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 国际公法练习题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1 21:56:14
分享:

​第一章

1.国际法在西方文献中曾先后使用过“万国法”“国家间的法”等名称,首次使用“国际法”的学者是。

A边沁

B苏文

C惠顿

D格老秀斯

2.第一个明文规定废除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不得使用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条约是。

A《国际联盟盟约》

B《国际法原则宣言》

C《巴黎非战公约》

D《联合国宪章》

3.第一部有完整体系的国际法著作是《战争与和平法》,其作者是。

A边沁

B苏文

C格老秀斯

D孟德斯鸠

4.新中国对现代国际法的贡献包括。

A一贯主张和坚持公平、正义和进步的国际法发展方向

B创造性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C不遗余力地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发展、人权和法治事业

D积极参加国际条约和适用国际法

E全面参与国际立法和国际决策

5.关于中国与国际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国际法,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先秦时期存在一些国际法的遗迹

B 尽管1662—1690年间中国与荷兰、俄罗斯交往曾涉及国际法,但国际法正式引入中国,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C 1864年《万国公法》出版,这是清政府聘请美国传教士翻译的外国国际法著作

D 20世纪20—40年代,国民政府曾经努力废除不平等条约、订立新约

第二章

1.下列哪项不是国际强行法的特征?A

A国际社会全体接受

B公认为不许损抑

C条约抵触无效

D不得随意更改

2.第一个对强行法作出规定的国际法律文件是。

A《联合国宪章》

B《国际法原则宣言》

C《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D《世界人权宣言》

3.下列哪项不是国际强行法的特征?C

A国际社会全体接受

B公认为不许损抑

C条约抵触无效

D不得随意更改

4.国际法是的。

A国际组织颁布

B联合国大会制定

C国际交往的实践中形成

D国际法学者编著

5.国际法渊源是指。

A国际法的表现形式

B国际法发展的过程

C国际法的历史来源与国际交往基础

D国家立法的草案

第三章

1.《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第67条指出,“中国代表表示,中国一贯忠实履行其国际条约义务。根据《宪法》和《缔结条约程序法》,《WTO协定》属于‘重要国际协定’,需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将保证其有关或者影响贸易的法律和法规符合《WTO协定》及其承诺,以便全面履行其国际义务。为此,中国已开始实施系统修改其有关国内法的计划。因此,中国将通过修改其现行国内法和制定完全符合《WTO协定》的新法的途径,以有效和统一的方式实施《WTO协定》。”从这段话可以看出。

A中国法院可以适用《WTO协定》判决案件

B中国把《WTO协定》放在优先于中国国内法的地位

C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WTO协定》后中国才能开始实施系统性的修改国内法的计划

D与其他WTO成员不同,中国采取通过修改其现行国内法和制定完全符合《WTO协定》的新法的途径实施《WTO协定》

E中国有义务以有效和统一的方式实施《WTO协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6条规定:“对于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本法的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条规定表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适用于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外国人以外的外国人

B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外国人享有刑事管辖豁免

C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外国人享有刑事责任豁免

D中国履行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承担的义务

E外交人员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是公认的一般国际法规则

3.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以下各项中错误的是。

A习惯国际法在各国国内不发生效力

B国际条约的效力来自宪法

C违反国际法的宪法在其国内不发生法律效力

D各国宪法的效力来自国际法

E各国通常将其国内法作与国际法相一致的解释

4.下列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哪些不是中国学者的主张?ABCE

A一元论的国内法优先说

B一元论的国际法优先说

C二元论

D协调论

E平行论

5.中国1987年加入《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1988年加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时,最高人民法院都向全国法院下发了适用的通知。这表明。

A这两个公约属于“自身可执行”条约

B这两个公约可以在中国法院直接适用

C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起到了并入的作用

D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起到了转化的作用

E中国一贯忠实履行国际条约的义务

第四章

1.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表述和确认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文件是。

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B《非洲统一组织章程》

C《国际联盟盟约》

D《国际法原则宣言》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倡导的。

A中国

B中国和印度

C中印、中缅

D亚非会议

3.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表述和确认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文件是。

