票买入后,股价下跌,投资者为避免损失扩大而赔本卖出股票的行为,称为“割肉”。

六、预期价格上涨而买入股票,结果股价反而下跌,这时投资者不甘心将股票卖出,被动等待获利时机的出现,这种状态像被绳索拴住一样,故称“套牢”。

七、投资者依靠雄厚的资金,大比例地买卖某支股票,以控制股价,达到盈利的目的,这样的投资者叫“庄家”。

八、预期股价将会大涨,或者知道有庄家在炒作而先期买进股票,等股价大涨后再迅即卖出,这样自己可以像坐轿子一样轻松赚钱。人们把这种持有股票的状态叫“坐轿子”。反之,认为目前股价处于低位,上升空间很大,于是买进股票,殊不知自己买进的价格并不低,不见得就赚钱。这种持有股票的状态就叫“抬轿子”。

九、投资者因看淡后市,卖出股票后,该股价却一路上扬;或者未能及时在低价时买入股票,因而没有赚得利润,叫“踏空”。

十、股票技术分析者运用K线来描述股市的指数和某个交易品种的运动轨迹。画K线时,通常将开盘价和收盘价之间的价位用一个矩形表示,组成K线的实体。若收盘价比开盘价高,实体为阳线,一般用红色表示。“九连阳”即大盘或某一股票连续九个交易日的K线为阳线。

十一、股市中的“仓”是比喻的说法,喻指股票。投资者开始买入看涨的股票,叫“建仓”;投资者卖出持有的股票,叫“平仓”。

十二、“蓝筹”一词起源于西方赌场。赌场中有三种颜色的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值钱,红色筹码次之,白色筹码最差。投资者把“蓝筹”借用到股市上,用来指称那些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支配地位、业绩优良、红利丰厚的大公司股票。

网络词语十二问

一、网络论坛中有“打铁”这种说法,它指的是什么意思?

二、在网络论坛上,回帖中常常有“LZ”这个称谓,“LZ”指谁?

三、在网上的论坛中,常常看到有人在抢“沙发”,抢不到“沙发”就抢“板凳”,“板凳”抢不到只好坐“地板”。“沙发”“板凳”“地板”各指什么?

四、你知道网络论坛中的“拍砖”是什么意思吗?

五、“灌水”是指发一些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帖子,以换取论坛的积分。论坛中的“灌水”者,通称“水手”。网上与“水”有关的称呼很多,如“水王”“水桶”“水鬼”“水母”“潜水”等,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六、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别以为你换了马甲别人就认不出来了。”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七、网上论坛中常见到“顶”字,比如“好帖要顶”“好帖置顶”等,这个“顶”是什么意思?

八、网上“斑竹”“板斧”满天飞,它们指的是什么?

九、在网上有人被称为“大侠”,他们是不是因为行侠仗义而得此称号呢?“大侠”还有被称为“大虾”的,难道它们的意思相同吗?

十、网上常常看到有人称呼自己是“菜鸟”,这是一种什么鸟呢?

十一、网络时代,互联网成了人们检索信息的重要途径,很多常见的资料都能从网上“下载”。你知道“下载”的含义和来源吗?

十二、网络上常常见到“在线”一词,它译自英语“on line”。“on”是介词,意为“在……之上”,“line”可作名词,有“航线”之意。“在线”是正在航线上的意思吗?

参考答案

一、在论坛上发布消息、发表意见叫“发帖子”,跟着别人的帖子后面继续发表意见,叫“跟帖”或“回帖”。帖,多作名词,“帖子”是写着字的小纸片,网上发的帖子有长有短,大多数都字数不多。因为“铁”与“帖”读音相同,上网发帖也被戏称为“打铁”。

二、“LZ”是“楼主”两字拼音的首字母连写。发新帖子的人,他的位置是一楼,他发的帖子叫主帖,第一个回复主帖的人位置是二楼,依此类推。“楼主”就是回帖人对在一楼的发帖人的称呼。

三、第一个回帖叫“沙发”,第二个回帖叫“板凳”,第三个回帖叫“地板”。

四、“拍砖”是指对某人的意见或做法提出批评意见。网友发帖时预计会招致批评,常常会说:“拍砖请手下留情。”

五、“水王”“水桶”“水鬼”“水母”指的都是灌水狂人,其中“水母”特指女性。“潜水”则指专门看别人灌水而自己不灌水。

六、“马甲”是指使用网络名称之外的网名,常用于拍砖或为自己主帖灌水。使用“马甲”是为了让别人认不出自己,以此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别以为你换了马甲别人就认不出来了”,是说某人隐瞒身份的伎俩被识破了。

七、网络中的“顶”也写成ding,有动词和名词两种用法。“好帖要顶”中的“顶”是动词,意思是“支持”;“好帖置顶”中的“顶”是名词,指论坛目录页的顶端,“置顶”指将帖子长时间地固定在目录页的顶端,可以让打开论坛的网友一眼就看到。置顶的帖子位置固定,一般是重要通知或是优秀的主帖。未置顶的帖子若无人回复就会“沉下去”,在目录页上就看不见。有时,网友发现了优秀的老帖还会灌水,把它顶到目录页上去。

八、网络论坛常常细分成不同的版,如“理财版”“旅游版”“摄影版”“笑话版”等,每个版有专人负责管理,其头衔即“版主”,“斑竹”是版主的谑称。“板斧”则是“版副”的谐音,指“副版主”。

九、“大侠”是指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熟练的专家级网友。由于知识、技能高人一筹,这些网友常常会为初学者指点路径、解决难题,因此被尊称为“大侠”。“大虾”与“大侠”音近,是“大侠”的变称。

十、“菜鸟”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鸟,在网络上特指初学上网、技术生疏的新手。“菜”有能力低、水平差的意思。“菜鸟”是“网虫”的初级形态,随着网络知识与技能的增长,“菜鸟”会逐渐“进化”为在网上自由翱翔的“飞鸟”,甚至网络经验丰富的“老鸟”。“菜鸟”常用作自谦之词,“老鸟”们也常调侃初学者为“菜鸟”。

十一、“下载”是分享网络信息资源的一个环节,指从互联网或其他计算机上获取信息并保存到自己的电脑或其他存储设备中。“下载”是意译外来词,译自英语“download”。“down”有“向下、往下”之意,“load”有“加载、负载”之意。“下载”也简称为“当”,从网上“当电影”就是在网上“下载电影”。“下载”的逆过程称“上传”,是将自己信息发送到互联网上去与网友共享。

十二、不是,“在线”的“线”不是航线,而是线路,即连通互联网的线路。与互联网线路保持连通,称“在线”;中断互联网线路,称“下线”或“离线”。只要你“在线”,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朋友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你,与你实现即时通信。美国有一家公司就叫“美国在线”,是世界上著名的网上服务公司,它提供的即时网上寻呼产品称雄美国。

科举词语十二问

一、隋炀帝大业年间开设进士科,开始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你知道“进士”的“进”是什么意思吗?

