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米凉糕 西北招牌小吃“黄米凉糕”,教你详细做法,香甜又软糯做法还简单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7 04:43:42
分享:

糜子,也就是黍,俗称“黄米”,在山西读作“迷子”,我在电脑里不怎什么缘由,打不出来,网上搜查了一番原来正确的发音是“梅子”。糜子在山西,常见的是做炸糕;在北京,做成的食物也不算冷僻,俗称面茶。

黄米

我父母从山西迁居陕西,一切皆顺心如意,唯独思念这两种东西——太原的豆腐干和炸糕。太远的炸糕是黄澄澄的,表面还炸出一层小泡泡,馅心一般都是豆沙大枣的吃起来先是黏黏的糜子面的香气,然后是大枣的浓香和甜美细腻的豆沙,确实让人很难忘。

黄米面炸糕

小时候,偶尔家里会做糜子米饭。黄澄澄的一碗,比较粘,吃起来很解饿,但是又不像糯米那么难消化,吃了也会觉得比较舒服。饭店里爱做的是黄米凉糕。就是糜子直接蒸熟了,放凉切成块,浇上猪油化开的糖汁儿。后开演变的形式比较多,比如糜子八宝饭,上面摆放很多蜜枣果铺;也有和糯米混蒸的,下面糯米上面糜子,黄白相间再垫绿叶为底,色彩更加漂亮。

面茶

糜子做成的食物在北京也有,就是面茶,面茶是用糜子面熬成的,上面再加上芝麻酱。讲究“哧溜”着转着圈喝,也不用勺。我爱喝面茶,开始以为是炒面做成的,想尝个新鲜,喝了一口,立刻明白这熟悉的味道,是白面怎么也变现不出来的味道。这几年《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也捧红了我们陕西的黄馍馍,据说北京有一家连锁餐厅专门卖这个,其实也是糜子面做的。

糜子

很多人没见过糜子,糜子也很容易和小米混淆。在田地里谷子成熟以后就是小米,谷子的穗是紧紧的一串,而糜子的穗是分散的一串。去掉谷壳,小米是比糜子小的。糜子又分硬糜子和软糜子,色泽上不一样,软糜子有粘性,软软的。做糕面。糜子饭都是用软糜子。硬糜子我没怎么吃过,印象里好像山西太原也很少吃这个吧。

平时我也会读一些《诗经》,但里面大部分的诗歌我是看不太懂,但是对《王风·黍离》这首,却有感同身受的忧伤,记得有一句是这样说的——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那高处跌落的王者,看着摇动的黍米,心中充满无奈的感伤。

我很喜欢吃糜子做成的食物,所以今天我们就用糜子来做一道西北地区的招牌小吃——黄米凉糕,香甜软糯,每一口都让人很满足,一起来看看它是怎么制作的吧!

黄米凉糕

西北地区招牌小吃——黄米凉糕

主料:江米180克、黄米60克、大枣25克、南瓜40克

调料:白糖15克、糯米粉15克

酸浆材料:清水1000毫升、面粉20克、白糖15克、酸奶50克

——具体做法——

STEP 1 做酸浆水

锅中倒入1000毫升清水、15克白糖、20克面粉,不停地搅拌均匀,以免会粘锅底,大火烧开 。

面汤冷却后,一边加入酸奶一边搅拌,充分搅匀,酸浆水就制作完成了。

倒酸奶

STEP 2 发酵

分别把江米和黄米都淘洗干净,然后把酸浆水倒入江米和黄米的盆里,水量以没过米最为合适,放在温暖一点的地方,温度最好达到20℃以上,至少发酵24小时。

浆好的米粒颗粒饱满,酸味正常时即可使用。

STEP 3 处理食材

把浆好的江米和黄米分别淘洗干净,装在碗里备用。把南瓜洗净去皮去瓤,切薄片,上锅蒸熟后,用勺子捣成泥备用。

南瓜捣成泥

大枣用开水浸泡一下,变软之后去掉核,切成小块,这样口感更加细腻。

大枣去核,切成小块

STEP 4 熬制

锅中倒入250毫升清水,水开后倒入浆好的江米,边熬边搅拌,等到江米软烂之后,如果锅中有多余水分,记得舀出,之后加入15克白糖,继续搅拌熬制。等到江米熬到挂在勺子上不易脱落,且筋道,关火,盖上盖子焖3-5分钟,然后放到碗里备用。

锅要清洗干净,然后倒入150毫升清水,水开后倒入浆好的黄米和南瓜泥,边熬边搅拌,烧开后倒入糯米水,继续搅拌10分钟,等到米变得浓稠且软烂,关火,盖上盖子焖3-5分钟。

STEP 5 塑性

准备一个无水无油的方形容器,铺上一层保鲜膜,防止粘连,倒入熬好的江米,用勺子按压平整,撒上大枣。

再把熬好的黄米也均匀的铺在上面,同样用勺子按压平整,盖上盖子或者保鲜膜,防止水分流失,放入冰箱冷藏定型。

大约3个小时,我们的黄米凉糕已经定型了,取出来切成方块,有条件的也可以在上面撒上一层桂花蜜,一口咬下去,一层层不同的口感,别提多美味啦!

巧厨心语

熬米时全程要用小火,并且要边熬边搅拌,这样可以保持米的口感更加筋道。

江米和黄米必须充分浆好,酸味正常做出的凉糕才好吃。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