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文化 揭秘《封神演义》里的邬文化的真实身份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1 23:09:48
分享:

从今天起,贫道开始聊《封神》。

以前的系列是《李天飞讲西游》,之所以没有开一个《李天飞讲封神》,而只是说“聊”一“聊”封神,是因为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贫道对《封神演义》并没有太深入的研究,也没有从头到尾做过校勘。所以这个系列,只是把看到的《封神演义》里好玩的事情和大家分享,如此而已。

第二:《封神演义》本身,也不如《西游记》的受众面广。可展开的话题不是很多。假如牵强附会,像网上一些文章一样乱讲一通,也不是不行,但又违背贫道写良心文的原则了。

大概会隔一天更一话,中间也会插入一些其他感兴趣的文章。时间一般也会在下午。总之一句话,一定写良心文。

那么今天就从一个小人物聊起,这个人是邬文化。

邬文化出现在比较靠后的地方。原文是:

且说朝歌城来了一个大汉,身高数丈,力能陆地行舟,顿餐只牛,用一根排扒木,姓邬,名文化;揭招贤榜投军。朝廷差官送邬文化至孟津营听用。

邬文化夜袭周营,杀了周将三十四员,还打死了龙须虎。后来在蟠龙岭被姜子牙设计烧死。

这个邬文化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能独闯周营,杀了个措手不及。姜子牙这次算是伐纣征程上的一场打败仗了。然而不知什么时候起,网上就流传着一个说法,说他是猪八戒的前身,这个说法没有什么道理。理由只是他和翻版孙悟空的袁洪基本上一起出现,而且是一个高大汉子,手里使一条拍扒木,有点像猪八戒的钉耙。

这个说法是没有什么根据的,只是乱猜。我们只要看一看《封神演义》的前身《武王伐纣平话》就知道邬文化的真正来历了。其实那句“陆地行舟”,如果熟悉一点历史的话,已经可以让我们想到是谁了。

《武王伐纣平话》 原文是这么写的:

太公兵前到汜水关前,逢纣兵来迎。有将是乌文画,此人身长一丈七尺,腰阔数围,拳打万人,不可当敌。长食万人之饭。纣王游黄河时,有一只大船,名曰“和州载”,二名“七里州”,万人不可拽动。被乌文画独拽此船,逢间道岗坡或旱地,如水中,拽亦然。乌文画者,即奡荡舟,本是东海人也。来迎太公决战。太公令祁宏与乌文画战。二人出阵,战斗不到十合,败了祁宏。又令南宫适与乌文画战,不斗十合,败了南宫适入阵中。太公又令殷交与乌文画决战,斗到十合,被殷交翻身展臂,持百斤大斧劈乌文画之斧。被乌文画用铜叉架了殷交。如此三日,无人与乌文画决战。

有一日,太公定计,南有广武山荆索谷,先铺了机略。来日,太公交南宫适再与乌文画决战。南宫适用尽平生气力死战,约斗百余合,被南宫适使铜弓铁箭射乌文画。南宫适箭无空发,奔奡荡舟,正中面门。被奡荡舟用手接了箭。南宫适翻身又射,箭箭相冲,连发三十支铁箭,被乌文画左右手接之,三十只箭不贴身。又败了南宫适,慌奔广武山走。奡荡舟后赶。奡荡舟言曰:“吾不捉了南宫适,誓不东归!”遂赶南宫适入广武山中。

至夜初明月之下,只见马军陆续入此山。奡荡舟赶南宫适入荆索谷。南宫适过登于山啜。乌文画独入谷中,被太公教兵将截了后路。别路放过南宫适去了。却用石头屯了出入之路,放火烧之。乌文画逃窜无门,火烧奡荡舟而死。

《武王伐纣平话》是现存的《封神演义》最早的原型故事。这里面:

1、邬文化的名字写成“乌文画”。

2、而且说“乌文画者,即奡荡舟”,是东海人。前后故事 ,和《封神演义》里的差不多,最后也是在一个山谷里被烧死。

于是我们就明白了!“奡荡舟”又是什么人呢?这是个很常见的典故。见于《论语·宪问》。南宫适问于孔子曰:

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这个南宫适不是周文王那个南宫适,是孔子的学生。两个人同名。“荡舟”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善于水战,另一种解释就是能陆地拉船。《武王伐纣平话》显然更喜欢第二种偏神奇的解释。所以无论 《武王伐纣平话》还是《封神演义》,都要说鄔文化能“陆地行船”。这里涉及到一段夏朝开国的历史:

奡,又叫浇,念ao。是寒浞的儿子。寒浞是羿的家臣。夏朝的君王仲康死后,儿子相继位。羿把相赶跑,自己当了夏朝的君主,很快就被家臣寒浞杀掉了。寒浞就在后羿的宫殿里生了奡和豷兄弟俩。奡长大后,力大无穷,能在陆地上拉船。寒浞就派奡带兵,继续追击相,把相杀掉了。后来相的儿子少康打了回来,把寒浞一家子杀了,才报了此仇,重登王位。而羿、寒浞、奡,正是东夷的有穷氏,都是“东海人”。

“奡荡舟”本来是一句话,谁知《武王伐纣平话》里把这三个字当成一个人的名字,还没让他死,让他从夏朝一直活到了周朝。奡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力士,经常和许多大力士并称。比如秦国的大力士乌获,以及孟贲、夏育。 清魏禧《兵迹》说:“天之所以生豪杰者,固异其体,则乌文画、养由基形躯伟巨。”可见“乌文画”这个名字,比“ 邬文化 ”要广泛。至于奡为什么又叫“乌文画”,目前还没有找到确定的线索。贫道怀疑是和另一位大力士“乌获”弄混了。

另外有趣的是,“和州载”和“七里州”也是古代有名的大船。 “和州载”是唐朝荆南节度使成讷造的大船,上面官府楼台一应俱全,七里州应该是“七里洲”,在浔阳江中,传说有鲁班刻的一条“木兰舟”,也是传说中的名船,只是《武王伐纣平话》给编排到纣王身上去了!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