二、乡试、会试和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正式三级考试。“乡试”是不是指在乡村举行的考试?

三、现在媒体经常把获得比赛前三名者称为“三甲”。你知道在科举考试中“三甲”是什么意思吗?

四、考中状元称为“独占鳌头”。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吗?

五、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参加科举考试并高中第二名,即“榜眼”。你知道为什么把第二名称为“榜眼”吗?

六、“小李飞刀”李寻欢是古龙武侠小说中一个很有名的人物。因为他年轻时取得过科举考试殿试一甲第三名,所以他还被称为“李探花”。你知道“探花”名称的由来吗?

七、和“秀才”有关的俗语很多,像“秀才人情纸半张”,“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等等。你知道“秀才”的“秀”是什么意思吗?

八、明代“江南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曾是乡试的第一名,因此他也被世人称为“唐解元”。你知道“解元”的“解”字读音和含义吗?

九、足球比赛中,运动员连进三球常被称为“连中三元”。这一说法最初源自科举考试。请问科举考试中的“连中三元”是什么意思?

十、迂腐浅陋的读书人常被讥为“村学究”“老学究”,但最初“学究”却是一种美称。你知道科举考试中“学究”一词的意思吗?

十一、《儒林外史》写范进五十多岁中举后,闻喜报而发疯。“中举”就是考中举人。“举人”是明清科举考试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你知道“举人”的“举”的意思吗?

十二、空洞死板的文章现在常被比作“八股文”。“八股文”其实是明清时代科举考试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你知道“八股文”是怎么得名的吗?

参考答案

一、“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意思是说,大乐正挑选出造士中的优异者,将他们的情况禀告给王,并晋升到司马的行列中。郑玄注:“进士,可进受爵禄也。”因此,“进士”的“进”为可以进受爵禄的意思。

二、乡试是地方考试,“乡试”的“乡”是地方的意思,与“国”相对。唐宋时称“解试”。由州县荐送中央参加礼部试者称“乡贡”。明清两代在各省省城举行。每届三年,考期在子、卯、午、酉年的秋八月,称“秋闱”。

三、“三甲”是科举考中进士者的等级分类,是指“三个等第”,而不是指“前三名”。“三甲”始于宋代。宋代大力提倡科举,扩大录取名额,将进士分成三等,称为“三甲”。录取名额从唐代的二三十人增加到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史·选举志一》:“八年,进士诸科始试律义……明年进士始分三甲。”明清两代沿袭,成为科举定制。第一甲仅限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四、唐宋时,皇宫正殿雕龙和鳌于台阶正中石板上。考中进士者站在阶下迎榜,状元则立在殿阶中浮雕巨鳌头上迎榜,因此称状元为“独占鳌头”。

五、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二、第三名进士为“榜眼”。因为填写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体的双眼,所以称作“榜眼”。“榜”就是告示应试录取的名单,亦即人们常说的黄榜,或叫“金榜”。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为“探花”,于是“榜眼”便成为第二名的专称。

六、据唐李淖《秦中岁时记》记载,唐时新进士曲江杏园初宴,称为探花宴,以进士少俊者二人为探花使,入园折花。“探花”之名始于此。宋仍此俗,谓之“探花郎”。“探花”本非贵重之称。至南宋乃专称殿试一甲第三名为探花。元、明、清三代沿袭不变。

七、“秀才”原来指称才能秀异之士,与《礼记》所称“秀士”相近,是一种泛称,并不限于饱读经书之人。“秀”有“特异、优秀”的意思。按明清科举制度,童生参加府、州学院每年举行的岁试,录取者即为生员,通称秀才。

八、“解”读作 ,解送的意思。唐制,举进士者都是由地方解送进京赴试的,故后世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亦称“解首”。

九、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者,就被称为“连中三元”。球场上的“连中三元”是指连进三个球,和古代的“连中三元”不是同一个意思。

十、“学究”是科举考试的一个科目。唐代取士,明经一科有“学究一经”的科目;宋代简称“学究”,为礼部贡举十科之一。应学究试者,专重记诵,未必通晓文义,故有才思之士皆重进士科而轻学究。

十一、“举人”,俗称举子。得名于汉代的察举,但在汉晋南北朝,只是“被举之人”的意思,并非专称。唐宋时称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进士科者为“举人”,意为应举之人,又称“举进士”。明以后,为乡试中式者的专称。

十二、“八股文”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文章就《四书》取题。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叫“承题”。然后开始议论,称“起讲”。再后为“入手”,为起讲后的开始之处。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而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

宋词十二问

一、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请问“兰舟”是兰花装饰的船吗?

二、“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描绘杭州胜景的名句。“三秋”是秋季的三个月吗?

三、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你知道“黄縢”两个字的含义吗?

四、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这里的“病酒”是指劣酒吗?

五、辛弃疾的名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常被人引用。其中“阑珊”是灯火辉煌的意思吗?

六、辛弃疾《破阵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里的“八百里”是说行军走了八百里的路程吗?

七、陆游《诉衷情》:“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有人说“沧洲”应该写作“沧州”,对吗?

八、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问“次第”是一个挨着一个的意思吗?

九、“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芒山去。”这是李清照词中的名句,表达了一种雄健的气概。请问“蓬舟”是指用蓬草覆盖顶部的小船吗?

十、岳飞《满江红》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气欲凌云,声可裂石。请问“长车”是供长途跋涉用的车子吗?

十一、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请问:“佛狸祠”是说有狸猫出没的祠堂吗?

十二、周邦彦《满庭芳》:“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有人翻译成:像春来秋去的燕子,飘过大海,寄居到长长的屋檐下。你认为有问题吗?

