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太阳鱼 常见鱼类汇总31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7 16:17:45
分享:

高体鰤为鲹科鰤属的鱼类,俗名鰤、杜氏鰤。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红海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岛以及中国沿海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Nice。高体鰤为暖水海洋鱼类,体长可达100cm。高体鰤体呈长圆形、侧扁,第一背鳍前具一向前平卧倒棘;鳍棘间有膜相连,第二背鳍基底长,臀鳍起点在第二背鳍中部稍前下方,基底甚短于第二背鳍基底,也不长于腹部。体背部为浅灰黑色,腹部银色。

棒花鱼,体粗壮。鼻孔前方下陷。唇厚,上唇的褶皱不显著;下唇侧叶光滑。侧线鳞35~39。生殖时期雄鱼胸鳍及头部均有珠星;各鳍延长。棒花鱼体长,稍侧扁。头较短,吻短,前端圆钝。眼小,侧上位,眼间宽平。背鳍无硬刺,胸鳍圆钝,均较短。尾鳍叉型。头背部稍黑,体侧具一不明显的纵纹,其上有9-11个黑点斑块,背部也具8-11个黑色斑块。背鳍和尾鳍具有由黑色小点组成的斑纹。

鲤科鱼类

绿太阳鱼:是硬骨鱼纲太阳鱼科的物种。体重0.97千克,平均长度12.7-15.24厘米,最长达30.48厘米,颜色鲜艳。相较于同属的其他成员具有较宽的身体和一个更大的嘴。鱼体蓝绿色,腹部有黑色、白色至黄色的散点。栖息在湖泊,杂草丛生的海岸线和缓慢的河流。适应性广,食性杂,群体产量高,能自然繁殖。原产于美洲,已被引入到非洲,南美,亚洲和欧洲。

光倒刺鲃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青棍、坑坚、光眼鱼、黄娟、粗鳞鱼。鱼纲;鲤形目;鲤科Osteichthyes;Cypriniformes;Cyprinidae 分类地位:硬骨。光倒刺鲃属江河鱼类,喜生活在流水环境中,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的干支流中。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广、耐低氧、抗病力强、易养殖等优点。其肉质细嫩,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生长环境要求水质清新,最适生长温度为18~28℃。

波纹裸胸鳝,Gymnothorax undulatus ,为辐鳍鱼纲鳗鲡目鯙亚目海鳝科裸胸鳝属的一种鱼类。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从红海、东非至法属波利尼西亚,北起日本,南迄大堡礁海域,栖息深度9-110米,体长可达150厘米。为底栖性鱼类,生活在砾石底质的潟湖、礁坡,夜间觅食,属肉食性,以鱼类、章鱼、甲壳类为食,具有侵略性和领地性,口具利齿,会造成创伤。可做为食用鱼及观赏鱼。

须鳗鰕虎鱼,Taenioides cirratus ,是鰕虎鱼科鳗鰕虎鱼属的一种鱼类。体延长而侧扁,呈带状。一般体长9~20厘米,体重20~35克、眼小,退化,埋于皮下。口大,斜形、下颌及颏部向前突出、上下颌的外行牙为6~12个尖锐弯形的大牙突出唇外,口闭合时露于口外,似狼牙状、背鳍、尾鳍、臀鳍互相连接为一整体。胸鳍宽且长,上部鳍条游离呈丝状、体裸露无鳞。全体紫色。胸鳍、腹鳍有时具黑褐色边缘。

花身副丽鱼, 属鲈形目 丽鱼科 鱼类, 曾用学名Cichlasoma managuense, 别名淡水石斑、花老虎、美洲虎鲷、马拉丽体鱼、马拉瓜丽体鱼、美丽罗非鱼等。 原产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的大西洋水系, 模式产地为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

四指马鲅脂性眼睑发达,体延长,略侧扁,一般体长10~100厘米、体重20~15000克,口大,下位,吻圆钝、上颌长于下颌,两颌牙细小成绒毛状并延伸至颌的外侧,只在口角具唇。体被大而薄的栉鳞,体背部灰褐色,腹部乳白色、背鳍2个,间隔较大;胸鳍位低,下方有4条游离的丝状鳍条。其长度约与胸鳍鳍条相等,因而得名“四指马鲅’;尾鳍深叉形、背鳍、胸鳍和尾鳍均呈灰色、边缘浅黑色。

学名 Barbus tetrazona,又 名四间鲃,英文名Tiger Barb,原产地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马来西亚,体 长5~6cm,适宜水温:24℃,体呈红棕色,下侧渐变为银白色,身体 两侧各有四道黑色横带。黑色背鳍上有一红 边,胸鳍和腹鳍均为红色,而尾鳍的红色鳍 叶中间为白色。以嗜食其他鱼的鳍而闻名。 近年来,又培养出红色、绿色、白色等品种。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