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乡村基 乡村基创始人李红:坚持的力量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4 07:40:35
分享:

1 站稳脚跟,活下去

选择餐饮,似乎是从李红年少时就暗暗注定的。

1984年,16岁的李红在重庆商业技工学校,学习了两年的烹饪。毕业后,她参加过四川师范学院成人自考,在汽车运输公司电大做教务。第一份与餐饮相关的工作,是重庆加州牛肉面馆的门店经理。

1996年,在餐饮行业闯荡了一阵的李红,萌生了自己开店的想法。当年11月23日,位于解放碑群鹰广场的第一家店,正式开业,这是乡村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门店。门店有400多平方米的铺面,员工20来人,经营西式快餐兼杂各种汤面,价格都在5~13元之间。

李红总是笑脸迎客,点餐煮面、卫生清扫她都亲历亲为。但是店开了没多久,店外虽然人流如织,店内确实门可罗雀,“看着店外人来人往,真恨不得把他们拽到店里来。”

生意不好就把大堂的灯关几盏吧,还能省点电费,电费虽然省了,人更少了;每到月初发完工资,李红便开始担心第二天员工会带着员工制服一起“失踪”。为了吸引顾客,乡村基店里滚动播放着流行歌曲《谁的眼泪在飞》,孟庭苇软绵绵的声音让李红越发觉得不对劲:谁的眼泪在飞?这不是我的眼泪在飞吗!

市场残酷,咬牙挺住,李红在口味和促销上大下功夫。乡村基开始大方让利,学生凭借学生证午餐可以便宜3块钱,这吸引了许多附近的学生,乡村基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

一晃一年半,乡村基逐渐在解放碑站稳脚跟。门店开始有正向现金流,员工人心也基本稳定。生意眼看着终于走上了正规,但却发生了一件令李红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差点毁掉乡村基。

这一天,是李红30岁的生日,她在乡村基附近找了餐厅,请亲朋友吃饭。饭吃到一半的时候,一个乡村基的员工从外面跑进来,隔着老远就对李红大喊,“红姐,店里出事了!”

原来,乡村基的门面是李红从二房东手里租过来的,大房东和二房东因为门面租约问题发生了纠纷,大房东说什么也要收回铺面,甚至不惜在乡村基店里大闹。

原本是来给李红庆生的亲朋友,却变成了帮乡村基搬家。30岁生日的第一天,李红心情低到谷底。

这样的戏剧性挫败,足以让任何人灰心、泄气,李红也不例外。多年以后,媒体讲李红塑造为抗击洋快餐的本土骑士,她依然记得在那个被迫搬家的30岁生日,她只想着一件事情,活下来。

2 去洋化:回归川菜

1998年,可以看作乡村基企业史上的第一个标志性年份。

李红也并未因为解放碑店的夭折而放弃。相反,她相继在重庆两路口、涪陵和沙坪坝开出了三家门店。李红的坚持,不是因为她突然种下了中式快餐的伟大梦想,而是解放碑店的实践,让她找到了活下来的更好方式。

不可否认,起步阶段的乡村基,就像一个刚刚洗脚上田继而涂脂抹粉的妇人,身上充满洋快餐的魅影,而内质却是一个中餐和洋快餐三七开的杂交品。

乡村基曾在店里,学着麦当劳、肯德基的样子,依葫芦画瓢地设置儿童游戏区,产品线上也是薯条和面条共舞,炸鸡和米饭共鸣。但很快李红发现乡村基的薯条和炸鸡做得再好,顾客还是到麦当劳去,在洋快餐上和对手竞争,无异于瓦罐和瓷器比武。

1999年,李红挥刀毅然砍掉洋快餐部分,新规划的菜品口味上还原川菜,形式上则融合各大菜系所长。“那时,每研发出一种新菜品,都让员工先尝,一周以后,公认好吃的就推广。反之,要么改进,要么放弃。”比如泡椒鸡,淮阳菜系的红烩牛肉、双黄狮子头都是在这一时期陆续引进的。此外,相比洋快餐人均20多元的消费,乡村基将价格区间牢牢锁定在12元上下。

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是:为保证米饭质量,乡村基选择了不同区域大米进行实验,包括洗几次,浸泡多长时间,蒸多久等都进行了不同的排列组合,最后才选定东北大米。“即便在东北大米中,乡村基也对比了不下5个区域的品种。”

无论如何,乡村基这一次转身立竿见影,价格、服务、口味三大利器牢牢抓住,热腾腾的泡椒滑鸡、香菇鸡饭端上来,口味不错价格还便宜,店头人流多了起来,收银处的流水也越滚越欢快。

只是,此时的店员们,似乎并未奢想他们的乡村基有朝一日能将直营店在全国开上100家。甚至有一次,李红半开玩笑地对员工说:“乡村基以后要是能开上30家,那日子可就太美啦!”员工半信半疑,脸上堆笑:“真要能那样就好了!”