参考答案

一、不是。《述异记》卷下记载,鲁班刻木兰树为舟。后用“兰舟”作为船的美称,如“兰舟桂棹”。

二、不是。词中的“三秋”是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三、縢,原来是指一种绳子,作动词用,指用绳子捆扎。黄縢酒,即黄封酒,在酒坛的坛口上加封黄色的丝绢,是当时的官酒。

四、不是。“病酒”的“病”是指困乏、疲惫,因饮酒过度而产生的不适谓之“病酒”。

五、不是。“灯火阑珊处”的“阑珊”是指零落、昏暗。

六、不是。《世说新语·汰侈》记载:王恺有一头牛,名字叫“八百里 。一次,他用牛作为赌注,和王济比赛射箭,结果输了。王济杀了牛,将牛心烤了吃。后人即用“八百里”指牛。

七、不对。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身老沧洲”的“沧洲”是指水边,古时隐者所居。

八、不是。“次第”一词的意义在古代比较丰富,李清照词中的“次第”,是光景、情形的意思。

九、不是。“蓬舟”,蓬草似的轻舟。

十、不对。“长车”是指战车。

十一、不对。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打败王玄谟军以后,曾追击至长江北岸的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十二、有问题。“瀚海”不是大海,而是指沙漠。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

成语十二问及参考答案

、“痛饮黄龙”中的“黄龙”,是酒的名称吗?

二、“汗牛充栋”是以病牛冒充栋梁吗?

三、“高头讲章”中的“高头”指什么?

四、“信口雌黄”中的“雌黄”是药名吗?

五、“望洋兴叹”中的“洋”是海洋吗?

六、“一筹莫展”中的 “筹”指什么 ?

七、“祸起萧墙”是说祸端起自萧家的墙壁吗?

八、“不刊之论”的“刊”是刊登的意思吗?

九、“分道扬镳”的“镳”是马鞭吗?

十、“赴汤蹈火”的“汤”是河流吗?

十一、“作奸犯科”的“科”指什么 ?

十二、“厉兵秣马”中的“厉兵”是训练军队吗?

参考答案

  一、不是酒的名称。“痛饮黄龙”语出《宋史·岳飞传》,表现的是岳飞的豪情壮志:“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黄龙”是金人的京城。

  二、“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用车载,拉车的牛累得冒汗;用屋藏,堆满了屋子,“充栋”的“栋”指房屋。

  三、指经书的天头。古代四书五经的天头部位,留有大块空白,刊印评点和讲解文字,是谓“高头讲章”。

  四、“雌黄”是一种橙黄色的矿物质,可用来制退色剂。古人书写有误,便以雌黄涂改。“信口雌黄”意即不负责任地乱说,随时准备改变。

  五、“望洋兴叹”中地“洋”释为海洋,这是一种误解。“汪洋”是连绵词,也可写作“望阳”“望羊”,形容仰视的样子。

  六、“筹”指竹、木制成的筹码,主要用来计数或计算,引申指办法、计策。“一筹莫展”即一点办法也想不出。

  七、“萧墙”即照壁,宫室里用作屏障的矮墙,和“萧”姓人家无关。古代“萧”通“肃”因萧墙分隔内外,故至此则肃静。“祸起萧墙”指事情发生在内部。

  八、不是。“刊”指消除。古人在竹简上写字,发生差错,即采取“刊”的办法修改。“不刊之论”是不需要作任何修改的意思。

  九、“镳”是马嚼子,不是马鞭。“扬镳”即往上扯马嚼子,这是驱马前进的动作。

  十、不是。“汤”的古汉语意义是沸水。

  十一、“科”指法规、法令。“作奸”是做坏事,“犯科”即犯法。

  十二、“兵”指兵器。“厉兵”是磨快兵器。

词牌名十二问

一、提起赤壁古迹,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你知道词牌名“念奴娇”中的“念奴”是什么意思吗?

  二、唐朝官府设有教坊,汇集乐曲,据记载有300多个曲调,史称“教坊曲”。“教坊曲”约有半数成为后来的词调。“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即唐教坊曲之一。据说这一词牌的产生与唐玄宗有关。你知道这个典故吗?

  三、“踏莎行”,原指春天于郊野踏青。作为词牌,相传为北宋寇準创制。有人说“踏莎行”中的“莎”字不该读 ,而该读 ,这个说法对吗?

  四、词牌“菩萨蛮”原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其中的“菩萨”是指观音菩萨吗?

  五、虞美人是一种花,夏初盛开,色彩艳丽。请问词牌“虞美人”是从这种花得名的吗?

  六、词牌“贺新郎”是“婚宴上祝贺新郎”之意吗?

  七、你知道“鹊桥仙”这个词牌出自我国的哪个神话吗?

  八、“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是陆游的词《钗头凤·红酥手》中的名句。请问词牌“钗头凤”最早出自陆游吗?

  九、你知道词牌“沁园春”因何而得名吗?

  十、请问词牌“水调歌头”中的“歌头”二字是什么意思?

  十一、你知道词牌“青玉案”的“案”是指什么吗?

  十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浣溪纱·一曲新词》。你知道词牌名“浣溪纱”的含义吗?

  参考答案:

 一、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为“一樽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守江月”。

  二、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记,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出逃,在马嵬坡迫于形势,将杨玉环赐死。后在霖雨连绵之夜,玄宗车行于蜀中栈道之上,马铃和着潇潇雨声,更添寥落与凄惨。他想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连心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不觉悲从中来,口出“雨淋铃”三字。后来命教坊“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记恨焉”,并叫伶人张野狐吹奏,从此流传于世。

  三、踏莎行,原指春天于郊野踏青。据说,寇準在一个暮春之日和友人们去郊外踏青,忽然想起唐代诗人韩翃 “踏莎行草过春溪”之句,于是作了一首新词,名为“踏莎行”。“踏莎行”中的“莎”字读 ,指莎草,亦称“香附子”,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读 时多用于人名、地名。

  四、据《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明霞锦,其国人危机髻金冠,缨络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歌"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词。”唐时俗称美女为菩萨,女蛮国的人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故称之为“菩萨蛮”。

