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批是什么意思 【教学津梁】李红梅┃批注式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活动中的运用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6 03:26:51
分享:

批注式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活动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立足于近几年的新课改要求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提出了批注式阅读的学习活动方式,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展示了批注式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活动中的运用情况,阐释了批注式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活动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高中语文学习活动

叶圣陶曾经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方法的重要性。高中语文阅读量大,教师尤其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来进行有效阅读,而批注式阅读就是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之一。

一、批注式阅读的提出缘由

新课改的大形势下,高中语文课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是课堂形式的转变,课堂不再单纯是教师的舞台,也是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课堂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变成了注重学生的“学”,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其次是课堂内容的提高即核心素养的提出。贡如云把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具体概括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它们是语文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四大构成要素,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制订的核心依据。

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教师积极主动地应对它,能够立足学情和教情设计出合理的科学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能力。而批注式阅读就是其中一种很好的学习活动。因为批注式阅读是学生主动学习、发现学习的过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提出了发现学习的心理学观点。他强调学习过程,他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是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的学习者,教师最需要做的是引导和设置。而批注式阅读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用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所得所思写下来,这会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自主感受、主动探知、发现问题的求索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学生的学来定教师的教,更利于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

二、批注式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活动中的运用

批注式阅读的含义及种类

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本文所设计的批注式阅读是要求学生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对文本进行最朴素的阅读,即“素读”。学生在“素读”过程中根据已得认知经验,对文本进行解读,批注感触最深的,提出自己的疑惑,然后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通过课堂交流的学习环节,得到情感的熏染和问题的解决。

批注式阅读种类很多,针对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笔者着重选择了六种批注类型进行尝试,它分别是注释式批注、感想式批注、提要式批注 、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和质疑式批注。对于这六种批注的含义在次就不一一赘述,笔者也没有在课堂上对此做太多的讲解,只要求学生知道这几个种类即可,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力和理解力,教师引导他们在尝试中探索在交流中体会无疑是最好的讲解方式。等到批注完一个单元,教师会精选学生的批注进行展示,用学生的批注来诠释各种批注式阅读的种类,这样的话更有说服力。例如笔者在学习完一个诗歌单元时就曾经根据批注的分类特意精选出部分学生的得意批注,在课堂中分享。教学实录片段如下:

师:下面的批注都是出自在座各位之手,请大家猜猜看,这些批注写的是哪位大家?:李清照、辛弃疾和苏轼

师:这三句话是一个同学写的。

师:下面这些批注是写的哪一句诗呢?请同学先朗读,再明确具体诗句。

这是我读了那么多文章遇见的最special的句子,运用叠词,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寻找的凄苦,真是让人心疼啊!!!

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这是最感性的批注。

羌管巧弄情,音似无处还。

菱歌泛入夜,声如涟漪传。

生: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师:这是最诗意的批注。

这句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景色,勾勒了一副雄奇壮丽的长江胜景图。“乱”“穿”“拍”“卷”四个词用得形象,把景物写活了,使读者感到赤壁就在眼前,长江的浪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身边。

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这是最官方的批注。

此两句所描绘的意境,与《望江南》有异曲同工之妙。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生: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师:这是最有联想力的批注。

展示期间,学生的惊讶声、赞叹声接连不断,对于批注式阅读更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毕竟这些得意批注出自于身边人之手,榜样不在天边,更能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再进行批注式阅读,学生能够有的放矢,有效阅读。

批注式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活动中的运用

批注式阅读适用于所有课文的初步解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做好这一学习活动,能为之后的深入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在必修一时就很注重这一阅读方法的引导,运用好这种学习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批注中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还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情,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运用这种批注式阅读的学习活动可以有如下两种设计:

1.学习活动设计方案一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圈点勾画的批注式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进行初步感悟,在自读中发现问题,学会质疑。

学习内容:高中散文某一篇

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完成两个小任务。一是批注,请在你有感触的文段旁边写下你的感悟和想法;二是质疑,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写在纸条上,课后交给课代表。

学习共同体:个人。

2.学习活动设计方案二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圈点勾画的批注式阅读方法,通过自读进行初步感悟,在自读中发现问题,学会质疑。

