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怎么平定的 (安史之乱揭秘)平定河曲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8 14:19:29
分享:

夏州都督府故址

叛军占领长安,所属的同罗、突厥部队驻扎在长安禁苑里。至德元载秋七月二十二日甲戌,这部叛军发生哗变,大约五千余众在突厥酋长阿史那从礼的率领下,盗取厩马逃出长安,逃往朔方,准备联合当地胡人,在河曲一带割据自立。

同罗、突厥部队是叛军中的精锐,在六月的桃林之战中,就是同罗骑兵在关键时刻对哥舒翰部队完成了致命一击。他们的叛逃对长安的叛军是一大损失。当时肃宗朝廷刚刚在灵武成立,兵微将寡,听到这一消息,很多大臣都很忧虑,怕叛军逃到朔方后威胁灵武安全。但肃宗却认为,可以试着招降这股叛军,使敌为我所用。于是派人去招抚,果然有不少叛军投降过来。余部在阿史那从礼带领下,逃到了河曲。

河曲,是由黄河由西、北、东三面围绕的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北缘组成的广大地域。其南界大致以白于山脉为标志。往北,经阴山山脉的孔道可达蒙古高原,往南可达京都长安,是南北交通的要冲,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河曲地区属于关内道,在军事防务上归朔方节度使管辖。帝国在此共设置了四个都督府,即灵州都督府、夏州都督府、胜州都督府、丰州都督府,俗称河曲四府。

河曲北面毗邻蒙古高原。高原中部,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以沙漠为界,以北地区称为漠北,以南地区称为漠南。自隋迄唐,相当长一段时期,大漠以南以北居住着突厥人,大漠以北居住着铁勒诸部。

铁勒人,其祖先是秦汉时期的丁零人,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作敕勒,又称高车。南北朝时期,铁勒诸部分布在南临大漠、北至贝加尔湖周围、东达黑龙江上游、西达阿尔泰山的地域,受柔然汗国的役属。自突厥于公元552年崛起于金山、吞灭柔然汗国后,漠北铁勒诸部又被突厥汗国役使,铁勒诸部遂为后者的属部。隋代以后,铁勒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族群,共有四十余个不同名称的部落。据《资治通鉴 唐纪八》记:

初,突厥既强,敕勒诸部分散,有薛延陀、回纥、都播、骨利干、多滥葛、同罗、仆固、拔野古、思结、浑、斛薛、结、阿跌、契苾、白霫等十五部,皆居碛北,风俗大抵与突厥同。薛延陀于诸部为最强。

唐初,铁勒人臣服于东突厥汗国。太宗时期,在与突厥的争战中,唐朝采取了远交近攻战略,册封了铁勒部落中最强的薛延陀部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以其统领铁勒诸部,共同对付突厥。贞观四年,唐朝出兵漠南,俘获了突厥颉利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高宗永淳元年,突厥势力再度兴起。突厥人阿史那骨咄禄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建立后突厥汗国。武后执政时期,后突厥默啜可汗多次率众南侵,成为唐朝北方大患。到了玄宗时期,铁勒回纥部逐渐强盛。天宝三载,回纥击破拔悉密,酋长颉利吐发自称骨咄禄毗伽阙可汗,唐朝册封其为怀仁可汗。天宝四载,怀仁可汗击杀后突厥白眉可汗,传首长安。后突厥汗国无可奈何花落去,回纥汗国成了高原的新霸主。

开元二十九年亚洲北部形势图

蒙古高原频繁的战事也激发了人口的流动。从贞观四年灭东突厥开始,突厥诸部、昭武九姓胡、漠北的铁勒诸部落不断翻越阴山山脉进入河曲地区。这些人口中有战争俘虏,也有主动南下内附的游牧部族。这些牧民被以部落为单位安置在专门为其设立的羁縻州府中。其中,灵州都督府除管辖灵、盐两正州外,管辖有七个羁縻州。夏州都督府除管辖夏、银、绥、宥四个正州外,还管辖九个羁縻府和一个羁縻州。夏州都督府辖下的宥州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正州,它的前身是六胡州,安置着突厥降户中的昭武九姓胡。