  五、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为名,逐渐演化为词牌名。

  六、事实上,“贺新郎”最初名字是叫“贺新凉”。清代《古今词话》记载了这个词牌的来历:“东坡守杭州,湖中宴会,有官妓秀兰后至,问其故,以结发沐浴忽觉困倦对,座客颇恚恨”。秀兰受责怪后,于酒席上摘石榴花献在座诸宾,未曾想更激怒了宾客。苏轼为此赋“贺新凉”,即“乳燕飞华屋”也。秀兰歌之,众人始息怒而乐。以“贺新郎”为词牌的词大多感伤悲愤,和婚宴气氛不合。

  七、关于“鹊桥仙”这一词牌名的由来,一说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以上说法都表明了这一词牌与“鹊桥相会”的神话有关。古时关于“鹊桥”的神话,以东汉应劭《风俗通》中“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记载为最早。至唐时,民间传说更为普遍,诗人多有吟咏。该调当于此际产生。

  八、《钗头凤·红酥手》的创作,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琬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分离。多年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琬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该词饱含怅惘与悲痛,数百年来感动了无数读者,成为宋词中的经典。

  但据考证,《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陆游用“钗头凤”大约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自与唐氏仳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倏然而逝,未能自首偕老。不过,自陆游之后,这一词牌才为文人广泛采用,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九、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东汉明帝刘庄第五个女儿刘致为沁水公主,在封地沁水县兴建一座园林,史称沁水公主园,简称沁园。大将军窦宪依仗其妹窦皇后的权势,以低价夺取沁园,公主害怕,不敢计较。后来章帝知道此事,要治窦宪罪,窦宪退出沁园,从此不得重用。后世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而得名“沁园春”。

  十、相传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发展为大曲。凡是大曲都由几个乐章组成,“歌头”就是开头一段。《水调歌》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为中序的第一章,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十一、“青玉案”出自东汉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锦绣段”,即“锦缎”,丝织品,表面有彩色花纹。“案”指放食物的小几,形状如有脚的托盘。

  十二、“浣溪纱”词牌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鱼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唐诗十二问

一、“谁知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描写母爱的名句。你知道“三春”应该怎样解释吗?

二、杜甫《春夜喜雨》末尾两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著名的写景名句。请问“重”字是指重重叠叠吗?

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两句诗生动地描述出两小无猜的情形。请问“床”是指坐卧之具吗?

四、“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是李白《送友人》一诗中的句子,请问这里的“班马”是指什么马?

五、“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是有名的送别诗句。“青青”是绿色的意思吗?

六、李白诗句“将进酒,杯莫停”中的“将”字怎么读?它是指将要的意思吗?

七、“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是向来为人称道的描写闺房情趣的诗句。其中“舅姑”是指舅舅和姑姑吗?

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写出了杜甫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的惊喜。请问“青春”是指青年时期吗?

九、李商隐《贾商》的后两句是“可怜半夜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其中“前席”是说面前的席子吗?

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写秋景的名句。请问“坐”是坐着、坐下来的意思吗?

十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表达的是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忧思。“穷年”是“年成不好、百姓穷困”吗?

十二、刘禹锡《石头城》:“淮河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女墙”是指女子守卫的城墙吗?

参考答案

一、“三春”就是指春天,古代春天分成孟春、仲春、季春。“三春晖”是指春天的阳光,比喻母爱。

二、不对。重,这里读zh?ng。夜间下了一场春雨,花枝沾满雨水,故曰重。

三、“绕床弄青梅”,是说彼此互相追逐,投掷青梅为戏。“床”,是指庭院里的井床,即辘轳架,是架在井上汲水的用具。

四、班,会意字,本义是剖玉,引申指使分开、分离。“班马”,即离群的马,诗中指即将离别的友人所骑之马。以马喻人,表达了李白对友人“孤蓬万里征”的不舍之情。

五、不对。“客舍青青”的“青青”是黑色的意思。“青”字表示黑色并不鲜见,如黑色的布叫“青布”,黑而柔软的头发叫“青丝”,灰黑色的砖头叫“青砖”。

六、“将进酒”的“将”读作qi?ng,是一种敬辞,意思是请。

七、不正确。诗中的“舅姑”是指公公和婆婆。

八、不是。“青春”,就是草木青青的春天。“青春作伴好还乡”,意谓春天花香鸟语、景色宜人,旅途可不寂寞。

九、不正确。“前席”的“前”,是动词,向前移动的意思。古人席地而坐,谈话投机,不由自主向前移动坐席,以便靠近对方,所以叫“前席”。

十、不是。“坐”是“因为”的意思,它解释了诗人“爱枫林晚”和“停车”的因果关系。

十一、不正确。穷年:终年、整年。“穷年忧黎元”,是说老百姓困苦已极,诗人一年到头都为百姓的命运而忧愁。

十二、不是。“女墙”是城墙上呈凹凸形的小墙

谦辞十二问

一、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你知道“荆”指的是什么吗?

二、僧人、道士以“贫僧”“贫道”自称,是出家人自叹贫穷吗?

三、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涂鸦”这一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四、在文章的标题中,常用到“刍议”一词,如胡适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你知道“刍”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吗?

五、“鄙人”常用作自称,“鄙”是“卑鄙”“恶劣”的意思吗?

六、书画家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他人时,常会谦虚地说一句“聊供补壁”。你知道“补壁”是什么意思吗?

七、在表示谦虚的时候,做学生的常会说“忝列门墙”,做朋友的常会说“忝在相知之列”,做作者的常会说“忝为著者之一”。你知道“忝”是什么意思吗?

八、不知道芹菜的人很少,可知道“芹献”一词的不多。人们在送礼的时候,常把自己的礼品谦称为“芹献”。你能说出它的来历吗?

九、古代君王以“寡人”自称,是指自己“独身一人”吗?

十、人们常把自己的文章称为“急就章”,意谓自己匆忙完成,难免粗疏。这里的“急就”二字,是“急忙写就”的意思吗?

十一、在谦辞中,“窃”也常用于自称。如:“窃闻”“窃思”“窃以为”。“窃”显然不是盗窃义,该怎样正确理解呢?

十二、“续貂”用于谦称续写别人的著作。这一谦辞的由来,你能说出来吗?

