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书阅读 读整本书 ▏必读文学《草房子》知识清单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8 08:12:06
分享:
小学生作文今天

文学导图知识清单

《草房子》

作者:曹文轩

一、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省盐城市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主要作品有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长篇小说:《埋在雪下的小屋》《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天瓢》、《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大王书》等。

二、故事梗概

一九六二年的一天早晨,一个文弱沉默的女孩儿在白发苍苍的外婆带领下,怯怯地走进了油麻地小学那一片黄灿灿草房子,也第一次走进了桑桑的视野──她们是来找桑桑的爸爸校长桑乔,想把女孩儿转到油麻地小学来读书,桑乔答应下来,从此,桑桑班上有个名叫纸月的新同学。 

纸月的到来,已开始就伴随着她的身世之迷,人们只知道她母亲生下她以后,父亲则一直在窃窃议论中若隐若现……可纸月纤弱文雅、善解人意,很快便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而桑桑更是时常做出一些莫名其妙又引人瞩目的举动来。

这天,他突然心血来潮,穿着厚厚的大棉袄,在骄阳似火的操场上招摇起来,引起了众人的围观,正在得意之时,校园里出现了一道新的风景线,天生秃顶的同学秃鹤破天荒地戴着一顶白色的太阳帽走来了,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全被吸引了过去,满头大汗的桑桑反而被冷落在一边。

接着,学校又开始为全公社文艺会演排练节目,纸月顺利地当上了女主角,而满环信心的桑桑只充当了男主演的B角,A角偏偏又是桑桑一向不服气的班长杜小康。

课间,杜小康拉着纸月在温习节目,秃鹤等人跟在一边凑热闹,眼热的桑桑存心捣乱,一把摘掉了秃鹤的帽子,挂在高高的大风车上,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爸爸桑乔勃然大怒,吓得桑桑没敢回家,在芦苇中的小船上躲了一夜,结果,桑桑被取消了参加全区小学校会操的资格。 

被排除在会操行以外的还有秃鹤,原因是桑乔担心他那颗亮闪闪的秃头会影响会操队伍的齐整形象,同病相怜的两个人只能在后山上远远地看着洋溢着欢声笑语的校园。

秃鹤长期以来被压抑的反抗性终于爆发了,他绝然地占据了挂着大红幅的主席台,眼看上级领导就要到了,情急中,班主任蒋老师只好答应他参加会操,条件是必须戴上一顶帽子。

会操开始了,油麻地小学整齐的动作博得了主席台上的频频点头,可校长桑乔终于没能笑到最后,队列中的秃鹤突然摘下帽子远远地扔去,任他的秃头在阳光下滑稽地闪闪发亮,领操的女孩儿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一时间,整个操场乱了起来,油麻地小学到底丢掉了连续两年的第一名。 

秃鹤成功地还击了对他尊严的种种侵犯,可他付出的代价是同学们对他的进一步孤立:至于桑乔,他把为油麻地挽回荣誉的希望,全都寄托在文艺会演上了,可他的得意门生们在彩排中就被一片起哄声轰下台来,他们犯了一个小小的疏忽,演坏蛋杨大秃瓢的王小小竟有一头浓密的黑发!而王父又绝不同意儿子像囚犯一样剃个光头。无奈中,桑乔只好打起儿子桑桑的主意,可桑桑又坚决不演坏蛋,正在这时,柳暗花明,蒋老师发现了一张纸条,秃鹤主动要求担任这个角色。 

汇演如期进行,秃鹤不负众望,一出场就博得了满堂喝彩!而油麻地的另一个节目,由蒋老师和村姑白雀演出的《红菱船》却被迫撤下,原因是白雀的父亲不让她跟暗中相恋的蒋老师见面。

于是,桑桑充当起一个新的角色,为蒋老师和白雀姐传递书信。终于有一次,桑桑不慎丢失了白雀姐的回信,而这信偏偏又十分重要,因为白雀父亲正催逼她嫁给别人。热恋中的双方都在苦苦等待着对方的回音,可桑桑偏偏没敢说出事情的真相,于是猜疑和失望越来越浓,终于白雀被迫坐上了大红花轿,把绵绵遗憾沉甸甸地留在了桑桑童稚的心头。 