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B《非洲统一组织章程》

C《国际联盟盟约》

D《国际法原则宣言》

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现代国际法上的意义之一在于。

A它是中国单独对现代国际法的贡献

B这些原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同提出的新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C这些原则大多强调“相互”的概念,体现了国家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特点

D这原则与《联合国宪章》第2条所列各项原则完全一致

5.宣布和确认民族自决原则的国际法文件是。

A1965年《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独立与主权之保护宣言》

B《联合国宪章》

C1962年《自然资源之永久主权决议》

D1960年《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

6.所提出的七项原则标志着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趋于完善。

A联合国大会

B《联合国宪章》

C安全理事会

D亚非会议

第五章

1.以下各项中,哪些不属于国际法基本主体?BCD

A俄罗斯

B联合国

C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D罗马天主教会

2.从国际法的角度看,以下哪些表述是关于个人的正确说法?AC

A个人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

B个人不是国际法的客体

C个人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

D个人与国家一样享有完全的国际法律人格

3.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国际组织具有以下哪些权能?ABD

A提出国际求偿

B缔结国际条约

C宣战和媾和

D派遣和接受外交使节

4.下列关于国际法主体的表述中,哪些是不正确的?ACD

A国际法的主体长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总是处于单一主体的状态

B国际法主体与国际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其变化有关

C国际法主体与占据主导地位的法律观念和法律理论毫无关联

D国际法客体范围的扩大,对国际法主体毫无影响

5. “恐龙国际”是一个在甲国以非赢利性社会团体注册成立的组织,成立于1998年,总部设在甲国,会员分布在20多个国家。该组织的宗旨是鼓励人们“认识恐龙,回溯历史”。2001年,“恐龙国际”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现该组织试图把活动向乙国推广,并准备在乙国发展会员。依照国际法,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BC

A乙国有义务允许“恐龙国际”在乙国发展会员

B乙国有权依照其本国法律阻止该组织在乙国的活动

C该组织在乙国从事活动,必须遵守乙国法律

D由于该组织已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因此,它可以被视为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第六章:

1.乘坐B国航空公司航班的A国公民,在飞机进入C国领空后实施劫机,被机组人员制服后交C国警方羁押。A、B、C三国均为1963年《东京公约》、1970年《海牙公约》及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缔约国。据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B

A劫机发生在C国领空,仅C国有管辖权

B犯罪嫌疑人为A国公民,A国有管辖权

C劫机发生在C国航空器上,仅C国有管辖权

D本案涉及国际刑事犯罪,应由国际刑事法院管辖

2. A国与B国1992年合并为一个新国家C国。此时,D国政府发现,原A国中央政府、A国南方省,分别从D国政府借债300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同时,B国元首以个人名义从D国的商业银行借款100万美元,用于B国1991年救灾。上述债务均未偿还。ABCD四国没有关于AB两国合并之后所涉债务事项的任何双边或多边协议。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原则和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B

A 随着一个新的国际法主体C国的出现,上述债务均已自然消除

B A国中央政府所借债务转由C国政府承担

C A国南方省所借债务转由C国政府承担

D B国元首所借债务转由C国政府承担

3.A国人陈某侵吞中国某国企驻A国办事处的大量财产。根据中国和A国的法律,陈某的行为均认定为犯罪。中国与A国没有司法协助协定。根据国际法相关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A陈某进入中国境内时,中国有关机关可依法将其拘捕

B中国对陈某侵吞财产案没有管辖权

C陈某乘A国商船逃至公海时,中国有权派员在公海将其缉拿

D A国有义务将陈某引渡给中国

4.合同后,D公司称A国政府未按合同及时支付有关款项。纠纷发生后,A国明确表示放弃关于该案的诉讼管辖豁免权。根据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B

A B国法院可对A国财产进行查封

B B国法院原则上不能对A国强制执行判决,除非A国明确放弃在该案上的执行豁免

C 如第三国法院曾对A国强制执行判决,则B国法院可对A国强制执行判决

D如B国主张限制豁免,则可对A国强制执行判决

5.A国某公司与B国驻A国使馆因办公设备合同产生纠纷,并诉诸A国法院。根据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BC