参考答案

一、“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后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二、不是。晋、南北朝时,僧人自称“贫道”;唐以后僧人改称“贫僧”,道士谦称“贫道”。这里的“贫”不是指生活的贫穷,而是指学识、道行的不足,是修为不够、功德未满的谦辞。

三、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孩提时喜欢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意涂抹。卢仝作诗叹曰:“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后来人们便以“涂鸦”一词戏称随意的创作,或用来比喻书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则是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

四、“刍”音ch’,本义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割草之人。古时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贱,故“刍议”常用作谦辞,指自己的言论浅陋、不成熟。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

五、不是。“鄙”本义指都邑四周的土地,后引申指郊野、边远的地方。边远地区远离文化中心,往往消息闭塞。自称“鄙人”是谦称自己的识见、修养均不如人。

六、“补壁”的字面意义就是修补墙壁。书画家说的那句话,潜台词就是自己的作品价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补墙壁的材料。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补壁”只能用于赠送方,不能用于受赠方。

七、“忝”,从心,天声,本义为羞辱。“忝列门墙”指自己不是够格的学生,辱没了老师。“忝在相知之列”有谬托知己之意,辱没了朋友。“忝为著者之一”,指自己的水平不高,辱没了其他作者。

八、《列子·杨朱》里有个故事:从前有个人认为大豆是美味,卷耳茎、芹菜等味道十分香甜,还向乡豪夸赞。乡豪拿来一尝,嘴巴里像被蜇了一样难受,还闹了肚子。乡里人都嘲笑、怪罪这个人,这个人很惭愧。后来人们就以“芹献”作为菲薄的礼品的代称。

九、古代君王自称“寡人”不是“单独一人”的意思,而是“寡德之人”的简称,即谦称自己的德行还有所欠缺。

十、“急就章”和《急就篇》有关。《急就篇》又名《急就》,是汉代学童的教科书,全书无一字重复。传为汉代史游作,魏晋时期颇为盛行。该书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因首句有“急就”二字,后因以为名。另有一说是遇到难字,缓急可就而求。后来人们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缺乏深思熟虑。

十一、“窃”本义为盗贼。引申为偷盗,又引申为私下和私自。《辞海》对“窃”这一义项的解释是“犹言私,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窃闻”即“我私下里听说”,“窃思”也即“我私自忖度”,而“窃以为”则可以理解为“我个人认为”。与“盗窃”的“窃”没有关系。

十二、“续貂”,也叫“狗尾续貂”。“貂不足,狗尾续。”貂,一种毛皮珍贵的动物。古代近侍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朝廷任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代之。因以讽刺封官爵太滥。后比喻用差的续在好的东西后面。

称谓十二问

一、“丈夫”本指成年男子,也指男子中的杰出者,鲁迅诗中便有“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名句。请问“丈夫”二字分别作何解释。

二、旧戏曲里常说到公主,看戏的人都知道公主是皇帝的女儿。你知道称“公主”的来历吗?

三、谈了公主,不能不谈驸马。驸马是皇帝的女婿,但怎么和马扯在一起了?

四、报上有条消息:《伴得长安明灯明──访兴教寺方丈常明》。这里的“方丈”指佛寺的住持。请问“方丈”得名的根据。

五、看古代通俗小说,经常看到“员外”这一称谓,张员外李员外,都是大户人家。你知道为什么称“员外”吗?

六、戏曲舞台上的随从或兵卒,人们称之为“龙套”。请说出这一称谓的由来。

七、医生又称“大夫”,比如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中国的诺尔曼·白求恩,人们称他“白求恩大夫”。这种称谓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八、女孩又称丫头,《红楼梦》中便有很多用例。“黄毛丫头十八变”,至今仍是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你知道为什么称丫头吗?

九、以买卖方式,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人,人称“商人”。这一称谓有着悠久的历史。请说出它的来历。

十、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两句著名的诗:“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梨园弟子”指戏曲演员。演员和梨园有什么特殊关系吗?

十一、媒人,人称“红娘”,出自《西厢记》;还可称“月老”,后者出自哪里呢?

十二、知识分子曾被称为“老九”,而且还是“臭老九”。请说出这一称谓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

一、《榖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意思是说,男子到了二十岁,便要举行冠礼,举行冠礼以后便进入丈夫行列。“夫”是头上戴冠的成年男子形象,“丈”则是指成年男子的高度。古代量具差异较大,比如商代一尺等于今天的 16.95 厘米,身高一丈本是夸张的说法,即使真的达到这个高度,也还不到 170 厘米呢。

二、俗话说,“皇帝女儿不愁嫁”,但贵为皇帝女儿,也是要嫁人的。皇帝身为天下至尊,不便自己主婚,便请同姓王公主持,皇帝的女儿因此被称为公主。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专门谈过“公主”的来历。

三、“驸马”的本义,确实和马有关。所谓驸马,指副车之马。颜师古注《汉书》:“驸,副马也。非正驾车,皆为副马。”据《汉书·百官公卿上》,汉武帝时设驸马都尉,掌管随从皇帝的马车。自三国时何晏以公主丈夫的身份拜驸马都尉后,后代皇帝的女婿皆循例获此封号,由此皇帝的女婿便被称为“驸马”。

四、“方丈”的本义是一丈见方。寺庙里的禅堂一般都不大,《法苑珠林》卷三八说:“以芴量基止,有十芴,故号方丈之室也。”芴为古代上朝时用的狭长板 子,一尺长短。“十芴”即一丈。禅堂或住持的居室大小是一丈见方,故称方丈。《西游记》里到处可看到这样的句子:“玄奘就跟到方丈”,“方丈里点起灯来”……后世因此用“方丈”指代佛寺的住持或长老。

五、“员外”,是员外郎的简称。郎官是有定额的,“员外”指正员以外的郎官,通常都是用钱捐买来的,故古代大户人家的老爷都有一个“员外”的身份。

六、和演出服装有关。这些演员穿的是直接套在身上的戏装,戏装上面还绣有龙纹,故称之为“龙套”。而穿这种戏装的演员,也被称之为龙套演员。

七、宋代医官别设官阶,分大夫、郎、医效、祇候等级别,其中大夫是医官中的最高一等。称医生为大夫,意在表示尊重。

八、这和发式有关。古代女孩子常梳一丫形发髻,后来人们便用丫头来指代未婚的女孩子。早在唐代刘禹锡的诗中便有用例:“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九、“商人”和历史上的商朝有关。商被周推翻后,商朝遗民处于社会下层,生活十分艰难,不得不从事被社会轻视的产品交换活动。因为他们是商朝遗民,人们称他们为商人,这一正在兴起的职业也被称为商业。

