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留 他留山#183;他留人--听一个支系民族神秘的呢喃!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4 04:19:04
分享:

丽江美如神,神在他留人;丽江多浪漫,浪漫他留山。与许多人一样,滇西北的群山,我熟知玉龙雪山、梅里雪山和苍山。他留山,则一无所知。直到一个干燥而乏味的日子,我走进他留山,作为一个无所事事的游人。

我看见一大片一大片上万座坟墓随山坡起伏,那斑驳的墓碑布满青苔,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我看见这险峻陡峭的他留山上规模宏大的古堡遗迹,安详静谧,那多处残存的圆形水井,已经干涸。

我看见茶马古道上几处石阶上依然清晰的马蹄印,那曾经溅起火花的蹄声,仿佛在耳边回响。

我看见天空格外晴朗,青山一梁接一梁,绵延而去,像隆起的脊梁,显示出强壮。我看见脚下依山而建的他留山寨、弯曲层叠的梯田以及插秧的他留人,阳光倾洒下来,水田里的插秧人影子拉得老长老长。

我想,尽管羊群咀嚼着城堡里的野草,寨子里盛开一树树梨花,但我依旧不在这里。一踏进他留山,我就进入他留山的历史,进入到他留人苦难曲折的命运里。

探古:听一支遗民呢喃

死生亦大矣。如何看待死亡,是人类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他留古墓群,让每一个走进他留山的外地人刹那间无比震撼,犹如晨钟暮鼓在耳边突然擂响,令人心神俱酥。

不过几平方公里的山坡上,逾万座古墓成排成片,依山势而蜿蜒起伏。绿荫叠翠之中,华表、碑石林立,让我觉得,每一个人消失了的路,又出现在这里,恍惚间生者和死者站在了同一个梦里。我似乎看到了一支强壮的队伍,从远方而来,在这里落地生根。

他留人自称“他鲁苏”,意为“从外地迁徙来的人”,这是一个在这里居住了几百年以后依旧自视为异乡人的部落。他们执拗地坚守自己的文化,唱古歌、喝烈酒,然而当几百年前他们开始修建第一座坟墓的时候,这里已是家乡。

他留人仅有语言,没有文字。据说,他留人本来是有文字的。这文字刻在一张猪皮上,但携带这张猪皮的人,在长途跋涉中饥饿难耐,便把猪皮煮吃了。从此他留人失去了文字,并且忌讳猪。他留古墓群中的许多墓碑所刻十二生肖的图形,都用鹿取代了猪。

古墓中的碑文均用汉子,最早为明万历年间所立,一直延续至清末。几百年间,操着方言的他留人都以骈偶相对的汉子来书写自己和祖先的墓志铭,这实在令人意外。

事实上,历史上他留山一直是滇西北通往华坪及内地的关津道口,既是军事重地,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他留人长期处在民族融合和交往的路口,深受汉文化影响。

加之明洪武时期“调卫入永”,大量汉人来到永胜地区军屯,与当地他留人交往、联姻,为他留人烙下深刻的汉文化烙印。有些他留人的传说中,就认为自己是洪武移民的后代。

古道的便利,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使得他留人的生活幸福美满,但灾难却突如其来。他留古墓群山下,就是曾经辉煌一时的他留城堡。这座占地130余公顷的古城堡,拥有水井170余口,城内常住居民近万人。

城堡自明末清初开始修建,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是他留人和周围各民族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为滇西北政治经济军事重镇。然而却在19世纪中叶,毁于战火。战争将他留人的家园付之一炬,并使得他留人的人口锐减,直到现在也不过几千人。

如今,城堡的灰烬已冷,古道也渐渐隐退。他留山如同一位阅尽沧桑的老人,已不再争抢风头,但目光睿智而温煦,尤其在这春天里。

寻幽:看一山春天浪漫

或许很多人都已忘记了,春天并不是沙尘、雾霾和干裂的嘴唇。春天是花,花上流动的晶莹阳光以及少女飞舞的百褶裙。在他留山,你能实现关于春天的所有想象。

这里有花,洁白的梨花。他留山最古的梨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就在他留人的蓝氏祖屋门前。老树枝干作虬龙状,肌肤若干涸的河底,粗粝、开裂,一眼望去,磨得眼睛生疼。

但柔软的梨花却密密地缠绵其上,仿佛老人双手捧起初生的婴儿,岁月的如刀伤痕与生命的热烈绽放奇迹般地融合在一起,美丽竟可以如此惊心动魄。

梨花之于他留山寨,犹如中国画的留白,是点缀,亦是升华。远远看去,群山环抱之中,青瓦飞檐,炊烟袅袅,村头、屋顶之上,总是露出洁白一片,若未消的积雪。偶尔一声牛叫浑厚悠长,直灌入心中,引动五脏六腑。

他留山的梨花花期不长,或许一阵风来,便纷纷扬扬漫天飞舞,但开得尽情、热烈,仿佛憋足了劲儿,不疯魔便不成活。就在这满山的梨花下,他留人的爱情同样绽放得自由绚烂。

他留年轻人恋爱伊始,首先行成年礼。母亲为女儿沐浴换装,梳妆打扮。将原来的一条辫子,分扎成两条;将折成36个折子的盖头布,用红带扎起;再将姑娘的白衣白裙,换成蓝衣黑裙。

