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们 红楼梦里的小姐们,平时都读什么书?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4 15:11:52
分享:

大观园里的金钗们,都是天才少女。天才到什么程度呢?拿香菱来说,香菱在红楼梦中曹公给她的评价是呆,宝钗也曾说过香菱“呆头呆脑”的。诸位可以和香菱做个比较,就知道这些姑娘们到底有多天才了。

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时,黛玉给了她一本王维的五言律,让她先念红圈圈出的,香菱“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管,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了”。

这里的重点在于:香菱读的懂!要知道这个时候香菱虽然认字但还不会写,后面第六十二回提到“香菱近日学了诗,又天天学写字,见了笔砚,便巴不得连忙起来”,可见香菱是先学了诗,后学写字。

现在我们看的书也不少,写的字更多,然而一本王维诗集,能劝退多少人?

呆香菱尚且聪慧如此,其他小姐们如探春、宝琴、李纹、李绮等人的水平肯定更在其上,更不用说“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妹妹,博学多识的宝姐姐,才思敏捷的云丫头。

俗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红楼金钗们的这些才华肯定和读书密不可分,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姊妹们平日都读些什么书呢?

NO1.《四书》

黛玉刚进贾府时,贾母问黛玉念什么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想来黛玉所念的四书,就是贾雨村所教。幸好贾老师只教了启蒙读物,倘若再多教些,只怕要教坏了。

《红楼梦》往往被认为有着鲜明的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色彩,但每每提到四书时,作者都是十分尊重不敢亵渎的口吻。比如宝玉曾口出狂言批判天底下的书“除了四书,杜撰的也太多了”,注意这里他是把四书除外的。可见封建礼教和儒家经典不是一回事,这一点作者借宝钗之口表明了态度。

第四十二回宝钗说:“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才是好。只是如今并听不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并不是书误了他,可惜他把书糟蹋了。”圣贤的书是好书,只是读的人读死板了,不会活学活用,这才被损害了心智,束缚了性灵。

四书应该是众金钗们都读过的基础读物。第四十五回宝钗与黛玉交心,宝钗劝解黛玉时曾说:“你何必作‘司马牛之叹’?”这个典故出自《论语·颜渊》,司马牛是孔子弟子,有一回自伤身世,叹曰:“人皆有兄弟,我独无。”他的师兄弟子夏就来劝他:“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黛玉与司马牛都是独生子女,处境略有相似,她对宝钗感叹自己“又无姐妹兄弟”,宝钗便引用此典安慰,两个最聪慧的女子在这个秋霖脉脉的雨夜彼此推心置腹倾心相待,黛玉必能领会宝姐姐的一片苦心。

第六十二回宝玉、宝琴、平儿、岫烟四个人同一天过生日,怡红院中热闹非凡,众人射覆猜拳行令,以供席间取乐。宝琴和香菱射覆时,宝琴覆了一句“吾不如老圃”,出自《论语·子路》。书香士族家的姑娘小姐们,玩个游戏也必要引经据典,可见高雅,不是一般暴发户所能比的。

虽说此文聊的是红楼金钗平日里读的书,但“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若不也谈谈他读的书,只怕他冷落了他,令他心上不喜,所以宝玉所读所好之书,也是绕不开的。

第五十八回宝玉大病初愈在大观园中闲逛解闷儿,看到枝头的雀儿啼叫就想到公冶长。公冶长是孔子弟子,传说公冶长能解百禽之语,这虽不是《论语》所载,却也是儒家轶事。宝玉看到雀儿落于枝上乱啼就想到“可恨公冶长不在眼前,不能问他。”天真烂漫孩童心性,每每读到此处,总忍不住发笑。

此外书中提到四书的地方还有很多。四书对于古人,就好比九九乘法口诀之于现在的学生,但凡读书习字,都是绕不开的存在,也无怪乎频频出现于红楼梦里了。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女四书。在介绍李纨出场时,提到李父教育李纨的方法“只将些《女四书》《烈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女四书是康熙年间的学者王相编辑的。听起来就让广大妇女同胞们没有好感,不提也罢。