十、梨园,是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地方。据《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唐玄宗精通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这些人便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后“梨园弟子”用来泛指戏曲演员。

十一、“月老”是月下老人的简称,典出唐代李复言的《续幽怪录· 定婚店》:有一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检书”,囊中还有红绳,说是只要系在男女脚上,便能千里姻缘一线牵。后来便用“月下老人”指称媒人。

十二、“老九”是“文革”中对知识分子的一种蔑称。因为排在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叛徒、特务、走资派后面,名列第九,故称“老九”。随着“文革”的结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正确实施,这一称谓已成为历史

词牌名十二问

一、提起赤壁古迹,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你知道词牌名“念奴娇”中的“念奴”是什么意思吗?

  二、唐朝官府设有教坊,汇集乐曲,据记载有300多个曲调,史称“教坊曲”。“教坊曲”约有半数成为后来的词调。“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即唐教坊曲之一。据说这一词牌的产生与唐玄宗有关。你知道这个典故吗?

  三、“踏莎行”,原指春天于郊野踏青。作为词牌,相传为北宋寇準创制。有人说“踏莎行”中的“莎”字不该读 ,而该读 ,这个说法对吗?

  四、词牌“菩萨蛮”原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其中的“菩萨”是指观音菩萨吗?

  五、虞美人是一种花,夏初盛开,色彩艳丽。请问词牌“虞美人”是从这种花得名的吗?

  六、词牌“贺新郎”是“婚宴上祝贺新郎”之意吗?

  七、你知道“鹊桥仙”这个词牌出自我国的哪个神话吗?

  八、“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是陆游的词《钗头凤·红酥手》中的名句。请问词牌“钗头凤”最早出自陆游吗?

  九、你知道词牌“沁园春”因何而得名吗?

  十、请问词牌“水调歌头”中的“歌头”二字是什么意思?

  十一、你知道词牌“青玉案”的“案”是指什么吗?

  十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浣溪纱·一曲新词》。你知道词牌名“浣溪纱”的含义吗?

  参考答案:

 一、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为“一樽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守江月”。

  二、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记,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出逃,在马嵬坡迫于形势,将杨玉环赐死。后在霖雨连绵之夜,玄宗车行于蜀中栈道之上,马铃和着潇潇雨声,更添寥落与凄惨。他想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连心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不觉悲从中来,口出“雨淋铃”三字。后来命教坊“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记恨焉”,并叫伶人张野狐吹奏,从此流传于世。

  三、踏莎行,原指春天于郊野踏青。据说,寇準在一个暮春之日和友人们去郊外踏青,忽然想起唐代诗人韩翃 “踏莎行草过春溪”之句,于是作了一首新词,名为“踏莎行”。“踏莎行”中的“莎”字读 ,指莎草,亦称“香附子”,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读 时多用于人名、地名。

  四、据《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明霞锦,其国人危机髻金冠,缨络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歌"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词。”唐时俗称美女为菩萨,女蛮国的人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故称之为“菩萨蛮”。

  五、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为名,逐渐演化为词牌名。

  六、事实上,“贺新郎”最初名字是叫“贺新凉”。清代《古今词话》记载了这个词牌的来历:“东坡守杭州,湖中宴会,有官妓秀兰后至,问其故,以结发沐浴忽觉困倦对,座客颇恚恨”。秀兰受责怪后,于酒席上摘石榴花献在座诸宾,未曾想更激怒了宾客。苏轼为此赋“贺新凉”,即“乳燕飞华屋”也。秀兰歌之,众人始息怒而乐。以“贺新郎”为词牌的词大多感伤悲愤,和婚宴气氛不合。

  七、关于“鹊桥仙”这一词牌名的由来,一说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以上说法都表明了这一词牌与“鹊桥相会”的神话有关。古时关于“鹊桥”的神话,以东汉应劭《风俗通》中“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记载为最早。至唐时,民间传说更为普遍,诗人多有吟咏。该调当于此际产生。

  八、《钗头凤·红酥手》的创作,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琬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分离。多年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琬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该词饱含怅惘与悲痛,数百年来感动了无数读者,成为宋词中的经典。

  但据考证,《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陆游用“钗头凤”大约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自与唐氏仳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倏然而逝,未能自首偕老。不过,自陆游之后,这一词牌才为文人广泛采用,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九、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东汉明帝刘庄第五个女儿刘致为沁水公主,在封地沁水县兴建一座园林,史称沁水公主园,简称沁园。大将军窦宪依仗其妹窦皇后的权势,以低价夺取沁园,公主害怕,不敢计较。后来章帝知道此事,要治窦宪罪,窦宪退出沁园,从此不得重用。后世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而得名“沁园春”。

  十、相传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发展为大曲。凡是大曲都由几个乐章组成,“歌头”就是开头一段。《水调歌》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为中序的第一章,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十一、“青玉案”出自东汉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锦绣段”,即“锦缎”,丝织品,表面有彩色花纹。“案”指放食物的小几,形状如有脚的托盘。

  十二、“浣溪纱”词牌典出“西施浣纱”。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鱼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国名十二问

一、哥伦比亚全称“哥伦比亚共和国”,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你知道西班牙语中“哥伦比亚”的含义吗?

二、巴西全称“巴西联邦共和国”,据说国名源于一种当地的树木名称,你知道是哪一种树木吗?

三、新加坡包括新加坡岛和附近的50多个岛屿,扼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你知道它的国名含义吗?

四、1948年,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告独立,成立缅甸联邦。你知道“缅甸”什么意思吗?

五、澳大利亚联邦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美称。请问它的国名含义是什么?

六、“加拿大”是印第安语。据说加拿大的国家名称源于16 世纪的一次误会。你知道这个误会吗?

七、奥地利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德语,你知道德语中“奥地利”是什么意思吗?

八、法国国名法兰西共和国,简称法兰西。你知道这一国名的来由吗?

九、墨西哥的国名来源于印第安语,你知道它在印第安语中指的是什么吗?

十、西班牙素有“斗牛王国”之称,这一国名与牛有关系吗?

