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打法要升级,刘诗雯与马龙,如何限制林昀儒与伊藤?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07-20 11:07:18
分享:

引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对于国乒的几名老将来说,虽然他们有着比较高的知名度,还有商业价值,但现在在球场上真要论起的战术打法的先进性,也就许昕是及格的。毕竟许昕确实这两年技改成功,2019年公开赛多次取得单打冠军,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可能许多球迷说,人家马龙跟刘诗雯还获得了世乒赛男女单冠军呢,可为啥小小的公开赛,就拿不到许昕这么多的单打冠军呢。

不知道球迷朋友发现没有,马龙这两年对阵张本智和林昀儒,这两名年轻的外协选手优势很小。如果偶尔的输一次是正常的,如果连续的输球,那就说明有问题了。去年马龙在T2联赛跟男子世界杯半决赛,两次败给林昀儒,就应该引起警惕,马龙的战术打法是否太落后了。当然作为国乒队长的马龙技术都落后了,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这应该是国乒教练组应该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张动图,我们能够发现双方在对阵时,马龙的站位太偏左了,林昀儒接发球,反手拧拉直接打了一个马龙的正手位,其实林昀儒角度落点打得不是很刁,没有打向右底角,但马龙就是回防不及时。这个球怨谁呢?其实现在的国乒老选手们,还有国乒教练组,其实不怎么重视选手的打球站位问题,技战术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小球时代。

在大球时代,由于球的尺寸变大,要求选手击球点必须前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击球的速度。在大球时代选手更加讲究球的落点变化,所以说要求选手护台的频率要提高,很多时候你不能等着对手给你创造好的击球位置,对手就是要左右来回不断地调动你寻找战机。所以说选手的站位决定了选手击球的速度,马龙站位明显得非常落后,不是说马龙技术不如林昀儒,而是在大球时代,马龙的技战术主动进攻的意识还停留在小球时代。

马龙打球几乎看不到他的反手位拧拉,事实上马龙的反手还停留在高调弧线球技术上,大球时代这种反手拧拉的台内技术,如果不娴熟的话,毫无疑问是自废武功。看看樊振东、林昀儒、皮切福德这些选手的反手拧拉,你就知道现在的马龙到底落不落后了。或许有的球迷我认为马龙技术落后,特别是马龙的正手侧拉很有威胁。那下面我们就看一下被马琳跟刘国梁一起上阵调教的刘诗雯,对阵伊藤美诚这些外协选手时到底管不管用?

正手侧拉这两年被国乒教练组用在了女乒技术当中,毕竟女乒也在向男性化打法学习。通过上图,我们就看到现在刘诗雯的主管教练马琳,就一直在强化刘诗雯的正手侧拉技术。不可否认正手侧拉有它的优势所在,在小球时代是对付对方反手进攻的法宝。但是在大球时代正手侧拉由于球速变慢,不能一板冲死对手,容易被对手反杀。

在大球时代正手侧拉时,最大的缺点就是站位太偏左,留下中路与右路大片的空档,给了对手打反击的好机会,在你进攻时很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在伊藤美诚与刘诗雯的比赛当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刘诗雯的主动进攻在伊藤美诚反手生胶弹击之下,一点办法都没有,老是被对方偷袭打反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效果呢?除了因为伊藤美诚反手弹是借力打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伊藤美诚的站位不像刘诗雯那样,太偏左,伊藤美诚的站位更加的靠向中间位置,这样可以随时发动反击。

其实许多球迷也注意过伊藤美诚的小碎步,伊藤美诚的站位,经常性的右脚靠前,左脚稍微靠后,这样即使在高速的相持过程当中,也不容易失去位置。说穿了,现在像伊藤美诚这些年轻选手打球就是站中间护两边的原则,补位的速度非常快,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对抗当中立于不败之地。记得前不久,日本年轻选手木原美悠在接受采访时,就认为孙颖莎的步伐是最好的。步法好意味着选手回防快,进攻也快。

站中间护两边,也意味着选手的摆速非常的平衡。这就像以前来回摇摆的钟表一样,不管往哪个方向摆动,最终还是回位到中间位置。而刘诗雯与马龙这些老选手,普遍的不重视这种位置感,根源还是出在国乒教练组身上。之前梁靖崑也是这种偏中间的站位方式,竟然遭到了国乒教练的批评,看来经常不上场对阵的国乒教练们确实有些落伍了。

难怪前不久在奥运加油会上,央视主持人张斌问马龙,刘国梁的技术是否落后了,当时的马龙虽然回答的很机智,但显然没有听出主持人的另一层意思,央视主持人不可能平白无故地问这个问题的,可能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像马龙与刘诗雯这些老将,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抛弃以前落后的技战术打法跟思想,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与时俱进呀。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