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塑料袋”僧帽水母蛰了竟是这样子图片,怎么才能弄死僧帽水母

编辑:幻巧
发布时间: 2020-08-11 19:55:13
分享:

很多人知道这种外观好似彩色 塑料袋 僧帽水母,是因为早前在朋友圈疯传的一条信息 在威海海边看到这个 塑料袋 ,立刻跑!千万别碰! ,但最后这个被证明是谣言,嗯...我指的是僧帽水母出现的地方是谣言,因为它们主要出现的地方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常见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海岸到澳大利亚的海域,从美国东海岸到英吉利海峡,甚至地中海),但僧帽水母是真的真的真的很毒啊!而被它蛰过即使侥幸从死神手中逃脱的人,身体会留下永痕的印记。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弄死僧帽水母呢?扎破它的 塑料袋 么?

真的不要小看这个僧帽水母,虽然外观看起来不丑,像个彩色的塑料带扎成的僧帽,但它是真的真的真的很毒毒毒啊!而且它分泌的神经毒素烈度不比任何一种毒蛇逊色,被它蛰的人简直是痛不欲生,而随着毒素在血液中的扩散,伤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出现血压骤降,呼吸困难,神志逐渐丧失,全身休克,最后因肺循环衰竭而死亡。

而僧帽水母头顶上这个 塑料袋 其实是帮助其漂浮的浮囊,而之所以能让这个浮囊充气,是因为囊内有种很独特的腺体,能制造一氧化碳,让这个浮囊鼓鼓地。而这个鼓鼓的塑料袋能带着僧帽水母飘去各处觅食,当然如果预感有危险的来临,它也会自动将气放掉沉入水底,风暴将临时,它也能迅速远离海岸以求自保。

但别看它们有剧毒,但却不能单独行动,终生群居是僧帽水母的显著特征,所以当你看到一只僧帽水母时,其实周围还潜伏着不少只呢,每一个体都高度的专门化,互相紧扣,群落中的个体属于不同类型的水螅体,这些水螅体在同一块共肉上,通过出芽生殖繁殖出来,但是不与母体脱离。它们各司其职,有负责保护的,有负责捕食的,有负责消化的,有负责感知的,有负责运动的,有负责生殖的,所以不能独立生存。

而僧帽水母能和很多的海鱼共生,它们常以僧帽水母的触手为避风港,来躲避海洋捕食者,而僧帽水母也利用这一点吸引来其他的小鱼作为食物,可因为僧帽水母的剧毒性,海洋中很多的动物对它还是 敬三分 的。而之所以有很多的人被它蛰到,是因为它们的颜色是很鲜艳的蓝紫色,说它是塑料袋,其实更像是漂浮着的气球或彩带,而孩子们通常会被这样的外表假象所吸引,所以在海边还是要提高警惕的。

而如果不幸被它们蛰到,及时的抢救是求生的第一要务,一般来说受伤后应立即远离僧帽水母所在海域,尽早登船或上岸。紧急处理措施如下:在等待医生前往的同时,用干净毛巾或戴上手套(切忌徒手不做保护措施)除去皮肤上任何可见的触手,另外还要小心因处理不当而将刺细胞进一步压入皮肤;

之后用大量清水或盐水反复冲洗;如果眼部受伤,用大量温和清水冲洗眼部至少15分钟,如冲洗后出现视力模糊或持续流泪、疼痛、肿大或怕光,应交给医生处理;如果持续骚痒或出现皮疹,使用1%氢化可地松药膏一日四次;如果有条件,将患处浸于醋中,有利于洗掉刺细胞。

而在僧帽水母经常出现的海域,人类被蜇伤的例子近年来还真有不少,但其中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从它的魔爪中逃脱,如果被蛰情况严重,甚至当场及时抢救都可能回天乏术。其致死率达到68%,32%的生还者有相当一部分因此而致残,留下终身痛的教训。而当人们下海后发现僧帽水母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它们的长长触手居然能伸出去近10米远,而被它蛰的人身体上会出现类似于鞭笞的伤痕,且这种印记不可逆。

僧帽水母这么讨厌,怎么才能弄死它?有人说把它的 塑料袋 给戳破不就行了?这点听起来没毛病,因为这样等于刺破了它的嘌,里面的气被泄掉之后,也暂时无法再充气,而它们就算不死自体修复的时间也就很长了。

但根本上弄死僧帽水母的方式,其实有很好理解的两种:1.脱离其生活环境,将其打捞出水放在干燥的地方暴晒,最终脱水致死,但这点对于打捞者的技术很是考验;2.天敌克星:一种叫做蠵(xī)龟的海龟,对僧帽水母有着蜜汁热爱,并且它们对毒液有天生的免疫力,蠵龟吃僧帽水母的时候从来都是连剧毒的触手一起吞下的,虽然有时候蠵龟的眼睛会被触手蜇得肿胀起来,而有经验的蠵龟知道僧帽水母的套路,所以通常都会闭眼睛。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