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是什么 企业年鉴是什么(年鉴和大事记的区别)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2-05 20:04:34
分享:

如《农产品成本收益统计资料》、《中国农业年鉴》、《畜牧业统计年鉴》、《农产品加工业统计年鉴》、《农业机械统计年鉴》、《饲料工业统计年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中国食品工业年鉴》。因为工作关系,还经常去美国农业部查找资料,美国农业部的电子化的统计资料真是十分方便,国内的一般都没有光盘,要整理数据只能手动录入,想想就头疼呀。中国也一直谈政府数据开放,为什么进展这么慢呢,无非是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下面我以《中国农业年鉴》为例,扒一扒年鉴的生意经。1、年鉴是一门生意,这生意有多赚钱

如《农产品成本效益统计数据》、《中国农业年鉴》、《畜牧业统计年鉴》、《农产品加工业统计年鉴》、《农业机械统计年鉴》、《饲料工业统计年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中国食品工业年鉴》。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去美国农业部找资料。美国农业部的电子统计数据非常方便。国内一般没有CD。手工整理数据很头疼。中国一直在谈论开放政府数据。为什么进展这么慢?涉及各种利益。我以《中国农业年鉴》为例,探讨一下年鉴的业务。1.年鉴是一门生意。这项业务的利润有多少

中国农业年鉴照片

因为年鉴和北京一家卖年鉴等资料的公司有关联,有些事情还是比较了解的。我以2016年《中国农业年鉴》为例,计算一下年鉴业务的盈利情况。2016年《中国农业年鉴》共近1200页,全部双面印刷。前216页是农业部门的彩页,介绍了农业部门、农业院校等机构的典型示范、荣誉和奖励。东西;其中500页是全国各省的农业概况回顾和统计数据,打印在普通纸上;后面420页是各种涉农企业的彩色广告页。

首先粗略估算一下成本。年鉴价格360元一本。我们从北京的一家公司以20%的折扣购买它。我们可以开一张普通票,然后邮寄出去。所以假设北京的图书贸易公司有20%的利润。扣除佣金、人工费、物流费,出版社的中标价格在200元左右。看一般书籍的成本结构,如果印刷和纸张成本在20%左右,编校费和管理费在10%左右,那么总成本在100元左右,每本书的毛利在100元左右。

年鉴广告企业目录页面

再来看收益。一个是年鉴直销收入。因为这类书刊比较专业,市场比较窄,但也比较稳定。主要是一些像我们这样的综合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涉农机构、数据服务商。按照全国高校、省市图书馆、农业院校、商业企业的数量,按照60%-70%的购买率,一般这样的综合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农业院校都没有太大的折扣,直接从出版社订购,这样的话毛利会更高。粗略估计,这部分净收入至少在100万以上。

直销收入只是一个方面,主要收入来源是涉农企业最后420页的广告彩页。因为销售对象是政府部门、图书馆、院校等。,其中有很好的宣传功能,广告不担心销售。从网上找了另一本年鉴的投资广告。年鉴里的420页基本都是整页的企业介绍。按照1万元的标准,仅这部分的收入就在420万元左右。扣除一些投资营销费用,应该也有300万左右的净收入。加上直销成本,总净收入超过400万元。这钱不多也不多。要知道很多上市公司还是亏损的,但这只是农业出版社的年鉴,除了《农产品加工业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品牌年鉴》、《中国农业休闲年鉴》等等。关键这类信息基本上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销量,这是稳定的利润。

年鉴投资报价

2、数据开放这么难:因为这要打破一些单位的稳定福利

开放数据,免费开放互联网平台上的所有数据,相当于直接切断这些部门的福利待遇。目前,许多这类单位必须自筹资金或部分自筹资金。这部分涉及到几百万的收入,对于一个事业单位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我读书的时候在农业部下属的一个事业单位,用属于单位的一栋楼的租金收入来支付单位的福利待遇,给单位的一些退休职工福利待遇。要知道这些机构报销比例都在90%以上,基本医疗不花钱。这只是农业部门,中国有很多统计出版社和各单位支持的出版社。与整个社会相比,数据开放是开放共享带来的一大好处。你觉得这样能带来多少成本?但是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这是一件大事。因为这些机构基本都是从事学术图书资料出版的,无法与商业出版社竞争,垄断数据资料的收入是一块稳定的蛋糕。

3、农业管理部门要改变利用数据优势来管理的习惯,注重信息的及时、全面的发布和预警

3.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改变利用数据优势进行管理的习惯,注重信息的及时、全面发布和预警

我们的农业当局善于利用信息的优势来指导决策,而不是让市场独立交易足够的信息。可以说这是政府部门决策的惯性,也让数据开放过程走的比较慢。美国农业部在数据开放方面做得很好。目前,美国政府开放了其数据网站,包含252,442个数据集,其中包括516个各种电子格式的农业数据集,可以提供数据接口并及时更新,大大减少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时间,人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数据应用和挖掘中的价值。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发布和应用系统也非常完善。我国是近几年才赶上的,开始发布主要品种供需平衡表。农业部网站上已经免费开放了少量数据。农业信息中心委托研发一些大数据平台,比如苹果的大数据平台,这些平台是政府自己使用的,不对外开放。我国在中国台湾做的最好。台湾农业部门每月会发布主要蔬菜、水果和粮食的生产情况,并发布供求预警,以便农民及时调整生产决策。回顾中国大陆,我想知道2017年和2018年中国种植和生产了多少大蒜,更不用说本月政府告诉农民有多少黄瓜,这个数字是多少,是多还是少。政府部门应建立更多的数据收集和发布系统,注重信息的及时全面发布和预警,让市场交易信息而不是为市场决策。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皮肤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