肃宗灵武即位,回纥、吐蕃相继派来使节,提出派兵帮助唐朝平叛。两个邻国能在这一非常时期主动伸出援手,对唐朝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两个邻国的援助肯定需要大唐付出相当的回报,大量的战利品和赏赐自不必说,唐朝还需要付出一些更重要的东西。吐蕃是大唐西南方的强国,与唐朝长期处于时战时和状态。安禄山叛乱爆发以后,随着河西、陇右部队的大量内调平叛,唐朝西北边防空虚,吐蕃已经对河西、陇右之地虎视眈眈。如果唐朝同意吐蕃发兵助战,下步肯定就要在领土上作出让步。这一点对肃宗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回纥远在漠北,与唐朝之间有戈壁沙漠相隔,两国不存在领土纠纷。但是,回纥也有它的小九九。贞观二十年太宗在漠北设立羁縻州府时,回纥部被设为瀚海都督府。玄宗执政时期,回纥逐渐强盛,但名义上仍属唐朝的藩属国。回纥这次主动请出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将两国关系作一番调整,从藩属国与宗主国关系调整成正常的国与国关系。两国关系调整后,也意味着唐朝承认回纥在蒙古高原的霸主地位,回纥可以名正言顺地统治原先臣属于唐朝的铁勒甚至突厥诸部。当时的形势,唐朝已经是国力衰微、内乱蜂起,自顾不暇,而回纥风头正劲、如日中天,两国关系的调整是迟早要来、大势所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两国能够达成一致。当然,回纥出兵主要还是对金银财物、牛羊牲畜甚至人口等战利品的渴望。对此唐朝是有清醒认识的,《旧唐书 回纥传》中记载了唐人对回纥人的评价:

人性凶忍,善骑射,贪婪尤甚,以寇抄为生。

引入回纥人入唐平叛就要做好被割韭菜的准备。在这个问题上相信肃宗心中是有过犹豫。但是,如果不同意回纥入援就会带来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回纥位于帝国的正北方,往南既可以援助唐朝,也可以毫无阻碍地进入叛区,与叛军联合。如果唐朝不接受回纥,回纥可以反身与叛军联合来打唐朝,那时候麻烦就可大了。所以唐朝必须尽快地将回纥拉过来。

经过反复权衡,肃宗接过回纥递过来的橄榄枝。至德元载九月,肃宗封邠王守礼之子李承寀为敦煌王,令他带队出使回纥。对于这次出使,唐朝政府非常重视。当时,效力于朔方军的原铁勒仆固部首领歌滥拔延的曾孙仆固怀恩正带兵在河曲平叛,肃宗将其调回,令其护送承寀出使回纥。

回纥可汗的牙帐位于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畔的黑城子。承寀一行由灵武出发,沿黄河西岸东北行,经西受降城翻越阴山北行,由鸊鹈泉进入戈壁沙漠,再往西北到达回纥可汗牙帐。

李承寀出使路线图

此时怀仁可汗已死,在任的是其子葛勒可汗。面对远道而来的唐朝使节,葛勒可汗承诺出兵助唐平叛。此外,还将其女嫁给承寀。

关于这次出使,《新唐书 回纥传》记道:

肃宗即位,使者来请助讨禄山,帝诏燉煌郡王承寀与约,而令仆固怀恩送王,因召其兵。可汗喜,以可敦妹为女,妻承寀,遣渠领来请和亲,帝欲固其心,即封虏女为毘伽公主。

承寀与回纥可汗女的婚事肯定不是如上引文所言是可汗的即兴安排,而是双方为下步更进一步的亲善所特意安排的一道开胃菜。

承寀是邠王李守礼之子,章怀太子李贤之孙。史书上对守礼评价可谓惨不忍睹,说他:

才识猥下,尤不逮岐、薛。多宠嬖,不修风教,男女六十余人,男无中才,女负贞称,守礼居之自若,高歌击鼓。

守礼德才无足可道,但有一项长处,就是生育能力奇强,居然生了六十多个子女。这些子女绝大多数不成器,史书上有记载的只有三个,除了承寀,另两个分别是广武郡王承宏、嗣邠王承宁。其中承宏是开元初受封广武郡王,承宁是天宝初嗣邠王。按照唐代亲王继承制度,亲王嫡子封郡王,其余众子封郡公。根据这一规定,邠王守礼诸子中,广武王承宏、嗣邠王承宁为嫡子无疑。承寀是在此次出使之前被突击加封为敦煌郡王,在此之前应当为郡公爵位。据此可以推知,承寀是邠王守礼的庶子,只是为了与可汗女和亲提高身份才有这次受封。而那位入唐后被封为毗伽公主的可汗女,新唐书上说她其实是可敦的妹妹、葛勒可汗的小姨子。但无论是可汗的小姨子还是亲生女,所处的地位要比承寀高。可见,这次和亲唐朝还是花了一番心思,动了些小手脚。

