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岗位转正新政策 机关事业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工有什么规定,有希望转正进入体制内吗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2-24 00:18:50
分享:

非职工是指在体制内的岗位上工作,但不能享受编制的人员。非职工通常由合同工、劳务派遣工、人事代理人和临时工组成。劳务派遣工是机关事业单位招聘非职工的主要方式。虽然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使用,但一般都是人力和社会部门招聘,然后分配到各个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这些员工的工资也由当地财政部门管理。

事实上,劳务派遣工直接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必支付此类劳动者工资和缴纳五险一金。即使劳务派遣工在用人单位发生各种事故,由劳务派遣公司全权负责,与用人单位无关。在这方面,与其他临时工不同,临时工直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负责社保和工资。

劳务派遣工虽然在用工模式上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劳务派遣工的用工模式并没有得到劳动部门的认可。因为《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和《劳动合同法》都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工人数不得超过用人单位职工总数的10%,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用人单位的劳务派遣工都超过了这个比例。

财政部2020年第102号令第10条“不纳入采购服务范围”,第5项采购主体人员招聘录用、劳务派遣用工、设立公益性岗位等。一、所有具有劳务派遣工性质的职工均排除在财政支持之外,机关事业单位不得使用劳务派遣工,否则费用由单位自行处理。虽然很多机关事业单位都有复杂的劳务派遣工,但是很多单位都有10%以上的劳务派遣工,标准化只是时间问题。

还需要注意的是,系统外的所有员工,包括劳务派遣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直接进入编制。想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只能通过正式考试。没有别的办法,就算有,也会忽悠人。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虽然没有公务员那么吃香,但招聘限制并不比公务员差,竞争激烈。劳务派遣工想进体制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皮肤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