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 城市简介----湖州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0 00:21:24
分享:

湖州市是浙江省地级省辖市,地处浙江省北部,面积5818平方公里。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建湖州省辖市。

湖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充沛;光温同步,日照较少;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地形起伏高差大,垂直气候较明显。

湖州地处杭嘉湖平原,80%以上的耕地是旱涝保收的高产田,是浙江省和全国的粮食、蚕茧、淡水鱼、毛竹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生产基地。菱湖区是全国三大淡水鱼养殖基地之一,安吉县居全国十大“毛竹之乡”之首。近年来,按照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取得明显进展。

近年来,湖州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幸福城市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建制沿革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设在湖州。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撤嘉兴地区,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市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城区、郊区。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设立城区、南浔、菱湖三区。2003年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是“茶圣”陆羽进行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湖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在历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 頫、明代小说家凌濛初、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不少名流。建国以来湖州籍的“两院”院士共18名。“两弹一星”的功臣中,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就是湖州人;“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海空卫士”王伟、“人民卫士”沈克诚更是当代湖州人的骄傲[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湖州市位于东经119度14分至120度29分、北纬30度22分至31度11分之间,东西长度126公里,南北宽度90公里,处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紧邻江苏、安徽两省。东部为水乡平原,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俗称"五山一水四分田"。

地形地貌

湖州的地形,西倚势若奔马的天目山脉,境内重岗复岭,群山逶迤,异峰突起,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5座,其中龙王山高1587米,比在临安境内的天目山主峰还高出80米,山势磅礴,奇峰异石与悬崖陡壁相间,有仙人桥、龙门瀑布、龙门坎等自然景观。周围云雾变幻,溪谷深切,水流湍急,叠瀑壮观,覆盖着生态完好的原始森林。在700米以上森林呈现出黄红相间的暖温带夏绿林景观,森林面积达2063平方公里,素有“极目千里秀,林木十里深”之称,此乃上海黄浦江之源头。

气候环境

湖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充沛;光温同步,日照较少;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地形起伏高差大,垂直气候较明显。全市年平均气温12.2~17.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0.4~5.5℃,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4.4~30.8℃,无霜期224~246天,10~10℃期间天数为200~236天,10~10℃期间活动积温3800~5130度,年日照时数1613~243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02~111千卡/厘米2,年降水量761~1780毫米,年降水日数116~156天,年平均相对湿度均在80%以上。风向季节变化明显,冬半年盛行 西北风,夏半年盛行东南风,三月和九月是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一般以东北和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1.7~3.2米/秒。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湖州市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7.18亿立方米,可供发展淡水渔业的水面2.2万公顷。

植物资源

木本植物主要有竹、松、杉、茶、桑、果树等,安吉县居全国十大“毛竹之乡”之首。

动物资源

陆生脊椎动物约300种,珍稀动物有扬子鳄、金钱豹、梅花鹿,畜禽饲养品种有50余种。淡水鱼是境内动物资源的重点,有102种。

矿藏资源

有煤、铁、石灰石等矿藏,与安徽省交界处的长广煤矿是省内最大的原煤基地。矿藏已发现47种,经初勘的23种,以非金属矿藏为主,主要有建筑石、石灰岩、膨润土、硅灰石、方解石、萤石、石英砂岩、煤、石煤、黄砂等。

区域人口

人口详情

2018年年末户籍人口263.71万人,其中男性130.68万人、女性133.03万人;城镇人口122.81万人;60岁以上人口61.02万人,占总人口的23.1%,占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02万人,出生率为7.67‰;死亡人口1.92万人,死亡率为7.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1‰。全年计划生育率为97.3%。