一桩偶然事件让爸爸桑乔走进了故事的中心,阿恕当众一语,石破天惊!桑乔是纸月的爸爸!一直若明若暗的纸月身世之谜似乎水落石出了,只有桑乔自己心中依旧坦然,依旧一如既往地关照着孤女纸月;不久,纸月相依为命的外婆过世了。从此,纸月一如她悄然出现一样,又悄然从油麻地消失了。 

杜小康家境富裕,又是班长,一直是桑桑的明争暗斗的对象,最让孩子们垂涎的是,他还拥有油麻地唯一的一辆旧自行车。

这一天,连桑桑都没能抵抗住,跟杜小康在麦场上骑起了自行车。累了,饿了,两人烧红薯吃,结果引起一场大火。翌日,当桑乔在全校大会上查找肇事者时,杜小康挺身而出勇敢地承担了全部责任,又一次无心地把桑桑置于悔恨交加的尴尬境地。

不久,杜家出了事,家道中落,杜父大病一场,杜小康含泪辍学,跟着病弱的父亲离开油麻地去放鸭子、摆小摊,在生活的艰辛与贫困成熟起来,但他心里却时时刻刻都怀念着油麻地小学的同学们。 

亲眼看见衣衫褴褛的杜小康在校门外摆小摊,桑桑心里很是难过,便偷偷把桑乔珍藏的奖品笔记本拿出来,为杜小康抄写课本。视荣誉胜过生命的桑乔不知就里,狠狠地揍了他一顿。

一时间桑桑昏厥过去,其实桑桑真的病了,一场恶疾已悄然临身,使他也在同学们留恋的目光中离开了课堂。桑桑的病唤起了桑乔的舔犊之情,从此,这位好老师、好校长开始学着去做一个好爸爸,无论风里雨里,他背着儿子走遍城市乡村,求医问药,他发誓要让儿子的人生之路走得长长的…… 

上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卖茶老人的一贴良药让桑桑生命之火重又燃烧起来。在中药店抓药时,桑桑意外地看见纸月被一个满脸慈爱的高个儿男人领上了远航船,桑桑认定,那男人一定是纸月真正的爸爸!他追叫着纸月,却又停下了脚步,眼看着那艘轮船载着纸月和她的幸福走远了,这匆匆一瞥便是纸月给油麻地男孩桑桑留下的最后记忆……

三、人物形象

1.桑桑

在油麻地,桑桑算得上是个幸福的孩子,父亲是校长,妈妈是普通农民,还有个可爱的妹妹,一家四口就住在学校。

桑桑和大多数同龄孩子一样顽皮,天真好奇:用家里的碗柜做“高级鸽笼”;用蚊帐打鱼虾;夏天看到捂在棉套里的冰棍,自己也穿大棉袄……桑桑的这些举动让人忍俊不禁,这恰恰是他的可爱之处。桑桑勇敢,讲义气:当他看到刘一水等人欺负纸月时,他非常勇敢地去解救纸月。

桑桑还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杜小康家落败后,桑桑仍然让把他当做好朋友;没人敢靠近细马,桑桑却愿意与他为伴;人们抵触秦大奶奶,他却和秦大奶奶相处的很好,秦大奶奶去世了,他会非常伤心,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桑桑是个小英雄形象。

2.秃鹤

秃鹤其实是叫陆鹤的,因为他的头是秃的,所以同学们都叫他秃鹤,在小时候秃鹤感觉自己和别人不同是非常骄傲的,到了三年级的一些事情让他知道同学们对他的可能是嘲笑。

写秃鹤的时候作者用自己的碗柜给鸽子做住处、用家里的蚊帐做渔网捕鱼和在夏天穿着棉袄在学校逛以博取同学们的关注这三件事引起了我们的主人公桑桑,也因为桑桑的调皮,秃鹤和同学们有了对立的情绪,情绪终于在学校会操这件事上爆发了,会操因为秃鹤的要求,会操秃鹤也参加了,但发生了一些不好的意外,导致秃鹤受到了全校同学的抵制,所有的同学都不和他玩了,在分学习小组的时候也没有人愿意和秃鹤一个组。