从1996年到2006年,乡村基直营店总数为10家,乡村基几乎是龟速前进。

3 扩张之路:联营

李红接受采访,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踢了很多年足球的男孩,球场上一直是替补,他很自卑。但只要有机会上场,父亲都会在旁边鼓掌,终于有一天,他成为了正式球员。父亲突然去世后,男孩告诉队友,他的父亲是个瞎子。鼓掌,只是为了鼓励他。”

告诉李红这个故事的人叫龚挺,是海纳亚洲基金董事总经理。

早在2007年以前,乡村基便早早成为了风投围猎的目标。据说龚挺有一次出差,看到了乡村基人流如织,便走了进去。店里的一个细节触动了他:一名清洁员站在梯子上擦玻璃,时值寒冬,店内外温差明显,清洁员手印夹杂着水蒸气留在了玻璃上,等清洁员发现的时候,他已经擦到玻璃的另一侧。

但清洁员很快又跑了回来。她重新搬来梯子,迅速将水印抹去。“水印本来自己会慢慢消失,员工却如此恪守本分。”龚挺想见见这家企业的老板。

此时的李红对风投并不感兴趣。她印象中的风投似乎都是夸夸其谈,没有多少“干货”。此前,龚挺也曾多次主动接触李红,发了无数邮件,但李都没有兴趣见面。直到2007年7月,在重庆的一次风投对接会前,李拨通了龚挺的电话,回忆起这通电话,李红说当时完全没在意,单纯想请教一下风投的投资思路。

恰巧,龚挺当时就在附近,20分钟后,他们见面了。

见面,握手,一阵寒暄。龚挺便给李红讲了那个“瞎子与球员的故事”。

龚挺告诉她,风投就是那个瞎子,没有哪家风投会知道企业三五年后会怎样,就是给企业不断鼓劲,让企业往前跑。“他激情澎湃,讲到动情的地方,居然含着泪。”

事实上,此时的李红也已不再满足“做中国最大的个体户”。

“财富是个深潭,一个人一辈子拥有几千万远远足够,但要是能让几千名员工都拥有足够财富,这样的公司才能体现真正价值。”李红开始重新思考乡村基的未来。

她想到了“中国麦当劳”,想到了中国一线城市的第一中式快餐品牌——这个梦让李红“感恩”。十多年过去,朝气可以变成骄气,经验也会变成桎梏,乡村基需要新的循环。

2007年11月,红杉资本和海纳亚洲向乡村基共同注资2000万美元。双方约法三章,红杉和海纳不参与经营,而乡村基将重点完善公司治理和激励制度。

大幕由此拉开。2007年后的乡村基开始全线扩张,谁都没有想到当年在重庆解放碑徘徊挣扎的乡村基,会以排山倒海的势头席卷全国。

乡村基所到之处,几乎很快就能成为当地的“员工食堂”,长沙、贵阳、上海、成都……一路劈波斩浪。

2010年乡村基的单店总数将达到130家。

值得一提的是,乡村基扩张并未通过加盟方式。此前,其曾经短暂采用过联营,联营者仅被允许入股30%,乡村基出资70%并负责管理,联营者仅仅相当于投资者的角色。但由于乡村基的标准化已经做得很透明,投资回收期一般保持在两年内,联营者心里也很踏实。

引进外资后,为强化终端控制力,李红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回购联营餐厅的股份,一律以直营方式攻城略地。

一个故事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

当各大行业寒风凛冽,餐饮市场备受影响的关口,沈南鹏建议乡村基采用最保守的管理方式。李红却不认同,直觉告诉她,抄底!2008年乡村基一口气开出30多家直营店,很多直营店的门面价格拿得非常低。也是在这一年,乡村基菜品开始提价,一份中式快餐普涨了1~2元。

十多年只做一件事,乡村基终于找到了这个行业的点金石。

4 纽交所上市

从2007年开始,乡村基员工们惊讶地发现,老板办公室多了很多英文报刊。39岁的李红请来老师学起英语,每天一小时,雷打不动。

学英语是为了交流,用李红的话说,这也是为纽交所上市所做的一项个人准备。

2007年8月14日,乡村基在英属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全资拥有同期成立的香港乡村基,而香港乡村基则拥有乡村基中国管理公司。上市之路正式开启。

两年之后的9月7日,被业界誉为“中国麦当劳”的重庆乡村基,向美国证券会递交了IPO上市申请书。

2010年9月28日,早上8点,纽交所的首席执行官用一顿中式早餐饺子迎接了乡村基;9时30分,乡村基开始挂牌交易。带着耳麦的交易员们穿着带有乡村基字样的背心来回穿梭,华尔街的纽交所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自己敲钟的画面。

乡村基用14年的时间,通过了市场的拣选,成为国内第一家登陆纽交所的中式快餐企业。

上市后,乡村基团队将产生一百多位百万富翁,这些员工很多都是门店的基层管理者。

李红由此也被媒体称作史上最大方的餐饮老板。

同样,李红也被称为最能反映创业者典型基因的老板。这一评价来自沈南鹏。“香港路演的时候,李红和她的团队选择了一家便宜实惠的酒店,而不是投行常常光顾的五星级酒店。”

重庆餐饮界一位资深人士也曾说,重庆很多餐饮企业做得很小,闹得很大。李红就不凑热闹,她没事就去听课,参加培训。北京、上海哪里有好课程都去听,很好学。但她不参加一个协会,也不当会长,不是理事。

我们为李红做采访时,一共为李红拍了三次封面,她很配合但表情并不舒展,直到摄影师提醒她和员工聊聊乡村基,这时我们才看见一个不一样的李红。她眼神坚定,自然轻松,令人动容。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