民族详情

湖州以汉族人口为主,其它民族人口甚少。据1953年人口普查,湖州除汉族外,仅有回、满、畲、壮4个民族,共26人,占人口总数的0.002%。1964年人口普查,增加蒙古、苗、瑶、白、黎、高山、朝鲜、彝族为12个民族,共811人,占人口总数的0.05%。1982年人口普查,又增加藏、维吾尔、侗、土家、傣、布依族,为18个民族,共1543人,占总人口的0.07%。1984年起,来自湘、滇、黔、川、桂等省区的少数民族,以女性为主,结伴拥入湖州,以婚嫁形式落户各个乡镇。1990年人口普查,全市有汉、蒙古、回、藏、苗、维吾尔、满、侗、瑶、白、土家、傣、黎、畲、高山、彝、壮、布依、朝鲜、水、土、哈尼、哈萨克、傈傈、佤、拉祜、东乡、纳西、仫佬、布朗、毛南、撒拉、仡佬、锡伯、普米、怒、保安、京、独龙、鄂伦春等40个民族以及中国籍的外国人。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9.79%,其他民族共5210人,占0.21%。2001年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为145000人,其中畲族人口5000人,集中在安吉中张村、郎村二个民族村。

区域经济

综合概述

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9.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2.4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026.7亿元,增长6.5%,其中工业增加值926.2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935.1亿元,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9:49.2:44.9。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79025元,增长8.1%,折合12688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70899元,增长7.7%,折合11383美元。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27.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7.3%。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5.7%。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69.3亿元,增长8.3%,占比为88.5%;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为32.5亿元、47.4亿元、21.5亿元和11.2亿元,分别增长9.6%、16.5%、-9.9%和45.7%。全年财政支出273.7亿元,增长13.2%,其中民生改善支出207.6亿元,增长13.6%。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0%,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4%,消费品价格上涨0.8%。从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看,食品上涨1.7%,烟酒及用品上涨2.5%,衣着上涨1.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1%,交通和通信下降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4%,居住下降0.3%。

第一产业

2018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农业产值94.2亿元,下降1.8%;林业产值22.2亿元,增长3.3%;牧业产值36.7亿元,下降9.2%;渔业产值50.3亿元,增长15.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2.3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2万亩,其中蔬菜面积56.4万亩,花卉苗木面积31.8万亩。全年粮食产量67万吨;油菜籽产量2.4万吨;生猪出栏97.3万头,减少29.3%;肉类产量13.0万吨,减少 22.2%;蚕茧产量0.8万吨,减少15.6%;家禽出栏3650万羽,减少12.5%;禽蛋产量4.3万吨,减少11.3%; 水产品产量35.3万吨,增加15.4%。

全市年末拥有现代农业示范园327个,其中省级100个;全年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38个,其中省级12个。年末拥有无公害水产品基地103个;拥有农业龙头企业239家;拥有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1.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770只,绿色食品186只。

第二产业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7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轻工业348.3亿元、重工业422.2亿元,分别增长7.1%和5.9%。33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6个行业超过40亿元。其中,纺织业105.5亿元,增长5.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75.0亿元,增长9.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9.3亿元,下降1.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53.5亿元,增长7.3%;通用设备制造业51.9亿元,增长9.3%;家具制造业41.1亿元,增长5.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8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利税396.4亿元,其中利润253.6亿元,分别增长9.1%、9.2%。10个工业行业达到了“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利税超10亿元”,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16.4亿元、利税总额284.7亿元,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71.4%和71.8%。7个行业利税超过20亿元。其中,纺织业51.6亿元,增长8.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2.0亿元,增长20.7%;通用设备制造业34.6亿元,增长8.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8.9亿元,下降15.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27.4亿元,增长48.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4.7亿元,增长12.2%;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1.0亿元,增长5.6%。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74.3亿元,比上年增长6.3%;利税184.3亿元,其中利润124.1亿元,分别增长14.1%、14.0%。从利税看,新能源及节能产业增长60.7%,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3.0%,生物医药产业增长12.0%,新材料产业增长10.0%,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增长7.7%,资源与环境产业下降14.5%。

全年六大特色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08.8亿元,比上年增长2.8%;利税221.6亿元,其中利润145.8亿元,分别增长11.0%、8.9%。从利税看,新能源产业增长50.1%,先进装备产业增长12.0%,绿色家居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均增长10.8%,特色纺织产业增长6.6%,金属新材产业下降4.8%。

