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玛塔坦克 浅析“阿玛塔”主战坦克(1)- 总体布局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4 16:07:42
分享:

要问当今世界上最强主战坦克是谁,大家可以争论半天,无非就是豹二A7、M1A2 SEP V3、99A排座次。

可如果问最新潮最拉风的主战坦克是谁,大家就不用争了,答案肯定是俄罗斯的“阿玛塔”。自2015年红场阅兵第一次亮相以来,“阿玛塔”的头上就围绕着诸多光环:全球第一种量产的四代坦克、第一种实用的无人遥控炮塔坦克、第一种设计时就整合了主动防御系统的主战坦克……很多曾经憧憬过的未来坦克概念仿佛一夜之间就在“阿玛塔”身上都实现了。

当然大部分赞誉都来自俄方,西方世界则普遍持怀疑态度:俄陆军还在不断采购T-72B3,怎么可能一步跨进四代坦克,“阿玛塔”空有一个前卫的外壳,装甲不行、炮不行、电子设备更不行……

> 红场阅兵预演中排在“阿玛塔”之后的就是T-72B3

两种矛盾的看法给“阿玛塔”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它到底是超越时代呢还是徒有其表呢?我们来探究一下。

“阿玛塔”其名

首先需要给它正一下名。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于叫“阿玛塔”主战坦克,但实际上它是整个车族的名称。“阿玛塔”是俄罗斯下一代模块化重型履带车辆通用作战平台,包括了T-14主战坦克、T-15重型步兵战车、T-16装甲救援车、2S35“联盟-SV”自行火炮,以及开发中的“终结者-3”坦克支援战车、BMO-2重型装甲运兵车、战斗工程车等,今后还会扩展应用到其它反坦克、防空和三防系统,将替换目前俄国陆军中繁杂的各类装甲平台,一统江湖。

> 48吨的T-15重型步兵战车,它的名字也是“阿玛塔”

> T-16“阿玛塔”装甲救援车,也被称为BREM-T

> 55吨的2S35“联盟-SV”152毫米自行火炮,同样采用全自动无人炮塔,载员仅2人

>“终结者-3”坦克支援战车设想图

“Armata”是古希腊语中“Arma - 战车”一词的复数,和“梅卡瓦”的希伯来语意思一样;它在古俄语中的意思则是14世纪的枪炮;而很多媒体都将其误称为“Armada -无敌舰队”。

这应该是世界上第二种量产的重型通用装甲平台。在此之前只有以色列采用“梅卡瓦IV”底盘改装出重达60吨的“雌虎”重型装甲输送车,在80年代中期还曾用“梅卡瓦I”底盘改装过“索尔塔姆”155毫米自行火炮,不过仅制造了2辆样车,平台通用化程度比“阿玛塔”低了很多。

>以色列国防军“格兰尼”旅13营的“雌虎”在戈兰高地进行训练

大多数国家采用的都是30吨级以下的中型通用平台,步兵战车、防空/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自行火炮、装甲救护车等共用底盘,比如美国在“布莱德雷”步兵战车基础上开发的AMPV车族,因为主战坦克实在太重,没法和其它车辆通用。

言归正传,这篇文章将只讨论T-14“阿玛塔”主战坦克。

整体布局

T-14在世界量产主战坦克中率先采用了无人遥控炮塔,炮塔尺寸得以大幅缩小;三人制车组并排乘坐在车体前部的隔舱化装甲座舱内,通过炮塔上的光学电子观瞄系统观察战场环境;炮塔吊篮之后是燃油舱,最后面是动力舱。

单看T-14自身,它的无人炮塔体积确实显得比例相当小,缩小了正面和侧面的投影面积,减少了中弹概率。但如果和其它坦克排列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T-14事实上非常庞大。

上图是一张著名的等比例对比图,可以看出左边的“阿玛塔”比右边的T-90MS要大出一圈,其车体长度达到8.677米,足足长了1.8米,可谓现代坦克之最。这多出来的长度大部分都被用在了乘员舱上,而且车体高度也相应增加了不少,显得很厚实。