NO2.《五经》

诗书礼乐易,五经在书中出现的频率不像四书那样高。最浓墨重彩的一次,大约是跟宝玉念书的李贵回贾政的话:“哥儿已经念到第三本《诗经》了,什么‘攸攸鹿鸣,荷叶浮萍’。”此话一落,清客与老爷,书里和书外,皆哄然大笑。

表面上写李贵的笑话,实际上凸显的是宝玉的顽劣学渣形象。这里写的是宝玉上学前告辞父亲,贾政一点好脸色没有,初看时只觉得这爹也太严苛冷酷了吧,及至后面看到一众顽童将书房闹得乌烟瘴气沸反盈天,才不得不感叹:知子莫若父,贾政骂得对啊。

那些心力交瘁辅导孩子作业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父母大军里,贾政有一席之地。说来奇怪,宝玉混在一帮寻花问柳斗鸡走狗过的纨绔公子哥儿中间,那是妥妥的学霸,可一到脂粉堆里,就成了垫底的学渣。回回诗社被罚,次次行令难夸。然而宝玉最学渣的时候,估计还是在他爹眼里。

《诗经》在书里还有一次出现,这又得说回怡红院生日宴会上的射覆游戏了。宝钗和探春射覆时,用到了“鸡栖于埘”的典,出自王风的《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这是一首思妇怀念远方丈夫的诗,丈夫在外服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妻子在家中牵挂不已。有学者认为宝钗射覆用到这一句暗示了日后独守空闺的结局。

书中还提到了《礼记》,是在一个晦涩又有趣的灯谜上。第五十回众人芦雪庭联诗,老太太也来凑趣儿,见大家作诗便想着正月将近,也让众人作些灯谜正月里好玩。次日姐妹们便作了许多互相猜。

李绮的谜面是个“萤”字,像我们这些比香菱还笨还呆的,自然猜不出来,答案是一个“花”字。《礼记·月令》记载“季夏之月……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萤”。萤是草所化,草字头加一化即为花。读完这一处只想感叹:老天老天,你究竟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神仙姐姐来!

此外书里还有一处提到《易经》,也是姊妹们常读的。第五十二回宝琴因宝钗限定的诗题太难,让人无法下手,失去了作诗的趣味,因而说道:“不过颠来倒去,弄些《易经》上的话生填,究竟有何趣味。”可见姊妹们写诗,种种典籍都要用到的。

NO3.《庄子》

《庄子》在红楼一书中戏多且重。四书五经是不得不背的公式和单词,而庄子却是心向往之的精神寄托。贾宝玉应该是极爱庄子的。

第二十一回,宝玉和袭人麝月赌气,殃及所有丫鬟甚至宝钗黛玉。看到《庄子》“绝圣弃智,大盗乃止”一段,意兴洋洋,提笔便续,大意是说:遣散这些美貌的丫鬟们,让宝钗不再仙姿飘飘,黛玉不再灵思卓然,我就不会如此苦恼了。大有与闺阁女儿们相忘于江湖之意。

庄子这一段本是激愤极端之语,宝玉所续也是如此。这时候的宝玉正于温柔富贵乡流连缱绻,他怎么会舍得遣散?因此他这一段所续,完全是反语,正因为他爱极了这些清明灵秀的女子们,才会为之忧思终日,苦恼万分。

宝玉写完睡去,一夜间把赌气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倒是后来黛玉看见他所续,提笔写了一首诗:无端弄笔是何人?剿袭南华庄子文。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诋他人。

题毕则学霸对学渣浓浓的鄙视之情淋漓尽致,想来黛玉也同样对庄子十分熟悉。

第二十二回湘云因拿黛玉比戏子,二人恼了,宝玉急的中间调停反而两边都不讨好,心灰意冷之下,又想到精神导师庄子的话:“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还有“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越想越无趣。哪知最后湘黛二人早把拌嘴这事忘得一干二净,反倒合起伙儿来打趣他。