十一、约旦哈希姆王国简称“约旦”。你知道“约旦”的含义吗?

十二、“美国”在英文中的意思是美丽的国度吗?

参考答案

一、哥伦比亚是为了纪念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而命名的,西班牙语中是“哥伦布之国”的意思。但据说哥伦布从未到过哥伦比亚陆地。

二、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人德雷·阿尔瓦雷·卡布拉尔航海抵达南美,竖起一块刻有葡萄牙王室徽章的十字架,并为其取名“圣十字架地”。后来,他们发现一种纹路细密、色彩鲜艳,与东方红木类似的树木,就为它取名“巴西”。在葡萄牙语中,“巴西”为“红木”之意。于是,“巴西”一词便逐渐代替了“圣十字架地”这一名字,以后沿用成了国名。

三、新加坡国名源于新加坡岛的形状。因其岛的形状像个狮子,故以其命名。在马来语中,“新加”是“狮子”之意,“坡”是“岛”的意思,“新加坡”象征着强大有力。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岛上的土著居民中有一个狮子族,现在的国名就是由其转化而来的。

四、缅甸的国名源于梵文,意为“坚强、勇敢”。

五、澳大利亚意即“南方大陆”,欧洲人在17世纪初叶发现这块大陆时,误以为这是一块直通南极的陆地,故取名“澳大利亚”,Australia即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变化而来。

六、1534年,法国航海家让·卡尔切率领舰队来到北美洲。他们沿一个海湾向内陆驶去,发现岸上住着印第安人。印第安人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法国人问这是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印第安人以为在问他们的村庄,便回答“加拿大”。印第安语中“加拿大”是村庄的意思,后来“加拿大”就成了国名。

七、奥地利国名在德语中意为“东方王国”,因查理曼帝国时期地处帝国的东方而得名。

八、法国又译作法兰西。公元前5世纪,今法国境内大部分地区为高卢人所居住,所以将这一地区称高卢。公元3世纪末,散居在莱茵河下游一带的日耳曼族法兰克人越过莱茵河入侵高卢。5世纪末,法兰克一部落首领克洛维占领了北方高卢,成为法兰克王国的首任国王。法国国名来源于法兰克国名。Frank在日耳曼语中意为自由的。今France是从拉丁文Francia演变而来。

九、在西班牙殖民者踏上墨西哥这片土地之前,当地生活着阿斯特克人。他们崇拜的战神别名叫“墨西特里”。墨西哥意思是“墨西特里臣民居住的地方”。

十、西班牙是腓尼基语,意为“野兔”。因古迦太基人在伊比利亚半岛海岸一带发现很多野兔而得名。

十一、约旦国名得名于约旦河。“约旦”在希伯来语中是“水流急下”的意思。因约旦河落差1000多米,河水好像从天倾泻而下。

十二、美国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简称。美国因洲名而得名。18世纪前,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当时称为北美13州联合殖民地。1775年这些殖民地人民发动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殖民地人民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一建国就想使自己在美洲居于统治地位,因此,把美洲的名称作为自己国家的名称。1787年在美国宪法中正式肯定了这一名称。

现代书名十二问

一、《准风月谈》是鲁迅的一本杂文集,其中作品多发表于上海《申报》副刊《自由谈》。你知道书名中的“准”是什么意思吗?

二、鲁迅的杂文集有三本是以“且介亭”为名的,即《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且介亭”是什么亭?

三、瞿秋白在1920年曾访问革命后的苏俄,写了游记通讯《饿乡记程》。作者为什么称当时的苏俄为“饿乡”?

四、徐志摩1927年出版了一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指的是什么?

五、丰子恺是漫画家,也是散文家,其散文代表作是《缘缘堂随笔》。请问,“缘缘堂”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六、郭沫若的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在抗日战争期间上演,曾引起巨大反响。剧名中的“棠棣”是什么意思?

七、张恨水的小说《啼笑因缘》常常被误写成《啼笑姻缘》。这本书书名中的“因缘”为什么不能写成“姻缘”?

八、长篇小说《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你知道“正红旗”是指什么吗?

九、孙犁在上世纪50年代曾创作了著名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铁木”指的是什么?

十、《李有才板话》是赵树理的代表作之一。书名中的“板话”是什么?

十一、《管锥编》是钱钟书的一本学术代表作。你知道“管锥”是什么意思吗?

十二、《天龙八部》是金庸的一部武侠小说。书名为什么叫“天龙八部”?

参考答案

一、1933 年 5 月 25 日《自由谈》编者迫于国民党新闻检查的压力发表启事,“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少发牢骚”。鲁迅于 1934 年 10 月将在《自由谈》上发表的杂文结集出版,便命名为“准风月谈”。“准”还有“程度不够”的意思。“准风月谈”就是不合格的风月谈。鲁迅本非“风月文豪”,而是思想斗士,“风月谈”前加“准”,正体现了他挑战思想、禁锢的斗争精神。

二、“且介”分别是“租界”二字的一半,是“半租界”之意。鲁迅当时住在上海北四川路,这是帝国主义者越过租界范围以后修筑马路的区域,当时被称为“半租界”。“且介亭杂文”,是说这些杂文创作于“半租界的亭子间”。

三、伯夷、叔齐见周武王伐殷,认为这是以乱易暴,因此不食“周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清人管同把伯夷、叔齐饿死的首阳山称为“饿乡”,心许为理想的圣境。苏维埃俄国是瞿秋白心中的“饿乡”,因此他将自己访问苏俄的游记命名为“饿乡纪程”。

四、“翡冷翠”是意大利文 Firenze 的音译,现在通常译为“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一个城市的名字。

五、“缘缘堂”是丰子恺的寓所名,这个名字是丰子恺 1926 年在上海永义里的房子里抓阉抓出来的。有一天他在小方纸上写了许多他喜欢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阉,拿起来的都是“缘”字,就以此给寓所命名为“缘缘堂”,并请他的老师弘一法师题写了横额。