> 和站在车边的俄军士兵对比,可以看出T-14车体的高度

T-14的主观瞄转塔在炮塔顶部高高凸起,上面还集成了遥控机枪,从而把车高拉到了惊人的3.3米,也是世界量产坦克中的第一,排第二的是坦克界著名的高佬 - 带有车长指挥塔的M60A3。在坦克设计师绞尽脑汁压低车高的今天,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 T-14和M1A2、T-90的三维模型对比

不仅仅是和紧凑的传统俄式坦克比显得大,和以身形庞大著称的当代西方主流坦克相比,T-14的车体长度、车高也都要超出很多:

看到这你一定觉得T-14的设计很失败,采用无人炮塔的初衷就是要缩小日趋庞大的炮塔体积,结果炮塔没小多少,车体却像吃了发糕粉一样膨胀了起来。车体过长对坦克的机动性、通过性、车体刚度、悬挂机构等等方面都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似乎得不偿失了。

在这我得替T-14说句公道话,俄罗斯采用无人炮塔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保护车、而是保护人。

沧海桑田,今天的俄罗斯陆军早已不是昔日睥睨天下的苏联红军了。在冷战的巅峰时期,苏联陆军拥兵200万,50多个坦克师、近150个摩步师共装备有6.5万辆主战坦克,滚滚钢铁洪流随时准备横扫西欧。那个时代苏联的坦克设计师不太考虑生存性、舒适性等“人”的问题,武器就是用来在战争中消耗的,简单实用,火力和机动性最大化就是最好的苏式坦克。

> 1981年9月举行的“西方-81”军事演习,参演兵力达到10万

而今天的俄罗斯陆军兵员只剩下35万,不到美国陆军的一半,甚至比印度、朝鲜还少,仅与巴基斯坦相当。现役坦克约2500辆,另有1.6万辆为储存状态,但大部分都是前苏联时期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状态相当差,经过升级也仍然和西方、中国的现役坦克存在很大差距,这在连续几年的俄罗斯坦克大赛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 2017年在俄罗斯同场竞技的96B和T-72 B3

别看坦克总数不算少,分配到4大军区后每个军区也就几百辆,对国土广袤的俄罗斯来说真的是杯水车薪。俄军全部11个陆军集团军,东部军区下辖5个,剩下3个军区各只有2个,一个军区的总兵力也就6-8万,和中国一个新编集团军差不多,只能保障重点方向最低限度的攻防能力。

> 俄罗斯四大军区分布,红色方块是军区总部所在地,橙圈是集团军驻地,篮圈是舰队司令部驻地

坦克数量少,能开坦克的人更少。第一次车臣战争俄军坦克部队在格罗兹尼的惨败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糟糕的经济形式和军队现状使俄罗斯的年轻人普遍不愿意参军,更不愿意当艰苦坦克兵。

> 在格罗兹尼被击毁的T-72

另一方面,坦克兵已经成为陆军中技术要求最高的兵种之一,需要经过大量的培训和演练才能熟练掌握新型坦克所配备的大量精密现代化火控、通信、武器设备。培养一个合格坦克兵的代价变得越来越高昂,不再像卫国战争时期从集体农庄里找个拖拉机手就能胜任。

因此“人”的因素已经成为俄罗斯陆军高层和坦克设计师不得不优先考虑的问题,坦克打坏了还能抢修或者补充,车组损失了则难以承受。这点和以色列的情况很像,“梅卡瓦”的设计思想就是把保护车组乘员放在第一位,而T-14比它走得更远。

> 把乘员防护做到极致的“梅卡瓦4”

要提高对坦克乘员的保护,基本上就是3种途径。

一是加强装甲。常规有人炮塔坦克的乘员组大部分都是待在炮塔里的,随着反坦克弹药的穿甲深度越来越大,坦克炮塔也得越做越大,增厚主装甲不够就再堆上一堆附加的反应装甲,最后催生出“挑战者2”这样的陆地恐龙。

巨大的西方式炮塔看着威风凛凛,实际上对炮塔驱动系统、坦克动力系统、行动机构都带来沉重负担,65吨已经达到了现代坦克能够承受的上限,而反坦克弹药的潜力仍然在继续增长。

