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蝉草 石蝉草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1-19 22:24:33
分享:

  石蝉草为胡椒科植物石蝉草的全草,多生于山谷、溪边或林下石缝内、湿润岩石上,多分布于广东、福建、台湾等地。那么石蝉草在医学上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今天三九养生堂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详细的学习一下关于石蝉草在医学上应用的相关知识。

  拼音名

  Shí Chán Cǎo.

  英文名

  Herb of Dindygulen Peperomia.

  别名

  火伤叶、胡椒草、石瓜子、三叶稔、散血丹、石马菜、豆瓣绿、散血胆、红豆瓣、豆瓣七。

  来源

  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石蝉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peromia dindigulensis Miq.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石蝉草 一年生肉质草本。高10-45cm。茎直立或基部葡匐状,粗3-4cm,分枝,被短柔毛,下部节上常生不定根。叶对生或3-4片轮生;叶柄长6-18cm,被毛;叶椭圆形、倒卵形菱形,下部有时近圆形,长2-4cm,宽1-2cm,先端圆或钝,稀短尖,基部渐狭或楔形,两面被短柔毛;叶脉5条,基出,最外1对细弱面短或有时不明显;膜质或薄质。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单生或2-3丛生,长5-8cm,直径1.3-2mm;总状梗被疏柔毛,长5-15mm;花疏离;苞片圆形,盾状,有腺点,直径约0.8mm;雄蕊与苞片同着生于子房基部,花药长椭圆形,有短花丝;子房倒卵形,先端钝,柱头顶生,被柔毛。浆果球形,先端稍尖,直径0.5-0.7mm。花期4-7月及10-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溪边或林下石缝内、湿润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广西、海南、贵州、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茎肉质,圆柱形,弯曲,多分枝,长短不一;表面紫黑色,有纵皱纹及细小皮孔,具短茸毛,节上有时右见不定根。叶对生或3-4叶轮生,具短柄;叶片多卷缩,展平后呈菱状椭圆形或倒卵形,全缘,长1-3cm,宽0.5-1.5cm,先端钝圆,膜质,有腺点,叶脉5条,两面有细茸毛。气微,味淡。

  性味

  辛;凉。

  归经

  肺;脾;肝;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利水消肿。主肺热咳喘;麻疹;疮毒;癌肿;烧烫伤;跌打损伤;肾炎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鲜品加倍;或侵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烂绞汁涂。

  各家论述

  1.《云南中草药选》:祛瘀散结,抗癌。治胃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肺癌。

  2.《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止痛利水。治跌打损伤,烫烧伤,痈肿疮疖,肾炎水肿,肺结核,哮喘,气管支气管炎,肺热咳嗽。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一起来了解了石蝉草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了石蝉草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散结的功效,石蝉草针对疮毒;癌肿等症状有着显著的作用。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中药的知识,请阅读下一篇文章吧。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