男孩的成人礼则由兄长或叔叔主持,沐浴、理发、修面、换上新装,然后向祖先牌位烧香磕头,聆听兄、叔教诲。然后,女孩就要住到“青春棚”里去,男孩则要开始“串棚子”。

所谓“青春棚”,就是父母在院子大门旁为女儿搭建的棚子,让女儿在棚子里接待男友,完成整个婚恋过程。成年礼后的年轻人,先要“过七关”,即无论男女,要在青春棚里分别与七个成熟异性度过七个晚上。

“七关”常常同床而不解衣,率性儿不放纵。一方甜言蜜语,表白真心;另一方百般试探,不肯轻信,男女间语言交锋,妙趣横生。“七关”是他留人恋爱的帷幕,走过“七关”,方能由懵懂而成熟,知晓如何挑选意中人。

“七关”之后,一到夜晚,男孩们便翻山越岭,穿过林箐,各朝着自己的目标进发。不声不响地进村,悄悄地溜进姑娘家,来到青春棚前,找根木棍捅一捅墙壁上特意留下的窟窿,于是门开了......

品鲜:尝一桌百年记忆

萧伯纳说过,没有一种爱,会比对食物的爱更真诚。来到他留山之后,我得知他留人将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用食物来命名——“粑粑节”。但与同样以食物为名的元宵节不同,他留人的“粑粑节”没有狂欢、喧闹以及轻佻。

节日的主要功能是祭祀,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将“粑粑”奉献给祖先。他留人的感情是如此的单纯,他们对祖先的虔诚,通过对一种食物的爱来表达。

“粑粑节”在每年农历六月份,距我拜访他留山的时候还有三个多月,但我有幸品尝了他留粑粑。食物就像山里的他留人一样,没有光鲜靓丽的外观,并不能远远地嗅到诱人的香味,试着入口咀嚼,滑顺而有劲道,糯米淡淡的甜香让你恍惚间以为将整个春天都含在了口中。

据介绍,他留“粑粑”保存时间长,常温放置几天依旧可以食用,而且便于携带,还可当主食,特顶饱。这是一种朴素却不简单的食物。

对于食物的深沉挚爱往往源自于耕种的艰辛。他留山位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连接处,有海拔近4000米的塔二布仁峰——他留语意“他留人的牧羊地”,也有望之心惊的巨大峡谷。几百年来,他留人在沿着常年奔流不息的他留河两岸河谷地带,辛苦营造了4000余亩梯田。

年复一年,他们种下祖先留下的种子,收获哦祖先曾收获过的粮食,红米、糯米以及沉甸甸的麦粒。他们和祖先一样,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欢笑、长眠于此。包括他留粑粑在内,他留人的诸多食物都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

眼前尚是梨花处处的古梨树,几乎遍布每个寨子的村头、屋角,大多都是由山坡上古墓里碑上刻着的名字所栽种,部分树龄高达500余年,百年以上的有千余株,全国罕见。今年的梨树虽然还未挂果,但去年的收获尚有珍藏,热情的他留人翻出给我。梨子外形丑拙,厚厚的黄皮上黑斑点点,咬一口,却汁多甘冽,如饮山泉。

粑粑是日常食物,梨子是上季剩下的,虽然都有惊喜,但毕竟算不上新鲜应景,幸好还有乌骨鸡。其实我早就对那些山间林下四处乱窜的他留鸡眼馋了,终于得以一饱口福。

只见主人切好鸡块,直接扔到滚水中,竟不加任何调料。不大功夫,径直端上桌来,香气扑鼻,细细品尝,骨酥肉滑,无一丝肥腻,尽满口生津。问主人此鸡为哪种品种?不想竟回答,这是本地鸡,老祖先就在养,养了600年了。

他留山·他留人

洪 文

这是他留人

祖先安息的地方

白色的梨花

一片又一片爬满山崖

缠绵着红土墙

和那灰褐色的瓦

走进屋檐下的那对石狮

也偶遇残壁的瓦缸

好像都深刻着什么秘密

是太平天国的故事

还是那场血火后凄凉的悲欢

也许

这里的古堡曾坚如磐石

历尽无数的风华

也许

这里的古道上曾人欢马叫

呐喊着去向很远的地方

也许

这里有着太多的也许

却怎么也比不上铎者脸上的沧桑

和那男人们肩上那杆猎枪

还有女人脸上

那朵永远飘来飘去的红云

睡去的已经睡去

在万塚他留坟林里守望

醒来的那群人依然强悍着

拾起远古的风残

摇曳生命的火花

从青春棚走出

在斑斓的秘境中寻找

寻找走出他留山的路

去拥抱近在咫尺的太阳

微电影《他留人》

荣 获

1、第三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好作品奖;

2、2015中国梦微电影大赛提名奖;

3、第三届金熊猫北美国际微电影节最佳人文视觉奖提名奖。

到达:他留山位于丽江市永胜县六德乡,距丽江古城约130公里,距昆明约450公里,均有省道相连。

景点:文化景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000多座他留古墓群,他留古堡遗址、栖云洞、大德寺、他留古民居、他留民俗博物馆、《他留人》文化实景演出、茶马古道金江古渡等;自然景观有他留梯田、百年古梨树群落等。

舌尖:他留粑粑、他留梨、他留乌骨鸡称为“他留三宝”。

节庆: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他留粑粑节;每年三月二十日举办的他留梨花节。

《美丽永胜第一辑》 走进六德

策 划:陈晓明

文 字:党 兵

图 片:洪 文

编 辑:赵发员

审 稿:杨洪文 余 新

火腿 1kg块状 、 油鸡枞280g*4 、冻干菌类 、牛肝菌 20克 、鸡枞菌 、松茸菌20克正在打折,点击立即购买;另有新品上架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