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陶瓷特点 德化陶瓷特点有哪些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2-05 20:13:52
分享:

何超宗,又名何来、赖官,福建德化瓷雕杰出工匠,泉州人。学术界对其时间大致有五种观点:嘉靖至万历;宣德年间;弘治至万历时期;明末清初;康熙时期。明朝是流行的观点,清朝的康熙是法国人唐纳利提出的。证据是,何超宗制作的香炉上有一串图案,是17世纪下半叶生产的标志之一。此外,笔者注意到,现存史料中记载何超宗生平的所有文献均记载于清康熙以后的清甘龙泉州府志。为什么现有的关于何超宗的文献都是清康熙以后的,何超宗是明朝的名匠,为什么有人在他死后才关注很久?这个发现似乎增加了何超宗属于清康熙的可能性。

何的瓷雕几乎全部属于佛教——包括达摩、观音、罗汉、如来、弥勒,道教则较少——包括文昌、官地、、和合二仙。此外,他还做了一些香炉和小瓷瓶。在现有的不完整的何超宗作品统计表中,观音瓷雕占了他作品的绝大部分。何创作的观音瓷像,仪态端庄,造型优美,超凡脱俗。民间说法是“除非观音卧南海,否则无人能显真身”,何超宗所创观音有“无观音”之誉。

“无观音”不仅是信仰和文化的载体,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在中国很受欢迎,而且因为洁白如雪,迎合了欧洲人的审美,在欧洲有很多收藏。《观音如何来》体现了各种文化交流碰撞的印记。

本文在简要分析《观音如何来》艺术特色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观音如何来》与观音信仰的关系及其影响。何超宗的观音瓷雕一直受到人们的好评。本文从《渡海观音》和《坐莲花观音》两部作品分析了何观音作品的艺术特色:

观音渡海高40厘米

坐莲花观音高38.1厘米

材质美

德化白瓷的“白而可爱”,不仅让中国人爱不释手,也让西方人也人乐此不疲。德化白瓷“白如雪,润如玉,透如丝”,是中国白瓷的里程碑。德化瓷中有一种白瓷,白中带黄,温润典雅,被称为“猪油白”。这种材质在何超宗的作品中屡见不鲜,这种“猪油白”赋予了何超宗的观音瓷雕别样的美感。白瓷的暖色让人内心感到温暖和亲切,就像少女的皮肤,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人爱不释手。这种语气拉近了观音和远离尘世的人之间的距离,仿佛女神进入了世俗生活,少了几分神秘,多了几分亲切。这种感觉在观音渡海的形象中有着深刻的体会。这观音带着温暖的光泽从波浪中走来,进入尘埃,以亲和力祝福所有的人。

造型美

观音造型之美主要体现在观音身体的曲线美、观音服饰的线条美和其丰富的造型。

何《站立观音》的形体曲线美非常明显。以“观音渡海”为例,有人称之为“梅瓶”图,颇为传神。《瓷上饮六斋》有云:“梅瓶口细颈短,肩极阔,至足略窄,口径仅与梅骨细相称,故名梅瓶。”“观音渡海”和梅瓶很像,嘴像樱桃,饱满饱满;肩膀宽阔圆润,线条流畅有力;腰部以下,向内略窄;在脚下散开。总的来说,设计紧凑细致,为“观音渡海”增添了一份婉约优雅的韵味。这种造型也常见于其他站立的“无观音”。

线条是基本造型元素之一,主要服务于二维造型艺术,因此在中国书画创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毛笔是表达线条的有力工具,中国古代书画已经有了完整的线条表达技术和理论。但在瓷雕方面,由于工具和制作工艺的限制,没有人能像何超宗那样完美地运用基于线的造型手法。何的线条造型手法在观音服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流畅的线条造型过程与书法草书所体现的流畅奔放的“势”颇为和谐。以《坐莲花观音》为例,她的衣服上有那么多线条,但线条的走向总是与雕像各部分的体积结构相匹配,使得这些线条有条不紊地反映出观音的动态形象。她衣服的褶裥也用了反“S”的线条,源自古代太极图,既有升腾、回归等象征意义,又产生了“疏走、密针”、“五代”的艺术效果,除了观音渡海坐莲观音的形象外,根据下图可以看出,何超宗还塑造了观音抱鱼篮、抱花、抱佛珠、盘腿望、背男孩、坐兽、坐蒲团等形象。他们看起来都很善良、优雅、端庄。

不同姿态的观世音菩萨形象迎合了当时大众对观世音菩萨的信仰,满足了大众的审美和精神需求,具有广泛的心理基础和市场。观音的形象如何才能传神,仿佛观音就是真人?从观音来自哪里的形象可以看出,除了一批神性很强的观音作品外,何超宗还关注世俗中老百姓的诉求。这些图像为我们呈现了一幅雅俗共赏的观音卷轴。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皮肤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