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学习内容:高中散文某一篇。

学习任务:自学,完成两个小任务。一是批注,请在你有感触的文段旁边写下你的感悟和想法;二是质疑,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写在书上或者纸条上。

互学:合作探究,小组内交流意见,把组内依然没弄懂的问题整理出来。

展学:课堂交流,小组之间互帮互助,解决疑难问题。

总结反思。

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

其中学习任务一栏,要求“一是旁批”“二是质疑”,实际上是存在交叉重复现象的,但是笔者依然这样做了,因为高一的学生在批注时写的更多的是感想欣赏联想,往往学不会质疑,所以笔者特此强调,希望学生能够尝试质疑,学会发现问题。因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与鉴赏的课程目标,其中一点就是“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学生只有在独立解读和思考之后,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认知,才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质疑能力,也才能在后来的互学展学中通过合作学习,分享自己的解读,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笔者在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一课时就运用了批注式阅读的学习活动设计,当时采用的是“学习活动设计方案一”的要求。

这一学习活动的结果还是让人欣慰的,笔者当时注重的批注式阅读中的质疑式阅读。提取了学生的十三个问题作为教学设计时的参考资料,也是学生的学情。其中这十三个问题是:

1.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演讲?抨击当时的政府?

2.梁实秋和梁启超之间有什么关系?梁启超有什么值得写的?梁实秋为何要为他写文章?

3.“饮冰室”是什么东西?

4.梁任公先生为何晚年不谈政治,只研究学术?

5.文中第一句话的意义?

6.为什么他的演讲稿是预先写好的?

7.为什么梁任公头一句要说“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说得谦虚又自负,它是矛盾的吗?

8.为什么写梁任公博闻强记却要加入他记不起来下文的片段?

9.为什么要用一段来描写梁启超先生背诵时的窘迫?

10.为什么他的演讲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11.演讲开头时的古诗《箜篌引》是什么意思?把它用在演讲开头是否有更深含义?

12.梁任公讲了那么多,为什么要将《箜篌引》这四句引出来呢?

13.最后一段“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有学问有文采都可以在文中找到,那“有热心肠”体现在哪里?

通过收集的学生的十三个问题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问题是深浅不一的,有读不懂的,例如第1个问题;有浅显的,例如第3个问题;也有思考的深的,关于段落作用的,关于文章选材的,关于人物性格的,还有关于文章主旨的,尤其是最后三个问题,提得太好。需要进行分类总结,然后选择价值最高的、学生问的最多的问题作为之后教学设计的目标。

笔者考虑到是新人教版必修一里的文本,学生正在努力尝试自主学习,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所以对于学习结果的反馈形式,选择以集体鼓励为主,但是还需展示亮点,引导更多学生能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具体的反馈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对于浅显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学生的小纸条上直接进行反馈,另一种则以课件的方式予以暗示。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设计全是以学生的问题来作为主导,尽量保留学生的原话,以此激发学生的热情。

注重学生原汁原味地阅读,这也就是 “素读”,在阅读中提出疑问,引发思考,逐渐学会质疑。学生的疑问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情,有利于后期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做到讲学生想听的课,而不是根据教材和教参做出的主观臆断的课。

高中语文课堂是知识建构的课堂,批注式阅读是学生阅读文章进行知识建构的良好方法,教师应该坚持运用这种阅读方法,把它变成高中语文课堂的常规学习活动,并持之以恒,学生肯定能够在一篇篇或短小精悍或浩大深奥的文章中通过那些只言片语悟出属于自己的刹那芳华,从而提高自己的感知力审美力,并从中获得文化传承。而教师也可以在这种批注式阅读中了解学情,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更好的从事教学活动,教书育人更为名副其实。

参考文献: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3年

[4]雷玲: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5]贡如云、冯为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

[6]易明欣.高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

李红梅,就职于四川省金堂中学校,中学一级语文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读书。人生格言:淡泊宁静,无愧于心。教学主张:打开师生之间的沟通之门,反思自身教学的优劣,在思考中寻求进步!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