秃鹤和同学们关系的转折点就是在春节学校文艺汇演上,油麻地小学排练的是《屠桥》,里面有伪军连长是个秃子,于是这让校长和老师们都非常头疼,于是秃鹤就推荐了他自己,秃鹤的表演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台下掌声不断,于是秃鹤和同学们的关系就变了。

3.细马

细马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他感觉到了被别人排挤,无法适应新的生活。在新的生活面前,他选择了逃避。他拒绝和同学交谈,选择了与羊为伍,开始了自己的放养生活。

但是孩子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与同伴交流的。当他能听懂当地的方言时,他用笨拙的“骂人和打架”,希望得到别人的“招惹”,以泄他对在教室里读书孩子们养的嫉妒。虽然他本能的抵触他的养父养母,计划着有一天逃离这个地方。当养父母家的房子被水淹没后,养父病逝后,养母受不了一连串的打击疯了后,细马毅然地挑起了这个家,承担起了照顾养母的责任。

四、艺术手法

作品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荡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越淡漠的当今世界中,也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

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种既是孩子喜爱也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

《草房子》的温情触及宿命、悲剧、死亡等形而上的母题,也可以在宁静、高雅的风气中抵达哲思的深度。作品中悲悯情怀的阐发是与悲剧性杂糅在一起的,作品的主要人物诸如桑桑、秃鹤、纸月、细马、杜小康、蒋一轮、白雀、温幼菊、桑桑的爸爸、秦大奶奶等人无不经历过人生中无法逾越的藩篱和沟壑。

他们承担的或许并不是那种彻底的、撕裂的悲剧,而“是一种深蕴的、无声的,却又是震撼人心的日常命运悲剧和心灵悲剧,吻合传统的蕴藉、敦厚、含蓄的美学风韵。

在他用‘感性的、直觉的、整体把握的和审美的方式构筑的悲剧世界中,我们看到了悲剧后面的温情与美丽”。

《草房子》中最动人的悲剧是爱的苦涩与幻灭。蒋一轮与白雀因为排演小戏《红菱船》而擦出爱的火花,无奈因为白雀父亲的反对,他们只能依靠桑桑这个机灵的小信使暗寄情笺,桑桑在月光下摇着大船将一对才子佳人荡进芦苇深处时的情景又是多么富有诗意。

这段苦恋经历了桑桑“丢信”的误会、白雀遇到谷苇后的迷失,在蒋一轮结婚后,它仍然没有完全破碎,鸿雁传情的故事仍在重演。在蒋一轮凄楚的笛音、白雀脱俗的秀美以及月朦胧鸟朦胧的芦苇丛中奏响的这段爱情小调注定是场悲剧。

作者将悲悯、爱抚的眼光投注到每一个参与者的身上,知道隐情后的蒋妻终日以泪洗面,“瘦如白纸”,蒋一轮扶着妻子到田埂上吹笛,只是不知道那笛声究竟为谁而鸣,白雀远去江南将一包信件留给了桑桑,而桑桑在这场波澜中隐约初识了关于爱、关于幻灭的隐痛。

《草房子》格调高雅,展现在许多个方面:一个诗化的主题、一些干净而优美的文字、心灵圣洁的女性形象、一种不同流俗的精神境界,但最主要的方面,却竟然是风景。

例如,“油麻地小学是一色的草房子。十几幢草房子,似乎是有规则,又似乎是没有规则地连成一片。它们分别用作教室、办公室、老师的宿舍,或活动室、仓库什么的。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之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

