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府穴 中府穴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1-19 22:05:45
分享:

  人的腹部正面穴位有很多种,下面小编带大家介绍中府穴的作用与好处。按摩中府穴的作用与好处:提高性欲、丰胸、治疗高血压、咳嗽、腹胀、气喘、乳腺炎等。中府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别着急,看完下面的文章,相信你对它就会非常的熟悉了。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中府穴的相关知识,一起去瞧瞧吧!

  中府穴: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膺俞、膺中俞、府中俞。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募穴。手、足太阴之会。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胸前神经分支,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主治咳嗽,气喘,咳吐脓血,胸膺痛,肩背痛,以及肺炎,肺结核等。直刺0.3-0.5寸;或向外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定位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1、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

  2、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本穴(平第一肋间隙)。

  3、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肌筋膜、胸大肌、胸小肌。皮肤由颈丛的锁骨上神经中间支分布。皮下组织内有胸肩峰动脉的终末支穿胸肌及其筋膜至皮下组织及皮肤。胸肌筋膜覆盖于胸大、小肌,两肌之间有来自臂丛的胸前神经和胸肩峰动脉胸肌支,支配并营养此两肌。

  主治

  ①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②肺结核、肺与支气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现压痛,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③运动系统疾病: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如肩周炎。

  刺灸法

  剌法: ①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

  ②向外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前胸及上肢放散;

  注意事项:针尖不可向内斜刺,以免误入胸腔,刺伤肺脏。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配肺俞主治外感和内伤咳嗽;配复溜主治肺阴虚之干咳、肺痨等。

  附注

  ①本穴是肺募,故是诊断和治疗肺病的重要穴位之一,肺结核和支气管哮喘病人,此外常有异常反应,又因其为手、足太阴之会穴,故又能健脾理气而治疗腹胀

  ②以下各经穴针灸方法条中,除禁针穴外,一般仅介绍毫针的常规针法;灸法中除禁灸穴及特殊灸法外,一般均可温和灸10-20分钟,使局部皮肤发红,不再一一列述。

  ③层次解剖,由浅入深,分别是皮肤→皮下组织→肌肉(或肌腱或筋膜)、血管、神经。以下各穴只写穴下的血管和神经。

  中府穴位于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中府穴位于腋下上方一寸或者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按摩中府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消化系统疾病:腹胀、消化不良、水肿、肺胀满等;

  2、呼吸系统疾病:咳嗽、肺结核、气喘、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止咳平喘等;

  3、其他:提高性欲、丰胸、治疗高血压、胸痛、肩背痛等;

  按摩中府穴的功效

  通经活络、疏散风热、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等。

  按摩中府穴的手法

  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建议不要使太大的劲,稍稍施力按揉1~2分钟就行。

  养性功能

  中府穴是肺经上的大穴,经常按摩可以顺畅肺的经脉,有丰胸的作用,还可以强化淋巴循环,减轻胸闷、肩背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尺泽穴治咳嗽;配肩髎穴治肩痛。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本穴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结语:中府穴可以防治心绞痛。有心绞痛的人按这里肯定很敏感,因为有淤阻,所以要经常通通中府穴。平时有这类症状的朋友们小编建议可以多按摩一下中府穴,这样对自身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哦。大家对于中府穴的了解一定都非常深刻了吧!如果大家觉得小编介绍的知识对你们有所帮助的话你也喜欢这些知识,那就赶快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吧!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