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芥为之舟上一句 【默写复习】炎德#183;英才2020届名校高三年级十二月联考语文默写复习。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8 01:42:26
分享:

炎德·英才大联考

2020届名校高三年级十二月联考语文默写复习

默写范围:《劝学》《逍遥游》《师说》《阿房宫赋》《赤壁赋》《氓》《渔家傲·秋思》《浣溪沙》《登飞来峰》《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游山西村》《破阵子》《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己亥杂诗》

1.《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6.《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界。

7.《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荀子·劝学》中“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

9.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0.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1.《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2.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13.《逍遥游》庄子在奇妙莫测的描写后具体描述了现实社会的四种人,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四种人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4.《逍遥游》中用比喻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5.《逍遥游》中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6.《逍遥游》中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7.《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分清自我与外界的区别,辨清荣誉与耻辱的界限的句子: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18.《逍遥游》中以杯子、草芥为舟,来说明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是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19.《逍遥游》中描写鹏要飞到南海时的飞翔状态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0.《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准备才能“图南”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2.《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3.《逍遥游》中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4.《逍遥游》中宋荣子对于世俗并没有急切追求的样子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25.《逍遥游》中用夸张的手法写鹏的脊背很宽很广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6.《逍遥游》中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的样子: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7.《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8.《逍遥游》中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9.《逍遥游》中要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必须做到: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30.《逍遥游》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了三类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1.《逍遥游》中列子对荣华富贵的态度: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3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33.《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4.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35.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6.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7.《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8.《师说》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39.《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

40.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

41.《师说》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42.韩愈对师生关系结论性概括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认识,师不必贤于弟子”。

43.在《师说》中,揭示世俗对从师者嘲笑的原因是因为年龄、学问和修养相当就不能称呼为老师的句子是“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4.在《师说》中,韩愈列举了孔子从师谦逊的态度:孔子认为,众人中,至少一人能比我强点,我就能拜他为师的句子是“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45.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圣人无常师”的论断,接着,列举了孔子从师之多“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46.《师说》中列举了孔子拜师的事例,意在表现他们的总体水平不一定超过孔子,但孔子还曾虚心向他们请教了某些方面的问题的句子是“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47.韩愈推崇从师的优良学风,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8.《师说》倡导以能者为师的理由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9.《师说》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0.《阿房宫赋》开篇的“六王毕,四海一”,写出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气势。

51.《阿房宫赋》中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极言阿房宫占地之广,其楼阁之高。

52.《阿房宫赋》中“蜀山兀,阿房出”,交代阿房宫的建成,突出其用材之多和建设之快。

53.《阿房宫赋》中的“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描写了阿房宫的建筑走势,表现了其规模之宏大。

54.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描写了阿房宫中楼阁之密集。

5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为过渡,巧妙地将对阿房宫的描写由整体外观转到内部的具体建筑;“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形象地描写了阿房宫中廊道曲折、屋檐高耸的景象。

56.在杜牧的笔下,阿房宫中的建筑“盘盘焉,囷囷焉”,就像蜂房水涡一样。

57.《阿房宫赋》中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形象地描写了阿房宫中的建筑既各依地势而有不同,又相互呼应,成为一个整体。

58.《阿房宫赋》中,阿房宫中像“蜂房水涡”一样的建筑极其众多,用杜牧的话说就是“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59.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来描写空中的复道。

60.在《阿房宫赋》中,杜牧在描写水上的桥梁时反问道“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表现了它的壮丽神奇。

61.《阿房宫赋》中的“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通过描写宫中舞蹈时给人的凄冷感觉,从侧面表现宫殿之宏大。

62.在《阿房宫赋》中,描写人在阿房宫中会迷失方向的句子是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63.在阿房宫中,即使同一天里的同一座宫殿气候也会不同,这是因为宫女们在其中唱歌时,会让人感觉“春光融融”,而她们在里边舞袖飘飘地跳舞,又会让人感觉“风雨凄凄”。

64.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阿房宫中的宫人是被掳掠来的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6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示,六国灭亡后,其王侯的宫妃、女儿和孙女只能离开故国,“辇来于秦”,且每天要“朝歌夜弦”,成为阿房宫中的宫人。

6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明星荧荧”比喻阿房宫中的宫人早晨梳妆打扮时打开妆镜的情景,用“绿云扰扰”比喻她们梳理鬟发时的情景。

6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阿房宫中的宫人早晨梳妆打扮时的情景,她们倒掉洗脸水后,就会出现“渭流涨腻”的景象;她们焚香熏衣时,就会出现“烟斜雾横”的景象。

68.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描写阿房宫中的宫人经过一番梳妆打扮后娇柔美丽的姿态。

69.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描写阿房宫中的宫人听到皇帝车辇远去的声音而怅然若失的情态。

70.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描写阿房宫中的宫人打扮好后渴盼得到皇帝宠幸的情态。

7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六国王宫中收藏的珍宝是其统治者经过不知多少代多少年“剽掠其人”,才能够“倚叠如山”的。

72.《阿房宫赋》中,杜牧沉痛地写道“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这既表现了一些宫人渴望见秦皇一面而不能的悲惨,更是夸张地写出阿房宫宫人之多。