这些安排,没有一丝刻意的痕迹,仿佛是这个校园里原本就有的,原本就是这个样子……草房子不是用一般的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用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的。

那些生长在海滩上的茅草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掩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的都长得很有韧性……这一幢幢房子,在乡野纯净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朴来。

而当太阳凌空而照时,那房顶上金泽闪闪,又显出一派华贵来。油麻地的草房子美得精致、美得纯粹”。它确实像作家用文字描绘出来的风景画镶嵌在故事中,散发着纯淡、恬静、神奇的光芒,使人不禁身陷一种轻松、愉悦的情绪氛围中。

再比如“那隐藏于深院中的浸月寺,四角翘翘,寺后有几丛竹林,几株高树,寺前有棵苍虬的古槐,风起时挂在四角的风铃则丁当作响。里面藏着一个年轻英俊的儒僧,和一段凄凉、绝美的爱情传说。有一个叫纸月的女孩经常来这里,跟着这个僧人习字吟诗”,这样的情和景,怎么说来都是一副令人沉醉的诗画。

《草房子》的风景描写,不仅仅是美的调和剂,也是在展示一部自然的圣经。“自然与人从根本上具有生命的同质性,甚至高于人的生命,它蕴藏着有关生存、灵性的大智慧,人的很多思想、行动皆是由自然的启发而生成。我国古代艺术的精粹无不与自然结缘:诗词歌赋中的阳春白雪,江南园林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中国画的淡墨清竹、山水写意;古今中外的很多小说家也都是风景画的大师:契柯夫、蒲宁、屠格涅夫、川端康成、沈从文、废名、汪曾祺等”。

风景的作用除了营造氛围、孕育美感之外,在参与小说的精神建构的过程中,始终举足轻重。“阳光照着院子里的一棵柿子树,树叶就将影子投在了院地上,无风时,那枝叶的影子很清晰,一阵风,就把影子摇乱了,乱得晃人眼睛。风掠过枝头,总是那番单调的沙沙声。”

五、语言特点

 一、人物的语言特点及性格差异 

 1.桑桑。

小说中桑桑机灵好动,活泼可爱,作者在描述桑桑时用词生动贴切,细致地再现了桑桑的性格特征。文中用了很多篇幅展现桑桑善良的性格特点,比如,看到鸽子只能钻墙洞过夜或孵小鸽子时,桑桑把家中的碗柜改造成四层的鸽子笼。

小说通过作者的口吻再现了桑桑的性格特征,极少有直接引语,即使这样,也不难总结出以下语言特点: 重复用词,突出人物个性。

“桑桑就是桑桑”,该句在小说同一段落中反复出现两次,正如“我就是我”一样,强调了桑桑性格上的与众不同,也为后续描写桑桑的独特作铺垫。

比如,为了建造鸽笼,不惜锯了家里唯一的碗柜;为了捞鱼,不惜剪短父母的蚊帐,将其变成渔网;又因突发奇想,即使在三伏天,他也穿着冬天的棉服在校园里出尽了风头,再后来,为了穿上刚做好的新衣,不惧严寒,在河里洗澡……这就是桑桑的固执,一句“桑桑就是桑桑”将他独特的固执性格描写得恰如其分。 

2.杜小康。

“红门”里走出来的杜小康是小说中一个独具特色的人物。杜小康一开始是全村人羡慕的对象,和老师同学相处融洽,是所谓的“三好学生”,即学习好、性格好、有能力。遭遇变故后的杜小康也曾一度陷入孤独,但杜小康毕竟是杜小康,“他不能怜悯自己,更不能让其他人来怜悯自己”,他用夸张的虚荣维持着自己的快乐。

在父亲带他想重新找回财富而远到千里之外养鸭,后又惨遭损失后,杜小康从孤独与虚荣中走出,变得坚强、阳光、独立与自信,成为油麻地师生敬佩的对象。

从对杜小康的描写中,总结出以下语言特点: 

利用对比,写出不同。对杜小康的描写,作者大多用的是对比,即比较他和其他孩子在穿着、行为、语言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凸显出杜小康的高大。