A如合同中有适用A国法律的条款,则表明B国放弃了其管辖的豁免

B如B国派代表出庭主张豁免,不意味着其默示接受了A国的管辖

C如B国在本案中提起了反诉,则是对管辖豁免的默示放弃

D如B国曾接受过A国法院的管辖,A国法院即可管辖本案

第七章:

1.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具有广泛的职权。关于联合国大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D

A其决议具有法律拘束力

B表决时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的票数多于其他会员国

C大会是联合国的立法机关,2/3以上会员国同意才可以通过国际条约

D可以讨论《联合国宪章》范围内或联合国任何机关的任何问题,但安理会正在审议的除外

2.联合国的六个主要机关包括。

① 联合国大会

②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③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④ 国际法院

⑤ 托管理事会

⑥ 安全理事会

⑦ 秘书处

⑧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A①②③④⑥⑦

B①②④⑤⑥⑦

C①②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

3.根据《联合国宪章》,对于秘书长的选举程序,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C

A由联合国安理会采取关于程序性事项的投票程序,直接表决选出秘书长

B由联合国大会直接选举,大会成员2/3多数通过

C由安理会采取程序事项之外的其他事项表决程序推荐秘书长候选人,经联合国大会以简单多数表决通过

D由安理会采取程序性事项表决程序推荐秘书长候选人,经联合国大会表决获2/3多数通过

4.联合国会员国甲国出兵侵略另一会员国。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阻止甲国侵略的决议案,并进行表决。表决结果为:常任理事国四票赞成,一票弃权;非常任理事国八票赞成,两票反对。据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

A决议因有常任理事国弃权而不能通过

B决议因非常任理事国两票反对而不能通过

C常任理事国的弃权票不算否决,该投票结果达到了决议通过的要求

D安理会为阻止侵略行为的决议获简单多数赞成票即可通过

5.关于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B

A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包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各国政府和单独关税区政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B《政府采购协定》属于世界贸易组织法律体系中诸边贸易协议,该协议对于中国在内的所有成员均有约束力

C中文不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官方语言

D《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建立了统一的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第八章:

1.下列关于外交保护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B

A国家的外交保护只能应公民的请求而行使

B甲国国民在乙国受到侵害的同时具有乙国的国籍,甲国不能对其进行外交保护

C甲国国民在乙国受到当地歹徒的抢劫,甲国可直接对其行使外交保护

D甲国国民受到乙国不法侵害后,无须在乙国国内寻求司法或行政方面的救济,甲国可以直接提起外交保护

2.依国际法上的庇护制度,关于受庇护的外国人的地位,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C

A受庇护的外国人的法律地位低于普通外国人

B受庇护人的民事地位与本国公民相同

C受庇护的外国人除非取得了庇护国的国籍,其地位原则上与一般外国人相同

D受庇护人在庇护国享有合法的居留权、各项民事权利及政治权利

3.甲国公民詹某在乙国合法拥有一房屋,乙国某公司欲租用该房屋,被詹某拒绝。该公司遂强行占用该房屋,并将詹某打伤。根据国际法上的有关规则,下列救济方式哪一项是正确的?

A詹某应该向乙国提出外交保护

B詹某可以将此事诉诸乙国行政及司法当局

C詹某应向甲国驻乙国的外交团提出外交保护的请求

D甲国可以立即行使外交保护权

4. 甲国人詹某多次在公海对乙国商船从事海盗活动,造成多人死亡。詹某还曾在丙国实施抢劫,并将丙国一公民杀死。后詹某逃匿于丁国。如果甲、乙、丙、丁四国间没有任何引渡或司法协助方面的多边或双边协议,根据国际法中有关规则,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C