73.《阿房宫赋》中,杜牧在极力描写了秦皇荒淫奢靡的生活后,先用“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阐述人心相通的道理,再进一步指出老百姓也有和秦皇相同的心理。

74.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这是告诫统治者要汲取秦的教训,不能自己享乐而不顾念百姓。

75.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斥责秦的统治者对百姓毫无限度地搜刮,自己却挥霍无度的句子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76.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正是因为秦的统治让天下的百姓“不敢言而敢怒”,才使阿房宫有了“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果。

77.杜牧《阿房宫赋》中的“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把秦皇享乐时的乐声与百姓的市井语言进行对比,突出秦皇只顾自己享乐而不知顾惜百姓;用夸张的手法写阿房宫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句子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用“负栋之柱”与耕田的农夫对比,用“架梁之椽”与机上的织女对比。

78.《阿房宫赋》中,杜牧用一系列对比突出秦皇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惜百姓的行为,他夸张地说,阿房宫屋顶上的瓦缝“多于周身之帛缕”,阿房宫中的栏杆“多于九土之城郭”。

79.《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告诫后世统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80.在《阿房宫赋》一文的结尾,杜牧感叹道,如果六国统治者能够各自爱惜本国百姓,“则足以拒秦”;如果秦的统治者能爱惜六国百姓,“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8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揭示秦始皇失去民心而不自知的心理状态。

8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描写秦的统治者对从六国抢来的珍宝的使用情况,表现其生活的奢靡。

83.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84.杜牧《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85.《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86.《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87.《阿房宫赋》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88.《阿房宫赋》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89.《阿房宫赋》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90.《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91.《阿房宫赋》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92.《赤壁赋》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93.《赤壁赋》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94.《赤壁赋》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95.《赤壁赋》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96.《赤壁赋》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97.《赤壁赋》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98.《赤壁赋》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99.《赤壁赋》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00.《赤壁赋》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01.《赤壁赋》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02.《赤壁赋》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3.《赤壁赋》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04.《赤壁赋》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05.《赤壁赋》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06.《赤壁赋》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07.《赤壁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08.《赤壁赋》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09.《赤壁赋》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10.《氓》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111.《氓》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12.《氓》中说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113.《氓》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114.《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115.《氓》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16.《氓》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17.《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在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18.《氓》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9.《氓》中,女主人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20.《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21.《氓》以河水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22.《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123.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24.《浣溪沙》中《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25.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6.《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事紧张的三句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27.《渔家傲·秋思》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即一方面归心似箭,另一方面边患未平、功业未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28.《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将士思乡忧国之深的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9.《浣溪沙》中表现作者怅然若失的句子是:小园香径独徘徊。

130.《浣溪沙》中表现作者盎然得意之情、闲散寻欢之志,又含蓄地表达作者感伤怀旧的词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131.《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以景衬情,引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又蕴含着哲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消逝,这是无法阻止的客观规律;但同时,仍然会有美好的事物再现。

132.《浣溪沙》中将自然景物的变化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33.《浣溪沙》中被后人传唱引用来表达思人之情的千古名句是:夕阳西下几时回?

134.《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一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35.《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36.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3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8.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39.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140.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141.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总是踌躇满志,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来报效祖国,成就自己的人生,这种豪情可以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句子表达: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2.苏轼《水调歌头》词人问天的句子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问月的句子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问自己的句子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43.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他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而依恋人间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44.苏轼《水调歌头》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145.南宋方岳有诗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不完满才是人生,所以苏东坡词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4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以月亮的变化喻人生不能长相厮守的无奈之情。

147.苏轼《水调歌头》因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的句子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148.苏轼《水调歌头》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49.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既包含望月怀人的思念,又寄托了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150.苏轼《水调歌头》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人生态度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5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15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154.辛弃疾《破阵子》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55.辛弃疾在《破阵子》中,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人生追求理想抱负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

15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发了作者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美好愿望,以及对这一愿望未能实现的无限感慨的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

157.辛弃疾在《破阵子》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的词句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58.辛弃疾《破阵子》与“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义相近的句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59.辛弃疾《破阵子》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由梦境回到现实,情绪一落千丈,凝聚着作者壮志难酬、万千感慨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160.“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我们学习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同样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 

161.《过零丁洋》中,用对偶和比喻形象地展现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62.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发了诗人为国事惶恐不安和自己孤苦伶仃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63.文天祥写出浩然正气贯长虹,动天地泣鬼神,名垂青史的爱国激情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6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摄取九种景物来表现秋天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65.《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其中是哪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马”。  

166.《天净沙·秋思》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167.《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点明长安因战乱由盛而衰的句子: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168.《山坡羊·潼关怀古》中道破封建朝代兴亡本质,深化中心的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69.《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能够表现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对历史统治者批判谴责的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7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17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将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的句子: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7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句子:望西都,意踌蹰。

17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拟人手法状写山河,赋予它们生命的意志、情感,给人以想象空间的句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17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75.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从花开花落的生死更替中悟出生命的真谛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76.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77.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

178.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