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大剂的危害 专家称若正确使用膨大剂 成年人吃6吨西瓜无害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1-19 22:33:26
分享:

  近来,关于膨大剂的争议不断升级。中国农科院的专家说,膨大剂本身无害,如果使用不当,会对植物和瓜果产生不良影响,但是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不过,这一说法又引发了新的质疑……那么,膨大剂究竟是什么?到底有没有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它要不要做病毒性的测试,残留测试?这些测试又是如何完成的?自从西瓜滞销后,专家们纷纷出来为“膨大剂”叫屈,难道专家们和厂家有利益链……昨天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膨大剂咋来的?

  植物生长素

  给人类启发

  “小时候,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实验,把一盆植物放在太阳底下,一周后,你会发现,正对太阳的一面长势很缓慢,而背对太阳的一面反而长得快。为什么?因为,太阳直射抑制了植物生长素的分泌,而背对着太阳的一面,因为会分泌出植物生长素,所以长得高、长得快。”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产地环境与投入品安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石志琦研究员说。

  植物激素有两大类,一类是天然的,还有一类便是人工合成。在生活中,蔬菜瓜果类本身就含有植物激素。油菜花、稻谷、苹果等本身就含有“激素”,油菜花会分泌油菜素内酯,稻谷则会产生乙烯利。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将还没熟的柿子放在稻谷里,过一段时间,柿子就被催熟了,因为稻谷产生的乙烯利有催熟作用。比较生的猕猴桃、香蕉和苹果放在一起,也会被催熟,就是因为苹果会分泌出乙烯利,这种植物激素有催熟作用。“很多植物激素都来源于生活。农业专家们从大自然中发现了植物会产生具有激素效应的化合物后,从植物中提取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上以发挥它们的促生长或者抑制生长及保花保果催熟增产的作用。”石志琦说,20世纪20~30年代,人类发现植物体内存在微量的天然植物激素如乙烯和赤霉素等,具有控制生长发育的作用。到40年代,开始人工合成类似物的研究,陆续开发出2,4-D、抑芽丹等,逐渐推广使用。膨大剂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功能的化合物。

  膨大剂该咋用?

  使用要适量

  不可以乱用

  一般每公斤水兑7.5毫克~10毫克

  膨大剂究竟是什么?自从丹阳的西瓜爆炸后,膨大剂在网络上疯狂转载。

  其实,膨大剂的化学名叫:氯吡脲。化学成分是:1-(2-氯-4-吡啶)-3-苯基脲,是一种白色至灰白色晶状粉末。

  在中国农业部的官方网站“中国农药信息网”上,氯吡脲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特点是: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能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器官形成,蛋白质合成,提高光合作用,增强抗逆性和抗衰老。用于瓜果类植物,具有良好的促进花芽分化、保花、保果和使果实膨大的作用。

  “膨大剂的使用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对不同的农作物、不同的品种产生的影响不一样。正常使用条件下,可以促进果实增大、早熟、提高产量。但是,如果过量使用或使用时期不当,可以引起果实畸形、裂果、掉果等药害现象。”石志琦说,氯吡脲并不可乱用,已经过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登记的,可用于西瓜、香瓜、甜瓜、葡萄和猕猴桃上,如果豆芽使用膨大剂就是非法。什么时候用、浓度多少,农业部农药检定所都有具体审定。一般来说,是每公斤水兑7.5毫克~10毫克,而且是喷施在瓜胎或葡萄幼果上。

  无论用多少都对人体无害?

  专家称,如果正确使用,60公斤重的成年人吃6吨西瓜也没事

  膨大剂究竟有没有害?有的专家说,无论使用多少都对人体无害,是否真的如此?

  中国农科院张朝贤研究员也介绍,氯吡脲早是在美国首先研发的,日本于1985年开始生产和使用。据查证,目前,氯吡脲仍在日本登记和使用,登记范围为葡萄、猕猴桃、西瓜、甜瓜、茄子、烟草等作物。对此,专家认为,目前我国还没有推出要对蔬菜瓜果上的膨大剂残留进行检测,那是因为“没有必要”。同时,也说明,膨大剂相对安全。

  “很多人喜欢吃大蒜败毒,实际上,起败毒杀菌作用的是大蒜素,大蒜素也有毒,只是毒性微量。”相比大蒜素来说,膨大剂的毒性更小,因为膨大剂在蔬菜瓜果上的用量本身就是非常微量的。因为过度使用膨大剂,瓜果会出现畸形、空心等,损失的是农户自己。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