A丁国有义务将詹某引渡给乙国

B丁国有义务将詹某引渡给丙国

C丁国有权拿捕詹某并独自对其进行审判

D甲国有权派出警察到丁国缉拿詹某归案

5.人口和毒品贩卖活动,事发后兰某逃往乙国境内,纳某逃入乙国驻甲国领事馆中。兰某以其曾经从事反对甲国政府的政治活动为由,要求乙国提供庇护。甲、乙两国之间没有关于引渡和庇护的任何条约。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制度,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D

A由于兰某曾从事反对甲国政府的活动,因而乙国必须对兰某提供庇护

B由于纳某是乙国人,因而乙国领事馆有权拒绝把纳某交给甲国

C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的规定,乙国领馆可以行使领事裁判权,即对纳某进行审判并作出判决后,交由甲国予以执行

D乙国可以对兰某的涉嫌犯罪行为在乙国法院提起诉讼,但乙国没有把兰某交给甲国审判的义务

第九章:

1.人权条约机构的主要特点是。

A独立性

B专业性

C规范性

D学术性

2.人权条约机构保护人权的主要制度有。

A监督和谴责制度

B报告制度

C国家对国家的指控制度

D个人来文制度

3.中国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包括。

A承认人权具有普遍性

B坚持人权没有普遍性

C尊重主权

D反对霸权

4.国际人权法的特殊性包括。

A国际人权法有较强的政治性

B个人是国际人权公约的直接受益者

C国家是国际人权公约的主要受益者

D国际人权法是弱法中的弱法

5.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对人权的国际保护活动主要包括。

A对少数者的保护

B禁止奴隶贩运和废除奴隶制

C对国际劳工的保护

D国际人道法对人权的保护

第十章:

1.下列有关先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先占并非一定是国家行为

B先占的客体必须是无主地

C国际法要求先占的完成必须是实现有效占领

D先占是国家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其他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的主权的一种占取行为

2.下列有关国家边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边界并不必然构成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B国家边界必须要有地理标志

C海上边界的划定和陆地边界的划定的规则相同

D边界可分为陆地边界、海上边界和空中边界

3.下列有关河流的表述中哪项是错误的?C

A多国河流指对所有沿岸国家开放航行的河流

B国际河流流经的各段分别属于各沿岸国所有

C外国商船可以在内河自由航行

D所有国家的船舶特别是商船可以在国际河流自由通过

4.下列关于国家领土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C

A国家领土是指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

B内陆国没有领水

C国家领土由领陆、领水、领空和底土组成

D国家领土包括陆地领土无限高的上空

5.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的取得方式为。

A割让

B时效

C添附

D先占

第十一章:

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的大陆架。

A包括沿海国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

B可以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C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大宽度不得超过200海里

D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可以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

E沿海国对大陆架的主权权利是专属性的

2.关于岛屿制度,以下各项中正确的是。

A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B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低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C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

D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领海或毗连区

E除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以外,岛屿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应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适用于其他陆地领土的规定加以确定

3.关于岛屿制度,以下各项中正确的是。

A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B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低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C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

D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领海或毗连区

E除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以外,岛屿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应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适用于其他陆地领土的规定加以确定

4.关于无害通过制度,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A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限制下,所有国家,不论为沿海国或内陆国,其船舶均享有无害通过内水的权利

B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限制下,所有国家,不论为沿海国或内陆国,其船舶均享有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

C通过应继续不停和迅速进行

D通过只要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就是无害的

E如果外国船舶在领海内进行与通过没有直接关系的任何活动,其通过即应视为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

5.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建立的三大机构是。

A大陆架界限委员会

B国际海底管理局

C公海渔业管理委员会

D常设仲裁法院

E 国际海洋法法庭

第十二章:

1.《责任公约》确立有关空间物体对地球表面或飞行中的飞机造成损害的归责原则是。

A过失责任原则

B绝对责任原则

C过错责任原则

D连带责任原则

2.第一次明确区分航班飞行和飞航班飞行并为之规定不同的飞行制度的条约是。

A《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B《国际航空运输协定》

C《巴黎航空公约》

D《百莫大协定》

3.1963年《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公约》的内容包括。

A确立航空器登记国对空中劫持的管辖权

B确立罪行发生地国对空中劫持的管辖权

C规定了缔约国对空中劫持的引渡义务

D规定了对空中劫持的并行管辖制度

4.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是。

A不得据为己有

B全人类自由利用

C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要为全人类谋福利

D全球共有财产

5.国际空间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和平利用外空

B自由探索和利用外空

C保护外空环境

D不得据为己有

第十三章:

1.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规定:“凡有效之条约对其各当事国有拘束力,必须由各该国善意履行。”该条规定。

A是对习惯国际法的编纂

B表述了“条约必须遵守”的含义

C条约的遵守以条约有效为前提

D条约效力是相对的,仅对当事国具有拘束力

E当事国应当善意履行条约

2.《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31条第1款规定:“条约应依其用语按其上下文并参照条约之目的及宗旨所具有之通常意义,善意解释之。”该款规定表明:。

A这是客观论者主张的条约解释的通则

B应参照条约的目的及宗旨进行解释

C应善意解释

D一般应以条约用语的通常意义解释条约

E应结合上下文解释条约用语

3.在条约无效的理由中,当事国可以撤销受条约拘束同意的理由是。

A 因他国的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而缔结的条约

B因缔约代表遭受强迫而缔结的条约

C因缔约代表接受贿赂而缔结的条约

D因受他国诈欺而缔结的条约

E因假定某种情况的存在而缔结的条约而后来该情况不复存在

4.国家同意受条约拘束的方式包括。

A签署

B批准

C核准

D加入

E向缔约代表颁发全权证书

5.一国对条约提出保留,。

A需要得到其他所有缔约国的同意才发生保留的效果

B其他缔约国在条约规定的时间内未提出反对意见即可视为接受

C遇到其他缔约国反对的,条约在两国间不适用

D不得违背条约的目的及宗旨

E可以随时不经其他缔约国同意而撤销

第十四章:

1.甲乙两国均为《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缔约国,阮某为甲国派驻乙国的领事官员。关于阮某的领事特权与豁免,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A

A如犯有严重罪行,乙国可将其羁押

B不受乙国的司法和行政管辖

C在乙国免除作证义务

D在乙国免除缴纳遗产税的义务

2.甲国与乙国基于传统友好关系,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同意任命德高望重并富有外交经验的丙国公民布朗作为甲乙两国的领事官员派遣至丁国。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

A布朗既非甲国公民也非乙国公民,此做法违反公约

B公约没有限制,此做法无须征得丁国同意

C如丁国明示同意,此做法是被公约允许的

D如丙国与丁国均明示同意,此做法才被公约允许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BCD

A特命全权大使、代表、副代表的大使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家主席授予

B总领事的大使衔,由外交部批准、外交部部长授予

C公使衔、参赞衔,由外交部或者其他派出部门批准、外交部部长授予

D一等秘书衔、二等秘书衔,派遣时由派出部门批准和授予,驻外工作期间由派出部门根据驻外外交机构的意见批准和授予

4.甲乙丙三国因历史原因,冲突不断,甲国单方面暂时关闭了驻乙国使馆。艾诺是甲国派驻丙国使馆的二秘,近日被丙国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根据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BD

A甲国关闭使馆应经乙国同意后方可实现

B乙国驻甲国使馆可用合法手段调查甲国情况,并及时向乙国报告

C丙国宣布艾诺为不受欢迎的人,须向甲国说明理由

D在丙国宣布艾诺为不受欢迎的人后,如果甲国不将其召回或终止其职务,则丙国可拒绝承认艾诺为甲国驻丙国使馆人员

5.约国。乙国为举办世界杯而进行建设,将甲国使馆区域、大使官邸领馆区域均纳入征用规划范围。对此乙国作出了保障外国使馆、领馆执行职务的合理安排,并对搬迁使领馆给予及时、有效、合理的补偿。根据国际法相关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BC

A如果甲国使馆拒不搬迁,乙国可采取强制的征用搬迁措施

B即使官邸不在使馆办公区域内,乙国也不可采取强制征用搬迁措施

C在做出上述安排和补偿的情况下,乙国可征用甲国总领馆办公区域

D甲国总领馆馆舍在任何情况下均应免受任何方式的征用

第十五章:

1.下列哪些不是国际不法行为的构成要件?BCD

A行为违背国际义务

B过失

C损害结果

D行为可以归责于国际法主体

2.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成为国际不法行为的免责事由?ABCD

A同意

B不可抗力

C危难

D危急情况

3.国际责任的责任主体可以包括。

A国际组织

B国家

C个人

D其他国际法主体

4.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造成损害后果的国际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A行为可以归责于国际责任的主体

B过失

C行为造成损害后果

D行为具有合法性

5.下列哪些行为可以归责于国家?ABCD

A国家行政机关的行为

B国家公务人员的公务行为

C军队的行为

D外交使节的行为

第十六章:

1.甲、乙两国因历史遗留的宗教和民族问题,积怨甚深。2004年,甲国新任领导人试图缓和两国关系,请求丙国予以调停。甲、乙、丙三国之间没有任何关于解决争端方法方面的专门条约。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实践,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CD

A丙国在这种情况下,有义务充当调停者

B如果丙国进行调停,则乙国有义务参与调停活动

C如果丙国进行调停,对于调停的结果,一般不负有监督和担保的义务

D如果丙国进行调停,甲国无义务接受调停结果

2.关于联合国国际法院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BC

A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对国际法院法官的选举不具有否决权

B国际法院法官对涉及其国籍国的案件,不适用回避制度

C国际法院判决对案件当事国具有法律拘束力,同时构成国际法的辅助渊源

D国际法院作出的咨询意见具有法律拘束力

3.甲乙两国就海洋的划界一直存在争端,甲国在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时以书面声明选择了海洋法法庭的管辖权,乙国在加入公约时没有作选择此项管辖的声明,但希望争端通过多种途径解决。根据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海洋法法庭的设立不排除国际法院对海洋活动争端的管辖

B海洋法法庭因甲国单方选择管辖的声明而对该争端具有管辖权

C如甲乙两国选择以协商解决争端,除非特别约定,两国一般没有达成有拘束力的协议的义务

D如丙国成为双方争端的调停国,则应对调停的失败承担法律后果

4.根据国际法相关规则,关于国际争端解决方式,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BC

A甲乙两国就界河使用发生纠纷,丙国为支持甲国可出面进行武装干涉

B甲乙两国发生边界争端,丙国总统可出面进行调停

C甲乙两国可以书面协议将两国的专属经济区划界争端提交联合国国际法院,国际法院对此争端拥有管辖权

D国际法院可就国际争端解决提出咨询意见,该意见具有法律拘束力

5.亚金索地区是位于甲乙两国之间的一条山谷。18世纪甲国公主出嫁乙国王子时,该山谷由甲国通过条约自愿割让给乙国,乙国将其纳入本国版图一直统治至今。2001年,乙国发生内乱,反政府武装控制该山谷并宣布脱离乙国建立“亚金索国”。该主张遭到乙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但得到甲国政府的支持和承认。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CD

A根据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乙国政府在解决“亚金索国”问题时必须采取非武力的方式

B国际法中的民族自决原则为“亚金索国”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法律根据

C对亚索金地区的割让行为在国际法上是有效的,该地区的领土主权目前应属于乙国

D甲国和乙国可以就“亚金索国”的独立问题展开谈判

第十七章:

1.2000年前后,由于气候的变化,甲国经历了长期干旱。为了应对缺水问题,甲国总统A要求居住在水源地的原住民迁徙。在遭到原住民的拒绝之后,总统A动用了警察和军队、采取强制措施要求原住民迁徙,时间为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期间不乏有关暴力行动的报道,涉及针对妇女、儿童的暴力行动更甚。2005年,不堪甲国政府重压的原住民,宣告成立武装团体,意欲谋得独立。甲国总统A对当地武装团体展开了历时十余年至今的武装打击。期间不乏有关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的报道。甲国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缔约国。2018年年初,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根据就2000年至2018年在甲国境内的情势展开调查工作。甲国也是1949年日内瓦四公约和1977年两项附加议定书的缔约国。