其实,从“小康”二字上也很容易看出,杜小康是富足的,在家庭遭遇变故前他的生活富足,到最后精神上的富足,其中有一段中講到,杜小康和桑桑一起玩耍时不小心烧着了一堆稻草,引起火灾,后杜小康大胆承认自己的过失,而桑桑始终不承认,这里主要是把桑桑和杜小康一起比较,进一步显示杜小康的高大。

描写杜小康家庭落魄时,作者也是用的对比,如时值深秋,到处都是收获,“蒸蒸日上的红门人家,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另一番境地里”,对比修辞手法和“竟”“忽然”两个词语在此强调变故的突然。

整个描述杜小康的篇幅都是在进行对比,而所有的对比都在强调杜小康因为生活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以及他的性格成长经历。 

3.秃鹤。

秃鹤本名陆鹤,因头上“寸草不生”,因此得名“秃鹤”,常成为小伙伴们取笑的对象。小时候,陆鹤并不太在意自己的秃头,反而将其作为与其他小伙伴交易的对象:让别人摸一次以换得自己想得到的诸如橡皮或铅笔之类的好处。渐渐地,陆鹤意识到“秃”是一种缺陷,经过擦生姜、戴帽子等一系列尝试后,他发现并不能改变“秃”,也无法停止小伙伴对他的嘲笑,他决定不再戴帽子,而是直面自己的这种“缺陷”。

那小说中作者是怎么用细腻的语言描写秃鹤这种先自卑后自信的性格呢? 

小说中的秃鹤,淳朴、可爱,自尊中隐隐透出因秃而来的自卑。从小说中秃鹤的话语里,不难品出其倔强的性格,在被桑桑等同学的一系列嘲弄后,秃鹤直面自己的生理缺陷,倔强地告诉人们:我就是个秃子,我没必要瞒着任何人,所以他发誓再也不戴帽子,即使寒冷的冬天,其他人都戴上帽子,他仍然固执地秃着头。

也正因为秃,秃鹤刚开始变得自卑和愤恨,甚至想要报复他人,当他成功地报复了整个油麻地小学师生后,他受到了所有人的冷落,报复成功的快感被孤独取代。

他一直寻找讨好他人的机会,一直到学校的文艺汇演,秃鹤出演“秃班长”,经过刻苦排练后,为油麻地小学赢得了名誉,也为他找回了原本喜欢的班集体。

演出结束当晚,秃鹤放声大哭,哭声中透露的是委屈、心酸、孤独以及战胜孤独的坚强。

下面一起看看小说中描写秃鹤性格的语句特点: 

善用祈使句。

“不,先把肉给我。”一个“不”字,反映出秃鹤语气的坚定不移。“先把肉给我”,这一祈使句表达了秃鹤对屠夫丁四的命令,再次反映了秃鹤的倔强。

类似的句子,小说中反复出现了几次,如“不,是桑桑让人干的”,“不,我要参加会操”。 

巧用对比句。

“他用手摸了摸头,一脸沮丧地朝河上望着,水面上,两三只羽毛丰满的鸭子,正在雨中游着,一副很快乐的样子。”这句话中,秃鹤的秃和鸭子的丰满形成鲜明对比,鸭子的快乐加重了秃鹤沮丧自卑的心理负担,以至于秃鹤用瓦片接二连三地砸向鸭子。 

多用重复句。

描写秃鹤的倔强时,作者除了用祈使句,还用了重复句,其中重复最多的是“我要参加会操”,在参加全区会操表演前,考虑到秃鹤光亮的头会影响油麻地小学的成绩,校长及老师都不允许秃鹤参加会操,为了报复,秃鹤坚定地要参加会操,所以在不同情况下,反复说了“我要参加会操”,这其实也反映了秃鹤倔强的性格特点。