第三产业

201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批发零售业863.6亿元,增长10.3%;住宿餐饮业100.3亿元,增长14.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全年实现零售额372.7亿元,增长9.2%。其中,石油及制品类71.2亿元,增长0.7%;服装类40.7亿元,增长33.7%;食品类31.8亿元,增长21.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13.0亿元,增长3.2%;汽车类123.2亿元,金银珠宝类9.4亿元,分别下降0.2%和8.4%。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707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国内旅游人数7000.2万人次,增长18.7%;入境旅游人数70.3万人次,增长16.6%。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00.0亿元,增长39.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82.1亿元,增长39.4%;旅游外汇收入2.9亿美元,增长29.2%。全年旅游景区门票收入7.0亿元,增长60.8%。全市年末拥有星级宾馆46家,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39家。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8年湖州市年末拥有影剧院26个,全年演出173632场;文化馆、艺术馆6个,全年举办展览298个,组织文艺活动1418次;公共图书馆5个,总藏量220.4万册件;乡镇街道文化站94个;博物馆31个;文物保护单位412个,其中国家级25个,省级41个。

深化“文化礼堂·幸福八有”工程,新建文化礼堂90个、累计达320个。打造“文化走亲”、“博物馆在行动”、“文化街景”特色品牌,深化“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全年共引进高雅艺术演出278场,举办大型广场文化活动804场,组织基层文化活动5634场,开展电影下乡放映1.4万场次。全年出版各类报纸3926万份,其中湖州日报1524万份,湖州晚报2168万份,湖州广播电视报234万份。

医疗卫生

2018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377个,其中医院51家、卫生院73家、妇幼保健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33个;等级医院24家,其中三级医院8家;拥有医疗床位13568张,其中医院床位13254张;卫生技术人员20556人,其中执业医师6260人、执业助理医师1110人、注册护士8124人。按户籍人口计算,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50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为78人,其中医生28人。全年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3.60‰、4.53‰,分别比上年上升0.34和0.03个千分点。

教育事业

2018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54所,全年招收学生11.50万人,在校学生42.93万人,毕业生11.7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6.62%,比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初中毕业升高中段比例99.08%,提高0.03个百分点;初中、小学入学率均为100%;十五年教育毛入学率99.39%,提高0.26个百分点。全市各类学校拥有专任教师2.81万人,其中中小学专任教师1.87万人;每百名中小学生拥有专任教师7人。

科技发展

2018年专利申请量21822项,比上年增长9.7%;专利授权量16653项,比上年增加3974件,增长31.3%,其中发明专利1647项,比上年增加947项,增长135.3%。全年经认定登记的技术成交项目240项,比上年减少38.3%;技术成交金额28394万元,比上年增长43.4%。全市年末拥有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23家,比上年增加35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50家,增加73家。全年获市级以上政府奖的科技成果68项,其中省级23项。全年列入国家级火炬项目45项,比上年增加7项。

社会保障

2018市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33.33万人,比上年增加5.9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1.01万人,增加6.8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4.47万人,增加2.8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5.88万人,增加0.3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2.85万人,增加2.57万人;参加生活保障和生活补助制度的被征地农民8.30万人,减少4.38万人。全市年末住房公积金正常缴存人数达到28.32万人,比上年增加1.94万人;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38.59亿元,增长15.7%;当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41.23亿元,增长59.9%。

全市年末农村“五保”对象人数为1575人,城镇“三无”对象人数为409人。全年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18810户,人数30738人,其中农村25051人、城镇5687人;全年发放低保保障金15152万元,比上年增加16.5%;全市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均为每人每月664元。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0.01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6亿元。

基础设施

2018年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建设四年行动纲要,扎实推进仁皇山分区、市北分区、龙溪港东岸、高铁枢纽站等重点区块建设,市民服务中心、奥体公园的主体建筑基本建成,中心城市外环线实现通车,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等项目进展顺利,吴兴东部新城、南浔中心城区建设进程加快。制定实施南太湖65公里岸线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推进健康城、发现岛等一批优质项目建设。“三改一拆”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交通治堵不断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加强。