请问:下列哪项可以构成甲国总统A不被国际刑事法院追究刑事责任的理由?E

A甲国总统A享有豁免权

B总统A在所有的行动中,仅仅只是指挥者,而不曾实际参加任何具体行动,对于这些情况一无所知

C甲国国内检察院对总统A进行过调查,但基于证据不足未能提起公诉

D甲国国内检察院对总统A进行了调查,并提起公诉,但由于甲国国内司法系统腐败严重,A被判决无罪

E甲国国内检察院对总统A进行了调查,并提起公诉,甲国国内法院审理后对A定罪并判处其终生监禁

2.请问: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可能就甲国总统A涉嫌的哪些国际犯罪开始调查?CD

A 种族灭绝罪

B侵略罪

C战争罪

D危害人类罪

3.经过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调查,甲国军队高官B在多项行动中作用很大,请问以下哪些情况B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ABCD

A B在新闻发布会上曾多次表达,原住民迁徙政策必须通过更强硬的手段实现

B B曾多次建议总统A,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落实迁徙政策,而非简单的宣传和鼓励

C B曾在实施迁徙政策的行动中,担任军方总指挥

D B曾在实施迁徙政策的行动中,默认可以对拒不执行的原住民使用包括武力在内的强制措施

4.请问: 如果《罗马规约》对甲国生效的时间为2005年8月1日,以下关于属时管辖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际刑事法院对2002年7月1日之前实施的犯罪行为有管辖权

B只要甲国提交声明接受管辖权,国际刑事法院对一切犯罪行为都具有管辖权

C不论甲国是否提交接受管辖权的声明,国际刑事法院对2002年7月1日之前实施的犯罪行为都不具有管辖权

D如果甲国提交声明接受管辖权,国际刑事法院对2002年7月1日之后、2005年8月1日实施的犯罪行为有管辖权

5.请问: 除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启动调查外,以下哪些情况也会使国际刑事法院启动管辖权?AD

A《罗马规约》缔约国向检察官提交情势

B非政府组织向检察官提交情势

C受害人团体向检察官提交情势

D安理会向检察官提交情势

第十八章:

1.甲国总统A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明了本国打击原住民武装团体行动的合法性,其中正确的是。

A打击行动是A国为了维护本国统一而采取的,因此是A国内政,不是他国质疑的对象

B打击行动只是A国国内的执法行动,并非国际性武装冲突

C 所谓“原住民武装团体”,其实只是犯罪团伙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甲国政府军曾攻击一辆正在为原住民武装团体运送物资的车辆,车上载有6名平民,该攻击行动无人生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车辆是合法的军事目标

B该车辆不是合法的军事目标,因为上面有平民

C该车辆上的平民直接参与了敌对行为,因此丧失了受保护的身份

D该车辆上的平民没有直接参与敌对行为,打击绝对是违反国际人道法的

3.有关甲国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的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化学武器是被绝对禁止的

B有些化学武器的使用是不被禁止的

C只要不直接针对平民使用,使用化学武器就是合法的

D只要使用能够实现的军事利益与附带伤亡是符合比例原则的,使用化学武器就是合法的

4.以上述事实为背景,以下有关违反国际人道法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国可能都违反了1949年日内瓦四公约的所有作战规则

B甲国可能违反了1949年日内瓦四公约的共同第三条

C甲国可能违反了第一附加议定书的相关规定

D甲国可能违反了第二附加议定书的相关规定

5.在一次攻击行动中,甲国政府军欲炸毁原住民武装团体的通讯台以切断其信息往来,但是该通讯台位于原住民生活区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通讯台位于原住民生活区,攻击一定会带来平民伤亡,此行动必然违反国际人道法

B通讯台虽然位于原住民生活区,但是该行动能够实现的直接军事利益很大,因此在符合比例原则的情况下,可以攻击

C攻击行动可以选择在夜间,以最大程度减少周围平民的伤亡

D为了使该行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可以不提前对平民进行预警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