小孩子没有隔夜仇,这时候的姐妹们还能欢欢喜喜地在一处,笑也罢恼也罢,都是生命中的锦瑟年华,是以后凄凉日子里可以安慰余生的美好回忆。

推崇庄子的还有一个人,名字中也有个玉字,那便是妙玉。第六十三回,妙玉给宝玉送来了生日贺卡,宝玉必然要回帖表示感谢,但落款处不知该怎么写自己的名字才能对了妙玉的孤介脾气,便去请教黛玉。

好巧不巧路上遇见了妙玉的旧邻居岫烟,岫烟告诉他应当如何如何。这里作者借岫烟之口点出了妙玉的品味:“妙玉常赞:‘文是庄子的好’”,可见其也是庄子的一大粉丝了。妙玉所自称的“畸人”,源于庄子名言“畸于人而成于天”。畸人指的是形体上有残缺的人,庄子认为这些人身体虽然残疾,但心灵却因此而完备。

三个玉字辈的人都喜欢庄子,玉质的纯洁无瑕、坚贞不屈正是庄子超尘绝俗飘逸洒脱的精神品质的外物象征。庄子成为宝玉的最爱,也就不足为奇了。

NO4.《乐府杂稿》

林黛玉的书架上,诗集是很多的,至少应该有《乐府杂稿》、《王摩诘全集》、《陶渊明全集》等。

《乐府杂稿》正是黛玉在写《秋窗风雨夕》之前随手所翻,这本书在现实世界里无处可考,极有可能是作者虚构自拟,让一下子人联想到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兴许曹雪芹就是根据《乐府诗集》拟出了这么个书名?实在不得而知。

《王摩诘全集》是香菱学诗时黛玉拿给她读的。这里有一个细节,黛玉“命紫鹃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要知道红楼梦中的丫鬟们都是不识字的,袭人、晴雯、紫鹃、鸳鸯这些人,虽然享受着“副小姐”的待遇,却并不读书,不识字。然而紫鹃却能准确地拿出黛玉所要的,可见黛玉一定时不时翻出来读,而紫鹃的尽心之处也可见一斑。

这里忍不住要说一说另一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书,做个比较。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迎春屋子里吵得不可开交,她的丫头秀橘要被那无耻的奶娘和媳妇儿气哭了,而迎春万事不管,只和宝钗在窗下看《太上感应篇》,这看来也是红楼小姐们的日常读物之一了。

听名字很像是道家经典,但事实上,它是道教用于教化世人宣扬因果报应的小册子,道家与道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此书也是宋人所编,认为“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迎春信奉此书,只顾好自己不作恶,却对他人的恶一味退让忍耐,觉得坏人自有上天惩罚,最终在悲剧命运面前除了哭泣,毫无还手之力,让人无限心酸。

林黛玉的心思灵巧,才思卓然,与她书架上的书相得益彰,而迎春的软弱好性,也与她所读的书也一脉相承。什么人读什么书,曹公安排的明明白白。

木心曾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这是因为书中人物的诗透露了人物的性格,暗示了命运的萍踪一点。同样的,每个人所读之书,也与自身个性深深契合,曹公的用心良苦,吾不得不叹服。

文中所举这几本只是宝玉和姊妹们日常所读之书山一角。除此之外,还有宝黛花下共读的《会真记》,湘云夜间所翻的《历朝文选》,宝钗解说禅机时的《坛经》,限韵时用到的声韵书,联诗时用到《唐书》《唐志》、东方朔的《神异经》,此外还有大量诗词曲文赋……

固然可以说这只是在小说里,天才少女不过凭作者随意虚构,然而有这么多书作为支撑,红楼梦便从那些开口“文君”、满篇“子建”的才子佳人小说话本中超脱出来,独步古今,当之无愧!

作者:山音,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