大力推进“五水共治”,连续第二年获得全省治水“大禹鼎”。全市地表水市控以上监测断面达到Ⅲ类以上标准的比例为94.3%,在全省率先实现市控断面消灭Ⅴ类和劣Ⅴ类水,功能区达标率为94.3%,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入太湖河流断面水质均达到或好于Ⅲ类水标准,市出境断面水质良好;市区空气优良率59.7%,比上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市区PM2.5日均浓度为56.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9%。

历史文化

民俗宗教

湖州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明清时,湖州府设僧纲司、道纪司,各县设僧会司、道会司,掌管府县佛教、道教事宜。解放初期,湖州市民政科负责管理佛教、道教,文教科负责管理基督教、天主教,有的县由统战部负责管理。1958年,嘉兴专署建立宗教事务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县人民政府先后建立宗教事务处,1984年,湖州市人民政府建立民族宗教事务处,2005年升格为一级局,加强对宗教的管理和领导。

饮食文化

湖州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公元前248年,楚考烈王55年,春申君黄歇始置菰城,以泽多菰草而名,菰草者,即今之谓茭白,当今市面上较畅销的蔬菜品种,这是食用的。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将菰城县改为乌程县,因境内乌、程两姓善酿酒而得名,这是饮用的。隋仁寿二年因乌程濒临出产鲜美鱼虾的太湖,则以太湖为名,将乌程改置湖州。因太湖有丰富的水产资源,也与吃有关。湖州是比较讲究吃的城市。

湖州历来是美食的天堂,在唐有美食桃花鳜鱼,取诗意于张志和的《渔父词》。在北宋有“春后银鱼霜下鲈,远人曾到合思吴”的银霜鲈脍。银霜鲈脍上贡神宗皇帝,皇帝觉得好吃,以后每到秋天将此菜进贡。莼鲈之思,所讲西湖乃《宋代江南经济研究》所记载的长兴西湖,相传吴王夫概筑西湖,盛产莼菜。北宋苏东坡不住杭州住湖州“余杭自是山水窿,久闻吴兴更清绝”。到湖州来干什么?“ 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据说苏东坡在湖州天天要吃鸡舌莼菜汤。东坡爱湖州有好吃的是个重要因素。相传清乾隆皇帝去海宁途经湖州,仰慕湖州获港的“烂糊鳝丝”,特停泊湖州派员到获港钦办此菜。菜到,盆中凹潭熟油沸腾,五油三辣,烹调十分讲究,乾隆龙颜大悦,“烂糊鳝丝”脍炙人口,从此将此菜列为宫廷菜肴。长兴爆鳝也因乾隆品尝后赞口不绝,谕旨长兴名厨入殿,封“光禄寺大夫”专侍皇上。

方言俚语

湖州方言基本上属于吴方言区,说起来吴语侬软,韵味十足,见诸文字,细细品味,也不失为是一件有意思的趣事乐事。如湖州人形容某些行为乖舛不太懂事的人为“无亲头”或“呒淘成”。

湖州自古以来就是东南望邑文化之邦,人文积淀深厚,百姓温文尔雅知书达礼,说出来的方言糯软悦耳,尤其是许多形容词喜欢用副词前缀,如在湖州人口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绷绷硬”、“蜡蜡黄”、“墨墨黑”、“雪雪白”、“冰冰阴”、“绝绝细”、“簇簇新”等等,朗朗上口,绘声绘色,贴切形象,鲜明生动,活龙活现,足以穷尽一个语言学家半生的冥思苦想。

名优特产

双渎雪藕湖州种藕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开始种植。主要产地在市郊道场、龙溪、弁南、白雀等乡,尤以道场双渎最佳。湖藕皮呈玉色,脆嫩多汁,清香鲜甜,是藕中佳品,故又叫雪藕。

太湖百合 湖州太湖沿岸地区所产百合个大肉肥,清香微苦,回味无穷,

闻名遐迩。百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是价廉物美的传统滋补品。

菱湖白扁豆又名羊眼豆,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既是滋补珍品,又可作盛暑清凉饮料,且能入药治病。菱湖白扁豆早已远销海外。

