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嫂喂奶 红嫂文化博物馆—收养了86位革命后代,自己的亲孙子却被活活饿死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09-08 10:57:19
分享:

沂蒙母亲王换于,她收养了八十六名革命后代,四个亲孙子却因营养不良相继离世,此人就是王换于。

1938年11月,50岁的王换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被选举为村妇救会会长和艾山乡副乡长。她的丈夫、两个儿子和大儿媳在她的影响下,也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们家成了著名的抗日“堡垒户”。1939年6月29日,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政委朱瑞等率领机关人员,转战来到东辛庄,他们毅然在这里安营扎寨,指挥抗战,跟随他们的还有抗战将士的儿女们,这些孩子最大的七八岁,最小的出生才3天,由于长期跟随部队转战奔波,生长环境十分恶劣,再加上大人们都吃不饱,也没有多少奶水喂孩子,许多孩子体质很差,大都发育不良,这让王换于看着很是心疼。大人们忙着在前方打仗,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们,王换于提议成立战时托儿所,免去八路军的后顾之忧,从此,她在做好其他抗日工作的同时,毅然挑起了抚养和照顾抗战将士子女的重担。创办战时托儿所,最大的问题是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抚养这么多孩子,要担很大风险。王换于一家出生入死,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个“鬼门关”。她千叮咛万嘱咐张淑贞和陈洪良两个儿媳,一定要先给八路军的孩子喂奶。自己家的孩子喝粥、吃粗粮,将帅烈的孩子喝奶、吃细粮。由于两个儿媳自家的孩子长期疏于照顾,一个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

1939年到1942年三年多的时间里,王换于的孙子相继夭折四个。她们用自家巨大的牺牲,换来了革命后代的安然无恙。面对丈夫的指责:你把八路的孩子都养活了,咱自家的孩子都活活的饿死了啊,王换于大娘含着泪说:我们的孩子没有,儿媳妇年轻,还能再生,可是八路的孩子没有了,这其中就有烈士的孩子,咱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啊……通过这组雕塑,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孩子都穿着大人脱下的旧军装,这些小板凳也是当时战士托儿所的孩子们坐过的。

红嫂文化博物馆,坐落在经济开发区临工路与联邦路交汇处,位于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水饺生产厂内。红嫂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由沂蒙红嫂文化博物馆馆长、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呈镕自费1800多万元筹建,馆内珍藏着雷锋亲笔签名的照片,郭伍士解放后寻访救命恩人祖秀莲时用的扁担和酒篓,老红嫂支前做军鞋的鞋样等珍贵革命历史文物近百件,其它文物200多件,珍贵图片300多幅,全面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沂蒙妇女军民团结一致,创建沂蒙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历程和辉煌业绩。沂蒙红嫂文化博物馆必将为新时期加强沂蒙红嫂精神宣传教育,深化沂蒙红嫂精神研究,创新红嫂精神实践提供宝贵的史料和参考,能更好的激励全市广大妇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担当,撑起临沂经济社会发展“半边天”。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