六、作品影响

《草房子》自1997年面世之后,畅销不衰。各个版本累计印次已接近300次,被翻译为英文、法文、日文、韩文等。

曹文轩的著名长篇小说《草房子》以其独特的语言展现出一幅充满诗意、充满人性美的美好画面,其中,小说从儿童视角切入,生动地再现了孩子内心的纯真、善良与美好。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本文从语言角度出发,探讨小说中孩子各异的性格特点及其不同的语言特征,从而深化对《草房子》哲学审美意义的理解,以期为文学语言的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视角。

《草房子》曾获过国家图书奖、宋庆龄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多种文学界的大奖,是曹文轩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他本人于2016年4月获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该奖。

在曹文轩感人至深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语言特色往往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语言又是人物性格和成长环境的再现。曹文轩在《草房子》中充分展现了人物的淳朴善良,自尊坚强,将人性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

七、阅读自测

一、填空题。 

1. 草房子的作者是,他是大学的教授。 

2. 书中有个热爱土地的秦大奶奶,她有两次落入学校边上的河水里,第一次是因为第二次是因为。 

3、秃鹤的本名叫,大家叫他秃鹤是因为。 

4、桑桑最喜欢的女老师是,最喜欢的男老师是。      。 

5、桑桑得的病是。 

6、秃鹤因为,所以不能参加汇操。 

7、秃鹤在《     》中演伪军连长。 

8、桑桑砸锅卖铁为的是。 

9、离板仓大约一里地,有条大河。大河边上有一大片树林,在林子深处,有一座古寺,叫。 

10、桑桑是油麻地小学文艺宣传队的。 

二、选择题。 

1.秃鹤的父亲给秃鹤擦     让秃鹤长出头发。    

A.姜    B.茶叶    C.醋    D.土豆 

2.桑桑是     的儿子。 

   A.桑乔    B.温幼菊    C.蒋一轮    D.邱二爷 

3.桑桑所在的学校叫     小学。 

A.油油    B.油麻地    C.柿油    D.桑乔小学 

4.桑桑用了    做成渔网。 

   A.被单    B.蚊帐    C.袋子    D.衣服 

5.桑桑用网打了鱼后,他母亲用    来惩罚他。 

A.打他屁股    B.不准吃饭    C.摘掉蚊帐    D.罚站 

6.当桑桑穿着棉衣棉裤出风头的时候,秃鹤却    抢了他风头。    

A.穿着新衣    B.骑着车子    C.戴着白帽    D.戴着草环 

7.油麻地小学因为    没有拿到会操第一。    

A.桑桑    B.杜小康    C.纸月    D.秃鹤 

8.油麻地小学会操    没有参加。 

   A.杜小康    B.阿恕    C.秃鹤    D.桑桑 

9.秃鹤所在的小村子,是个种了许多     的小村子。    

A.枫树    B.杏树     C.梨树    D.桃树 

10.《红菱船》的女主角是十八岁的姑娘      。    

A.采苓    B.百灵    C.白雀    D.纸月 

三、判断题。 

1.细马很喜欢放羊。 

2.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交待各班同学不要去惹细马。 

3.细马想离开油麻地,他就去把自己的户口迁出来了。   

4.桑桑很喜欢听温幼菊唱的无词歌。 

5.桑桑几乎是细马惟一一个朋友。  

6.桑桑不喜欢吃红菱。  

7.秦大奶奶没救落水的乔乔。 

8.桑乔是油麻地人。 

9.桑乔不在乎荣誉。 

10.桑桑有撕纸的习惯,一个字没写好,就哗的撕掉。      

《草房子》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曹文轩、北京  2.救乔乔、取水中的南瓜  

3.陆鹤、他是秃头  4.温幼菊、蒋一轮  5.鼠疮  6.秃头

7.屠桥、杨大秃瓢  8.为了卖钱买鸽子 9.浸月寺10.胡琴

手 

二、选择题。

1、A、2、A 3、B 4、B 5、C 6、C 7、D 8、

D9、A 10、C 

三、判断题。

1.√ 2.√3.× 4.√ 5.√ 

6.×7.×8.× 9.× 10.√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