练市白菊花栽培历史已有400多年,是湖州传统特产。练市白菊花花瓣洁白如玉,蕊黄如金,药用价值高,有延年益寿功能。港澳同胞和南方地区尤喜把白菊花作解暑的清凉饮料,远销国内外。

长兴白果 白果树又名银杏,寿命极长可达千年,果实叫白果。长兴因盛产白果被誉为白果之乡。长兴白果洁白如银,质地细腻,营养丰富,有延缓衰老,润滑皮肤的功能,受到国际医药界重视。

长兴青梅 青梅是长兴著名特产,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20世纪30年代产

梅就达1.2万担。长兴青梅酸强、肉厚、核小,酸而爽口,是加工系列梅制品和药用乌梅干的理想品种。

南浔香大头菜 大头菜属茎用芥菜,全国都栽培,据史载“以吴兴南浔镇所产最著名”。南浔香大头菜是以鲜大头菜加工腌制而成,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其肉质细,辛味浓,水分少,具有香脆甜的特点,是居家、旅行佐膳上品,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顾渚紫笋茶湖州是古老的茶叶产区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茶经》写在湖州。长兴顾渚山紫笋茶芽色带紫,芽形如笋,叶底肥壮成朵,茶汁碧绿如茵,兰香扑鼻,甘洌醇厚,被列为上贡珍品,紫笋茶曾失传多年,于1979年恢复试制,1982年参加全国名茶品比,荣获国家级名茶证书。

雷甸枇杷德清雷甸镇是浙江省著名特产“塘栖枇杷”的主产地之一。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渗水性通气性好,具有枇杷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尤以雷甸杨墩最为出名,称之为“塘栖杨墩枇杷”。

天目笋干 主要产地在安吉县章村、报福、册河、上墅等地。天目笋干历史悠久,是一种特有风味的“山珍”之品,闻名于上海、江苏、杭嘉湖一带,称为“扁尖”。天目笋干肉厚嫩、色美形佳,醇香味鲜,是调味佐餐佳品。

安吉白片 安吉山区植被繁茂,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所产绿茶得高山秀水之灵气,

色香味均可称之谓上品。安吉白片茶挺直扁平,形似兰花,色泽翠绿,白毫显露,荣获全国名茶称号。

长兴板栗 板栗是长兴名产干果,与青梅、白果并称“长兴三宝”。长兴板栗品种多样,以大油光、马齿青、魁栗为上品,肥厚甘实,营养丰富,味美可口,生熟皆宜,为国际公认的营养品,是长兴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莫干黄芽 产于德清南路乡,莫干山北麓,海拔600米以上,境内百平方公里无污染,茶叶生长环境优越。莫干黄芽外形细紧多毫,色泽绿润微黄,叶底嫩黄成朵,品质特优,被视为茶中佳品。

太湖三宝 银鱼、鲚鱼、白虾素有“太湖三宝”之称。银鱼体细长,透明,肉质细腻,

洁白细嫩,无骨刺、无腥味,鲜嫩味美,闻之生津。鲚鱼只生活在太湖南岸和西岸,年产15万担左右。白虾体色透明,盛产于太湖,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湖州历来是浙江省银鱼和白虾的重要产地。

双林绫绢 有1800多年历史,素以轻如蝉翼,薄如晨雾,质地柔软,色泽光亮著称,被誉为丝织品中的奇葩。双林绫绢主要用于装裱书画,具有装裱平挺 ,不皱不翘的特点。名贵书画一经装裱,更显得雍容华贵、古朴文雅,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身价大增。国内著名书画社荣宝斋、朵云轩、西泠印社等十分赞誉和推崇双林绫绢。

善琏湖笔 湖笔是“文房四宝”之一,发源于湖州善琏。据传秦代大将军蒙恬始创湖笔,

善琏有笔祖蒙恬庙。善琏湖笔选料精细,制作精湛,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色,称湖颖四德,誉为笔颖之冠。湖笔种类繁多,分羊毫、狼毫、紫毫、兼毫四大类,200多个品种,深受政界和书画名人、广大书法爱好者青睐。

