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博 刘晓博:英国脱欧,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4 15:55:30
分享:

6月24日,英国通过公投的方式宣布脱离欧盟。

这一历史性事件带来的第一波冲击是: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避险资金狼奔豕突,短时间里涌现出很多相互矛盾的金融现象。这向我们传达了同一个意思:恐慌。

周末,随着金融市场暂停交易,大家转入了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英国人这样愤怒,弃欧盟如敝履。

思维最容易达到的层次是:支持脱欧的多是中下层英国人,支持留欧的多是精英阶层,以及跟英格兰、威尔士同床异梦的苏格兰、北爱尔兰地区居民。

事实上,如果在欧洲做一个调查就会发现,极右势力的支持者大多跟英国脱欧的支持着类似,属于社会的中下阶层。而欧洲极右势力的主流政治主张是:反对全球化、欧洲一体化、穆斯林化,要求收紧移民政策等。

所以有人说:英国脱欧是穷人发出的呐喊。

换句话说,在欧盟成立的这些年,尤其是2004年东扩以来,西欧国家的中下阶层利益受损最为严重。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新加入欧盟的10个“东欧穷亲戚”,其劳工阶层大量涌入西欧。以英国为例,10年间接纳了超过100万东欧移民。在英国中下阶层眼中,东欧移民抢走了他们的就业岗位,还申请了大量福利、津贴,然而他们很少在英国消费,而是将钱寄回东欧老家。

在荷兰、德国、法国等国家,这种情况同样普遍存在。

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欧洲经济陷入了衰退。蛋糕做大的时候,多些人来分,大家不会说什么;但当蛋糕无法做大、甚至变小的时候,矛盾就出来了。

遗憾的是,在西欧精英阶层眼中,账不是这样算的。企业家、工厂主们认为,东欧移民增加了劳动力供应,降低了企业成本;而政客们则认为,移民可以带来经济增量,容易体现自己的政绩;而欧盟东扩可以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让欧洲更加安全。

在这场欧盟东扩、欧洲一体化的游戏中,富人更富了,穷人更穷了,甚至被迫要跟东欧移民竞争上岗了。

所以,穷人不愤怒是不可能的。

上图:英国脱欧公投地图,黄色区域为支持留欧地区,蓝色地区为支持脱欧地区。图片来源:BBC

如果接着思考,我们的思维就会达到第二个层次:全球化到底带来了什么,新的贸易规则到底是谁受益。

为什么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反对全球化的思潮。英国脱欧式的愤怒,为什么越来越司空见惯:它不仅出现在英国、西欧,还出现在东亚和美国。

近年来,美国认为WTO里人多嘴杂,难以在贸易自由化上达成任何新的进展,因此正在全面另起炉灶,围绕“负面清单制度”和“准入前国民待遇”等核心规则构建TPP和TTIP等新的“朋友圈”。在美国主导的新贸易规则里,有一个非常醒目的条款:保护跨国公司的利益,甚至准备设立一个超越国家主权的裁决机制。

因此有人说,在新规则下,跨国公司将实现对全球的统治!

穷人愤怒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全球化时代出现了“赢家通吃”的局面,穷人在马太效应的压迫下很难翻身。如果美国构建的“跨国公司统治全球”的贸易规则得以实现,不仅穷人会更穷,穷国也会更穷,而且很难有翻身之日。

上图:近年来美英两国领导人的形象对比,最下面左侧是支持英国脱欧的代表人物、下任首相热门人选鲍里斯·约翰逊,右侧是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人川普。这组照片暗示着精英时代的终结,愤怒的穷人将选出自己的新领导。

接着思考,我们的思维就会达到第三个层次: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货币政策,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到底对谁有利?

回顾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最近8年全球货币政策实质:通过借更多的钱,来掩盖之前的债务。不是一两个国家在这样做,而是全球各国都在这样做。

2008年金融风暴爆发,美联储降息、宣布实施QE的时候,各国都跟着撒钱;到了如今美联储开始加息的时候,各国还要继续撒钱。很多国家甚至被迫实施了史无前例的负利率政策,央行不仅购买国债,还开始无底线地购买企业债。

而过去这些年,货币的电子化、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手持现金越来越少,这意味着央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有效率。当这些权力被过度使用的时候,全球杠杆率不断提高。高杠杆率、低利率的时代,敢于借钱的人、能借到大钱的人,往往是财富增值最快的人。而普罗大众,在这样的时代注定财富缩水,入不敷出。

虽然反对全球化的浪潮越来越高涨,但我们必须承认,随着技术进步,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浪潮,而贸易自由化也是一个基本趋势。

反对派不是要彻底反对全球化,而是反对全球化时代的机会不均等。在穷国眼中,富国霸占了更多的机会;在英国、美国这样的所谓富国的内部,也存在着心怀不满的穷人,他们认为富人霸占了更多的机会。

所以,并不存在什么方向之争、道路之争,只有利益之争。脱欧、留欧都是手段,最终只能是通过谈判实现各方的妥协。

【版权声明:本文为刘晓博原创作品】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