二是采用主动防御系统,依靠毫米波雷达发现来袭弹药,发射杀伤弹主动拦截。这样的想法固然非常前卫,理论上连轻型装甲车辆都可以对抗重型反坦克弹药的打击,但是目前的主动防御系统还不够成熟,拦截成功率不高,备弹量也太少,对付游击队一类的巷战偷袭还行,大规模正规作战中面对各个方向蜂拥而至的多种来袭弹药还无法招架。因此现阶段主动防御系统还只是作为一种补充防御手段,无法替代厚重主装甲的被动防御。

三是降低乘员高度,把乘员全部藏到车体内部。在枪弹横飞的战场上,降低高度是保命的最佳方式,步兵遇到突袭都会立即卧倒,以有效降低被击中的概率,坦克也一样。看下图坦克不同高度部位的中弹概率分布:

这是美国陆军以车高最大的M60为例所做的分析型,炮塔的中弹概率是65%,1.7米以下的车体上部为33%,1米以下的车体下部则只有2% - 这也是绝大多数坦克的负重轮没有装甲保护的原因,因为中弹概率几乎不存在。

左侧是以M60车体为基础假设的无人炮塔改进型,可以看到即使不加强车体防护,乘员高度降低到车体以内后,被命中概率也将立刻降低近2/3。这样高效的防御力提升是有人炮塔坦克无论如何改进也达不到的。

T-14综合运用了上述3种途径,总体设计非常成功。世界各国量产的坦克中只有著名的瑞典Strv 103无炮塔坦克能实现比T-14更低的乘员高度,但它是以完全牺牲火炮射界为代价,和T-14的攻击力不可同日而语。

> S型坦克的车体高度只有1.9米,战斗全重46.8吨

西方各坦克大国并不是不知道降低乘员高度的好处,事实上他们早就研究过无人炮塔的布局。美国在80年代曾试制过M1 TTB,它的外型和去掉炮塔外壳的T-14几乎一模一样,同样采用苏联风格的底仓盘式自动装弹机,在没有更换火炮和车体装甲的情况下大幅降低了车重。

> 停放在本宁堡的M1 TTB样车

> M1 TTB的无人炮塔自动装弹机和3人制乘员舱

英国、法国、德国也都探讨过类似的无人炮塔方案,但最后都因为各种技术、战术和政治原因而放弃。当然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冷战的结束,现有主战坦克已经足够先进,不用再费钱费力开发新一代坦克了。

>M1 TTB下马后,它的自动装弹机被应用于M1128斯崔克机动火炮系统

> 左、右分别为“勒克莱尔”的常规和无人炮塔构型,中间为AMX-30坦克。“勒克莱尔”在设计阶段至少有3个无人炮塔方案:AS-12/22/32。

各个国家的军事建设首先得符合自己的国情和国家战略,不要老是嘲笑俄式装备的傻大黑粗,奉行大陆军主义的俄罗斯对坦克的理解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深刻的。以扩大车体为代价换来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坦克乘员防护能力,这笔买卖对今天的俄罗斯陆军来说是很划算的。

T-14的车高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瞄转塔带来的,看本文的第一张图片,豹2A7和M1A2 SEP V3在加装了无人遥控武器站以后高度也增加了很多,至少半米。在如今正规野战的可能性很低,城市巷战、小规模特种治安作战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车高以增强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机枪射手的安全性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妥协之举。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车体庞大,T-14的战斗全重只有48吨,比60吨朝上的西方重型坦克要轻盈很多,和小了一大圈的T-90MS一样重!这样高效的减重设计大部分都是拜无人炮塔所赐。因为采用了新型1500马力发动机,它的单位功率据说高达31马力/吨,最大时速达到90公里!

你可以说它是虚胖,但在保持防御力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战斗全重、提高单位功率和机动性,这不正是坦克设计师梦寐以求的目标吗?所以从总体布局来看,T-14无疑是非常先进的,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引领了坦克发展的潮流。其它坦克大国要研发新一代主战坦克以突破第三代坦克的瓶颈,基本上也都会遵循这一总体思路。

后面几篇我们将细品一下T-14各部分的设计特点,包括炮塔、火炮、车体和动力系统。


相关文章:

“挑战者”的挑战

“挑战者”的挑战

“挑战者”的挑战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