六、《诗·小雅》有《常棣》一诗,是讲述兄弟应该互相友爱的。“常棣”亦作“棠楝”。后因以棠棣指兄弟情谊。

七、“因缘”泛指缘分,“姻缘”专指婚姻的缘分。《啼笑因缘》写的不完全是婚姻问题,所以用没有女字旁的“因缘”,是指“各有因缘莫羡人”之意,饱含人生的哲理。

八、正红旗,清代八旗之一。八旗是清代满族的一种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以旗的颜色为号,有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八旗,凡满族成员都隶属各旗。八旗成员,统称“旗人”。老舍先人隶属于“满洲八旗”的“正红旗”,所以这篇自传体的长篇小说取名为“正红旗下”。

九、孙犁的《铁木前传》写的是铁匠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两人之间的故事,“铁木”是铁匠和木匠的简称。

十、作诗的人叫“诗人”;说作诗的话叫“诗话”。小说主人公李有才擅长说“快板”, 因此被称为“板人”。这本小说说他作快板的话,所以叫“李有才板话”。

十一、“管锥”是“以管窥天,以锥指地”的意思,典出《庄子·秋水》。魏公子魏牟曾教训思想家公孙龙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意思是说,你琐琐碎碎地去辩论,真好比是用竹管去看天,用锥子去量地,不是太渺小了吗?钱钟书借用这个典故,是说自己的书不过是“管锥之见”的“汇编”而已。这个名字体现了他的自谦,其实也包含了他以具体显现共相、从微观探求宏观的独特追求。

十二、“天龙八部”这一名词出于佛经,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以“天”及“龙”为首,所以称为“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怪物是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它们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

现代人名十二问

一、夏丏尊是现代著名教育家,翻译了意大利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他原名夏铸,为什么要改名为“夏丏尊”呢?

二、刘半农作词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一诗,由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谱曲,成了广为传唱的经典情歌。他名复,初字“半侬”,后改为“半农”。你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改吗?

三、郑振铎是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你知道他名字中的“振铎”是什么意思吗?

四、1928年,现代诗人戴望舒代表作《雨巷》一诗发表,他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美誉。你知道他名字中的“望舒”是什么意思吗?

五、作家周立波曾创作过《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作品。他原名周绍仪,后改名为“周立波”。“立波”就是指“立起来的波浪”吗?

六、闻一多曾用名多,又改名一多。他为什么要将“多”改为“一多”?

七、王云五是现代出版家,四角号码检字法就是他发明的。你知道μ云五"的含义吗?

八、著名诗人郭小川原名郭恩大,后改名“郭小川”。据说,改这个名字,和他偶然想到的一支笔有关。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

九、叶圣陶原名绍钧,曾取字秉臣,后改为圣陶。“秉臣”与“圣陶”都和“钧”有关,你知道其中的关联吗?

十、陈伯吹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原名陈汝埙。你知道他的原名和改名有什么关系吗?

十一、邹韬奋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他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的改名,后来成了他的真名。你知道“韬奋”两字的含义吗?

十二、地质学家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改名为李四光是因为一次有趣的笔误,你知道吗?

参考答案

一、夏丏尊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在教育界名气很大。1912年,社会上盛传要进行普选,夏丏尊不愿当选,便改名“丏尊”,以代替读音相近的“勉旃”,有意让选举人在填写“丏”字时误写为“丐”而成废票。虽然此后并未真的实行普选,但他的名字就此改了过来。

二、1912—1917年,刘半农在上海发表了几十篇通俗小说,内容包括言情、侦探、滑稽等。为迎合读者,他给自己起了几个艳俗的名字,如半侬、寒星、范瑞奴等,其中“半侬”用得最多。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给刘半农极大震动,他决定抛弃旧文学投向新文学。1918年1月,他开始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正式署名时,他毅然将“半侬”改为“半农”,以示与过去决裂。

三、“振铎”其名源自《周礼·夏官》:“司马振铎,群吏作旗。”铎,有舌的大铃。“振铎”是宣布政令时摇铃以警示民众,后引申指从事教化工作。

四、“望舒”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为月神驾车的神,后来也用以指月亮。1933年戴望舒诗集《望舒草》出版。“望舒草”,即望舒荷,会随着月亮的出没而时舒时卷。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载:“其色红,叶如荷,近望则如卷荷,远望则如舒荷,团团似盖。亦云,月出则荷舒,月没则叶卷。”

五、周立波是湖南人,早年在徐特立、周扬等的影响下思想进步,积极革命。他不仅是作家,还是翻译家。“立波”为英语liberty的汉语译音,寄寓了他追求自由的人生理想。

六、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后改名闻多。在清华读书时,同学给他起绰号“one two”或“widow”。他曾对同学表示想改一个简单的双名,不要光叫“多”。同学半开玩笑地建议他在“多”前面加个“一”字。他听后十分高兴,说既好写又易记,遂改名“一多”。

七、王云五原名云瑞,后改为“云五”,取自“日下现五色祥云”的典故。《宋史·韩琦传》:“琦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方唱名,太史奏日下五色云见,左右皆贺。”五色云彩,古人以为祥瑞。“云五”即“五色云”,意谓前途远大。

八、郭小川改名之前已经开始发表诗歌,但并未引起反响。他参加八路军后,偶然得到一件战利品——钢笔。这支钢笔上刻着的“小川”两字引起了他的兴趣。他觉得湍湍流淌的溪水不舍昼夜,给人的感觉是清纯、自然、明净、欢畅,好的诗歌也应该是这样的。从此,他就改名为“小川”,逐渐成为中国现代诗坛上的大诗人。

九、叶圣陶上小学时,据《诗经》诗句——“秉国之钧”,取字“秉臣”,意含爱国。上中学时,辛亥革命爆发,皇帝被推翻,以“秉臣”为字不合时宜,遂从师命改名为“圣陶”,取“圣人钧陶万物”之意。“钧陶”指用钧制造陶器,比喻造就。

十、将“陈汝埙”改名为“陈伯吹”,其根源来自《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策”。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以“伯埙仲篪”赞美兄弟和睦。

十一、邹韬奋曾对人说:“韬”就是“韬光养晦”,“奋”则是“奋斗不懈”,含有自勉的意思。

十二、李四光14岁时获公费留学日本的机会。在填写登记表时误将年龄“十四”填入了姓名栏内。由于表格不好换,他就将“十”字加笔改成了“李”,但“四”字却无法再改。“李四”不好听又没有意义。他无意抬头看到中堂大匾上有“光被四表”几个大字,便在“李四”后加一“光”字。从此,他便改叫“李四光”了。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