湖州羽毛扇湖州用羽毛制扇已有几千年历史。湖州羽毛扇选料名贵、制作精细,种类达100多种,桃花扇、半月扇曾在全国扇子评比中荣获第一名,蜚声海内外。由于羽毛扇片平薄,质软而风柔,适宜于老、弱、孕妇和病人使用,有独特的使用价值。

长兴紫砂壶 长兴紫砂陶土储量大,色泽丰富,制陶者众多,能工巧匠辈出,是浙江省唯一紫砂壶产地。长兴紫砂壶手工成型,造型优雅,雕刻得体,结构严密,色泽古朴,美观典雅,是独特的旅游佳品。制作出高160厘米,可容水250公斤的世界最大紫砂东坡提梁壶,堪称中华一绝。

安吉竹扇安吉鄣吴是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故里,素有“书画之乡”和“扇子之乡”美称。安吉竹扇集艺术性、收藏性、实用性、纪念性于一体,是理想的馈赠佳品。安吉现有竹扇工艺厂30多家,各类工艺扇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地[6]。

风景名胜

湖州主要旅游景点:大汉七十二峰、藏龙百瀑、莫干山、中南百草园、安吉竹博园、湖州太湖、顾渚山茶园、天荒坪电站、下渚湖湿地、天下银坑、铁佛寺、龙王山、张石铭旧居、飞英塔、天赋湖、芙蓉谷、白茶谷、九龙峡、含山旅游区等。

飞英塔

飞英塔位于湖州市内塔下街。该塔始建于唐代,据宋嘉泰《吴兴志》载,

唐咸通年间,“僧云皎咸通中飞锡长安,僧伽授以舍利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归来后建石塔藏之。“塔始中和四年,成于乾宁元年”,名上乘寺舍利石塔。北宋开宝中,又建木塔罩护,形成“塔里塔”。根据建外塔缘由,取佛家语“舍利飞轮,英光普照”中之二字为塔名,名为“飞英塔”。上乘寺也易名为“飞英寺”。南宋绍兴二十年,塔遭雷击而焚于火,因“舍利无恙”,旋即重修,至今石塔中仍有“绍兴二十四年”等题记。外塔亦于南宋端平初“葺而新之”。元、明、清三代多次修缮。1929年,因年久失修,致塔顶倒塌。1961年4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飞英塔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该塔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维修单位,维修工程在1986年底竣工。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飞英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莫干山

莫干山位于浙江省德清县境内,属天目山余脉,相传是干将莫邪铸剑之地。

主峰塔山海拔758米,风景秀丽。素有“清凉世界”之美誉,被誉为“江南第一山”,与北戴河、庐山、鸡公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

莫干山已有2000多年的开发历史,自然景观独特,景区植被覆盖率高达92%。遍山竹海,日本冷杉和宋代银杏挺拔,流泉飞瀑随处可见。莫干山多雨多雾,雨后大雾更是一绝,山腰以下全被云雾吞没,塔山之顶飘浮于云层之上,如大海中的小岛,又像空中楼阁,虚无缥缈,好似仙境一般。莫干山中心景区包括塔山、中华山、金家山、屋脊山、莫干岭、炮台山等,既可看日出、云海,更可观瀑布、清泉。莫干山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明清之际,曾有“水乡佛国”的说法。清末民初兴建的数百幢别墅,掩映在竹林绿荫之中,非常清幽,被称为“世界建筑博物馆”。莫干山周围景点丰富,包括下渚湖湿地,新市古镇,觉海寺等。

