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兽亚纲 异兽亚纲( Allotheria)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7 06:06:45
分享:

异兽亚纲

【生存年代】: 是中生代十分繁盛兴旺的哺乳纲分支

【演化谱系】:合弓纲-哺乳形态类-哺乳纲-异兽亚纲

【特点】:下颚具有两列纵向的尖端凸起,部分草食性物种有特化的大臼齿

下辖3个目:1.冈瓦那兽目;2.多瘤齿兽目;3.三尖齿兽目;另外,小贼兽目存疑故不包括其中。

三尖齿兽繁盛于中生代侏罗纪

从演化路线上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真兽下纲是所有合弓纲中最进步、最优势的种群,那些早已消逝在时光长河中的中生代哺乳动物们所在的异兽亚纲,却鲜为人知。但对整个合弓纲而言,异兽亚纲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在仅存的兽孔目于侏罗纪晚期彻底灭绝之后,异兽类便成为仅存的火种延续到白垩纪末期,并为接下来哺乳纲在新生代开局翻盘奠定了基础。

而这其中,最特殊就算是三尖齿兽目。

这群又名“三椎齿兽目”的中生代哺乳类,繁衍于三叠纪至白垩纪末期之间,是今天兽亚纲的近亲演化支,主要包括:三尖齿兽科、爬兽科、椎齿兽科等。该目的成员均有一个共通的衍征:即牙齿上端有三个圆锥,这也是它们学名的来源。

三尖齿兽复原图

作为一种相对原始的哺乳类,三尖齿兽体型普遍细小;在夜间活动拥有敏锐的嗅觉和触觉;主要靠觅食昆虫和小型爬行类为生。不过这其中又一个另类就是爬兽科:它们的化石显示出这种中等体型大小的哺乳动物会捕食未成年的恐龙幼崽和它们的卵为食,性情十分凶悍,是中生代少有的肉食性合弓纲动物。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有另一类名称极其相似的动物时常与异兽亚纲的三尖齿兽目混淆,那就是:三瘤齿兽科,隶属于合弓纲-兽孔目-犬齿兽亚目,是最先进最接近于哺乳纲的合弓纲种群。

三瘤齿兽科复原

作为最衍化的兽孔目——三瘤齿兽科具有许多与现代哺乳纲趋同的特征,并曾因此长期被列为哺乳纲之中,但由于它们依然保有许多原始合弓纲种群的下颌骨、头颅结构,因此在现在的分类学上,被重新归入合弓纲之中。

广义的“合弓纲”当然是包括所有哺乳纲在内的一个庞大种群,因为根据亲缘分支分类法,只有单系群才被承认为有效的分类单元,故哺乳纲被置于合弓纲之下成为次演化支;但为表述方便避免混淆,狭义的合弓纲只包括已灭绝的非哺乳类动物演化支,即:盘龙目与兽孔目。

兽孔目与哺乳纲两者之间则是并系群的关系,从演化上来看,哺乳纲属于:合弓纲-兽孔目-犬齿兽亚目-真犬齿兽下目-奇尼瓜齿兽总科-哺乳形态类-哺乳形类,所谓的哺乳形类包括了哺乳动物这个冠群和摩尔根兽类最近的共同祖先及所有后代演化支,它们最早在三叠纪晚期卡尼阶就已经出现,几乎与恐龙形态类同时诞生。

Megazostrodon 摩尔根兽复原

摩尔根兽类成员复原图,它们大多都是小型的地栖/穴居型动物
奇尼瓜齿兽科 Chiniquodontoidea复原图,这一演化支最终孕育了真正的哺乳纲动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哺乳形类≠哺乳类,就和恐龙形类≠恐龙总目是一样的道理。

因为哺乳形类下,还囊括了除哺乳纲以外的其他近亲种群,比如柱齿兽类 、巨颅兽类等,而这些姐妹演化支虽然都或多或少具备了不同程度的哺乳动物演化特征和形态,但在分类上依旧被排除在哺乳纲之外。

长期以来,由于仅有少量化石被发现,我们一直以为所有的中生代哺乳形类都是群细小、陆生、夜行为主的动物,如:猬形目、树鼩等,可是獭形狸尾兽的出现彻底推翻了这一观念,告诉我们即使是在各路水生蜥形纲对手环伺左右、陆地也危机重重压力巨大的中生代,哺乳形类依旧取得了生态位上的突破,并产生了高度特化的种群。

繁盛的中生代哺乳形类

肉食性的靠掠食小型恐龙及其幼崽为食的强壮爬兽、像鼯鼠一样的古翔兽和半水生像水獭的獭形狸尾兽的存在都再一次证明一个事实:即使并不处于优势主导地位,哺乳形类依旧在蜥形纲强势挤压之下的夹缝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哺乳动物最大也是显著区别于其他羊膜类演化支的特征之一就是:胎生。

通过母体妊娠和胎盘的营养供给最终直接将发育完全的幼崽产出体外的繁殖模式让哺乳纲获得了更高的出生率和更低的死亡率,种群规模也因此扶摇直上。并且借助胎生的先天优势,在进入新生代之后,涅槃重生的哺乳纲以先声夺人的态势抢先入海辐射演化出不输给中生代蜥形纲的庞大海生种群,陆地真空生态位也迅速被其各大分支攻城略地的填补开来,更是演变出翼手目这样具备飞行能力的分支,第一次让合弓纲在蓝天之上取得了一席之地。

尽管哺乳动物并非唯一也不是首个演化出胎生/卵胎生模式的物种,但“胎生+哺乳”两相结合的生存策略使得它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势,并在海陆空全方位开花,达到了二叠纪合弓纲初代盛世所未及的新高度。

不过,中生代的这群哺乳形类和兽孔目的繁殖方式,却依旧是一个谜团。

即使是在现生哺乳纲种群中,也并非全是胎生一统天下。

现代鸭嘴兽的卵结构图

由于尚未发现任何直接证据,因此只能推测中生代的哺乳形类们有可能也采取胎生/卵生的并行模式,而更加久远的二叠纪合弓纲种群中,盘龙目已经确定是卵生模式;更进阶的兽孔目则未可知,存在诸多疑点。

在被蜥形纲压制的亿万年光阴之中,残存的合弓纲种群谨慎的保存着生命的火种。

体型小型化尽管让它们无法在顶级生态位上与强大的蜥形纲展开争夺,但也为接下来在大灾变中逃过一劫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毕竟更小的身躯意味着更少的能量资源摄取,在极端环境之下,反而成为一大优势。

而被迫适应发展出的掘洞、穴居本领更是帮助哺乳纲一次次的躲过天敌的追捕和陨石浩劫的打击,幸免于难。

另一方面,出于夜行性、穴居的需要,中生代哺乳形类普遍视觉弱化,对色彩、光感的敏锐度都大幅度下降转而在强化嗅觉、听觉上做文章来弥补带来的不足。即便是在哺乳纲统治地球的今日,蜥形纲中的鸟类依旧有着远胜于所有哺乳纲的出众视觉感知能力,我们人类所在的灵长总目所拥有的优于其他哺乳类的三色视觉体系,则是在新生代重新演化出来的,且依旧无法与蜥形纲相提并论。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