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只有一棵的树普陀鹅耳枥终于不会绝后了!普陀鹅耳枥濒危原因

编辑:访波
发布时间: 2020-08-11 20:30:00
分享:
全球只有一棵的树!这个名号听起来是不是充满了噱头?而这棵无比孤独的普陀鹅耳枥是中国特有珍稀树种,只生长在在浙江舟山群岛,而在几十年前,普陀鹅耳枥确实只有仅存的一株的,但好在引起了植物学家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所以普陀鹅耳枥终于不会 绝后 了!而当年普陀鹅耳枥濒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

在我们的概念中,不可能 独木成林 ,而几十年前的普陀山风景区真的只有一棵孤零零的普陀鹅耳枥伫立在山坡边,而现在如果大家如果去普陀山的 慧济寺 游玩,还能在寺庙西侧的山坡上找到这棵差点就 绝后 的普陀鹅耳枥...不过这棵原生母树,树龄已经有200多年了。

既然叫普陀鹅耳枥,听名字也不难知道这是我国独有的品种,而它的存在在保护物种和自然景方面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1999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等级(CR),当时传说这个树种的来源地缅甸都没有找到另一棵,所以是不是就更 宝贝 啦!

但万幸的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几代科研人员的几经努力下,这种全球只有一颗的 地球独子 终于不会绝后了!当然这其中在致濒机理、种苗繁育、子代种群营建、迁地保护等方面持续攻关所克服的难题,常人很难想象,但也为普陀鹅耳枥的树种保存与推广示范做出了重大贡献。从1株到1万株,普陀鹅耳枥终于不再 注孤生 了。

而究竟导致普陀鹅耳枥濒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据从事多年相关研究工作的舟山市林科院教授级高工俞慈英表示,之所以普陀鹅耳枥在上世纪50年代末仅存一株,既有人为原因,也因树种自然繁殖能力非常弱,当然也有气候的影响。多年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大规模毁林开垦,导致这个树种种群规模骤减和野外生境剧变,是致濒的直接原因。

通过观察与研究发现,普陀鹅耳枥是雌雄同株,花序为风媒植物特有的穗状花序,雄花在4月上中旬开花,雌花在4月下旬开花,可授期相遇时间仅有6天,而且雄花序在树冠上、中、下部分均匀分布,雌花序则主要在树冠上部,这样的开花特性使授粉几率受到很大影响。另外,舟山群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普陀鹅耳枥在花期时常常遭遇降雨和大风以及随之带来的碱性浮尘,严重影响雄花散粉和雌花授粉,造成种子产量少、品质差。

人工繁育普陀鹅耳枥可谓 命途多舛 ,据俞慈英介绍,普陀鹅耳枥的种子不仅产量少,饱满度也只有2%-4%,即100粒种子只有2-4粒是饱满的,饱满的种子播种育苗后,出苗概率只有20%。从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杭州植物园、浙江林学院、浙江省林科院和舟山市林科所、普陀山林场等单位,采取各种办法,成功繁育子代苗木300多株,初步缓解了普陀鹅耳枥的濒危状态。

从2000年以来,舟山市林科所在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存技术研究 课题中,把攻克普陀鹅耳枥种苗繁育难关、不断扩大其子代群体规模作为重点。近20年来,俞慈英带领团队持续开展了普陀鹅耳枥的种实特性和育苗技术研究,采取有性、无性繁殖等方法,多措并举。

通过大量试验和实践,他们总结了一套有效的采种、种子水选、消毒、储藏、播种、苗期管理、苗木移栽等有性繁殖育苗技术;持续4年开展了扦插育苗技术研究,攻克了扦插时间、采穗母树与穗条选择、穗条激素处理等扦插繁殖难关,最高扦插成活率达89.5%;初步开展了本砧嫁接繁殖试验,最高嫁接成活率达到了12.5%。除此之外,这个团队还开创性地开展了组培育苗技术研究,利用芽体和种胚作外植体均成功获得了克隆小苗。艰辛的努力终获巨大回报,他们繁殖的普陀鹅耳枥子代苗木超过了1万株,为这个树种的物种保护和解濒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