采寀此次出使最大的成果就是回纥的出兵,而且很快就付诸实际:回纥出兵越过沙漠戈壁,助唐平定河曲之乱。

这是乍看起来非常没有必要的一次发兵助战。当时郭子仪已经在天德军集结朔方部队对同罗、突厥叛军发起攻击并取得了胜利。以朔方军的战力,平定河曲之乱不过是牛刀小试,根本没必要回纥部队远度朔漠来助一臂之力。在此情况下,唐朝依然邀请回纥发兵助战是有着更加深远的政治考量,那就是唐朝意识到河曲地区的胡人与回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被回纥利用作为其在唐朝北部边疆代理人的可能。而以敌制敌向来都是我大唐的专利,为了不让这项专利被胡人窃取去,唐朝很有必要邀请回纥共同对河曲用兵,以讨伐叛胡的名义让回纥人的刀染上河曲胡人的血,从而彻底断绝以后岁月里回纥人与河曲胡人联合的可能。也就是说,这次画蛇添足式的出兵作为回纥人在参与唐帝国内部纷争之前所要交的一份投名状,是非常有必要的。

让我们再次将视野拉回到河曲战场。

河曲战事图

至德元载九月,叛将阿史那从礼“说诱九姓府﹑六胡州诸胡数万众,聚于经略军北”。

关于六胡州,前面已经讲了就是宥州,大约位于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管昭武九姓。而九姓府,一般认为是为铁勒九姓移民设立的羁縻府的统称。夏州都督府辖下有九个羁縻都督府,其中有四个管铁勒部落,所谓的九姓府大概就是指这些羁縻府。

唐朝方面,肃宗派出了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所部朔方军扑灭这股叛乱势力。郭子仪得令后,即驰赴天德军,调动朔方部队由北往南向集结于经略军的叛军发起攻击。双方打了没多久,就出现了非常微妙的一幕——唐军与叛军打默契战。原来朔方军中有相当一部分官兵为铁勒胡人,而阿史那从礼叛军中的同罗骑兵也是铁勒胡人。这些原属同一部族的对手在战场上相遇,彼此心照不宣,都不想下死手打,搞得郭子仪有点没辙。但是转机很快就出现了。有一次,左武锋使仆固怀恩之子仆固玢带兵与叛军作战,战败,仆固玢随即投降过去。不久,又大摇大摆地跑了回来。仆固怀恩大怒,“叱而斩之。”这一举动把原先打假仗的军人们一下子镇住了。再次对阵,朔方军无不以一当百,遂大破同罗。

战败后,阿史那从礼叛军往东北胜州方向逃窜。郭子仪率朔方军往东北,过黄河,到达中受降城。十一月初八日戊午,回纥援军与唐军在中受降城西北的呼延谷会师。十一月十一日辛酉,唐、回纥联军与叛军在胜州的黄河北岸展开决战,联军大胜,杀敌三万,俘虏一万,河曲全境底定。之后,郭子仪率军渡过黄河,屯兵洛交郡。

最后,讲一个《新唐书 回纥传》记载的唐与回纥于呼延谷会师时的小插曲:

于是可汗自将,与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合讨同罗诸蕃,破之河上。与子仪会呼延谷,可汗恃其强,陈兵引子仪拜狼纛而后见。

狼纛即狼头纛。据《通鉴考异》记:“突厥之先,狼种也,子孙为君长,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本也。”只有可汗牙门前才能立这种纛。如果有郭子仪在呼延谷拜狼头纛这件事,就意味着葛勒可汗亲自率兵进入大唐境内助战。但是,其他史料并不支持可汗亲自入援的说法。据《旧唐书 郭子仪传》记载,此次带兵入援是一位名叫葛逻支的回纥首领。在至德二载唐朝册封葛勒可汗为英武威远可汗的册文中,关于可汗的功绩这样说:

安禄山窃弄边兵,暴乱函夏,诱胁戎卒,毒蠹黎人。而可汗感激,义动天地,爰命叶护,统率锐帅,叶赞官军,驱除凶逆。或掎其足,或角其首,一旬之内,雍洛扫清。

文中根本就没有提到可汗至德元载带兵入援的事。如果有的话,肯定要浓墨重彩记一笔。这位可汗乾元二年就去世了,在位期间,很有可能没有迈入大唐疆域一步。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