太湖旅游度假区

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是太湖南岸唯一的省级旅游度假区,

位于湖州市区北部、太湖南岸。这里,碧波如镜,渔帆轻移,芦苇连片,绿林成带,尽得太湖自然风光之神韵。太湖旅游度假区集山、水、湖、湿地等重要旅游资源于一地,这里岸线长,水面开阔,浜湖区几乎是环太湖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度假区中央是7平方公里、保持原生态的湿地,水生植物和鸟类资源丰富。度假区内天然河道纵横交错,星罗棋布。乡村居民逐水而居,粉墙黛瓦,或耕或渔,与原始的自然环境和谐结合,韵味无穷。度假区现有太湖山庄、哥伦波城堡、太湖乐园、太湖之舟、太湖明珠、国际会展中心、温泉度假中心、丘城小镇、渔人码头等景点。

顾渚山

顾渚山位于长兴县水口顾渚、金山两村,因唐代茶圣陆羽

在此撰写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经》和盛产唐代贡品——紫笋茶、金沙泉水而闻名于世。

顾渚山海拔355米,西靠大山,东临太湖,气候温和湿润,土质肥沃,极适茶叶生长。唐代湖州刺史张文规称:“茶生其间,尤为绝品”。茶圣陆羽与陆龟蒙在此置茶园,并从事茶事研究。陆羽在此作有《顾渚山记》,顾渚山是陆羽撰写《茶经》的主要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顾渚山景区主要有忘归亭、贡茶院、霸王潭、寿圣寺、虎头岩、斫射山五大景区和境会亭、金山摩崖石刻景点组成。中心景区为顾渚村,主要景点有:陆羽山庄、忘归亭、金沙泉、贡茶院、清风楼、枕流亭、息躬亭、木瓜堂、圃里茶园等景点。顾渚山景区山清水秀,修竹苍翠,其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已成为海内外人士追寻陆羽足迹,研究茶文化真谛的绝佳游览胜地。

仁皇山景区

仁皇山景区通过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有机组织景区景点,形成

了“一心一环两片双轴多区”的规划结构。一心指文化“心”——以仁皇飞云景区为核心,强调文化内容的表达;一环指休闲“环”——环仁皇山山麓的休闲景观大道;两片指山林片和平原片;双轴指以南入口、仁王寺和仁皇阁组成的南北向景观控制轴和以东入口、仁皇阁和山脊线组成的东西向景观控制轴;多区指沿休闲景观大道两侧的多个功能区。

景观内涵可概括为:一阁、一寺、一街、一园、十大景点、十大特色植物和十二国会所。

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南浔古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合璧建筑多样的江南古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始建于公元1252年,景区占地面积34.27平方公里,东界至宜园遗址东侧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起,北界至百间楼。 景区拥有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等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庞氏旧宅、通津桥、洪济桥、颖园等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兴福桥、通利桥、新民桥等3处市级文保点,生计米行、刘氏景德堂旧址、周庆云旧宅等21处历史建筑。

安吉竹博园

安吉竹子博览园前身为安吉竹种园,位于中国著名竹乡--浙江省安吉县境内,

它是竹乡旅游的经典之作、王牌景点,是集竹文化、竹工艺于一体的中国竹子博物馆和亚洲规模最大的安吉竹种园的完美结合,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整个竹博园是融科研、生产、生态、旅游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竹类大观园。素有"都市后花园"之美称的安吉竹博园,全园总占地面积600亩,汇集了大江南北,海内外竹子34个属304个品种。

中南百草园

中南百草园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生态休闲观光景区之一,

地处竹乡浙江省安吉县境内,总面积5600亩,已投资6亿多元,是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获得全国创业带动型优秀企业、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等众多荣誉。经过多年的发展,景区已形成了集休闲运动、生态观光、教育培训、农业开发、商品贸易等多产业的经营格局。景区特别划分出大致的七大功能区,包括生态植物观光区、野生动物繁殖区、户外体育运动区、黄浦江源湿地水上漂流、原始淡竹宫、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休闲度假区等,八大景、十八园也包含在其中。

旅游攻略

景点概况

简介

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位于浙江省北部,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众多历史人文景观,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南太湖明珠。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优美的自然风光使湖州旅游资源丰富,形成了湖州独具特色的市区太湖风情游、长兴文化旅、南浔古镇游、莫干山风景游、安吉竹乡游等经典旅游线路。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