掂量 当一个人得寸进尺的时候,尽量掂量掂量一下对方是不是好惹。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14 14:21:19
分享:

当一个人得寸进尺的时候,尽量掂量掂量一下对方是不是好惹。

做人尽量避免言语伤人,背后论人长短是最没教养的表现,对我而言,笑话他人的行为,一般都是浅薄无知无能的人。

他们自以为高人一等,比别人优秀。他不懂,人没有天壤之别,自认为聪明的人,其实是最愚蠢的人。笑话人的人,一般都是嫉妒心很强的人。怕别人比自己强,气人有,笑人无。想拔尖出头,得到尊重。

他不懂,要别人尊重你,要首先懂得尊重别人。笑话人的人,一般是心胸狭隘的人。谁得罪我,我要把他喷的臭不可闻,甚至恨不得毁了别人的前程。他们忘了“与人为善”的做人原则,每个人都是有思想、有自尊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尊重别人。

智者都是心胸开阔的人,他们懂得如何尊重人。“将心比心”,去善待身边的人,而不是伤害他们的尊严。做人要给自己留后路,谁都有难念的经,谁也不会完美无缺,都有无奈,没有人保证一生得意,说不定有一天,拉你一把的,正是你嘲笑的人!谁都不容易,所以,不要搬弄是非。

要把“喷人”变成“爱人”。一个笑容,一句温馨的话,可能会温暖别人的一生。要珍惜当下,宽厚待人,任何人都不会长生不老,当我们告别这个世界时,不应该留下仇恨和遗憾,应该无牵无挂的平静离去。碰在一起就是有缘,我们要学会用虔诚的心,去感恩身边的人、尊重身边的人,珍惜每一天,珍惜大家一起走过的岁月。谁都没有资格嘲笑谁。做人做事要给别人留余地,给自己留后路,敬人等于敬己,这才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成年人的相处中,若能彼此顾及颜面,那便是善良了。不让人下不来台,才是敦厚人心。噎人一时爽,过后伤人心。有些人偏把不分轻重当耿直,把尖酸刻薄当真性情。可是你想啊,噎人的话谁不会说呢?因为做人的善良,我们不愿踩着别人的痛苦去开心。愤怒、委屈、无助,以及各种快要爆发的瞬间。但如何应对脾气,往往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格局。情商高不是不发脾气,而是合理地表达情绪,别让别人试探自己的底线。

人际交往中,有一个词叫“隐形攻击”比起直接攻击来说,这种隐形攻击更伤人。

有的人说,自己看到的是真实的;有的人说,自己听到的是真实的,我们是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我们通过自己的耳朵去听到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但是大概所有人都不知道,其实我们听到的未必是正确的,我们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正对的。因为在我们看到一件事情和听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个总结信息的过程,总结信息的一个过程,又会掺杂主观意识和情感的因素,在这个状态之下,我们的意识之中形成的信息和问题,并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掺杂了太多的主观情感,千万不要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的器官去认识世界的时候,再由自己的情感和意识进行加工整理,最后形成自认为是的一个理性认知,这样是不成熟的表现,容易掺杂自己的偏执。也是不可靠的。当我们面对着这样一个偏执的情绪时,学会理性地去看待世界,不要想太多,就是一个最合理的状态。因为你想的大多数事情都是错误的,都是偏执的,因为都掺杂了主观情感和情绪。当对一件事情不了解的时候,不要妄下定论,当对于你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也不要轻易的为别人定格。

如何正确对待主观意识?

古人云过这样一句话:“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 只是主人翁惺惺①不昧,独坐中堂, 贼便化为家人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都属于外来的诱惑,而人的七情六欲和主观意识都属于内在的偏执。只要时刻保持清醒,遵守原则,做事循规蹈矩,那么不管是内在偏执还是外界的诱惑,都会变成帮助自己修养品德的助力。

有的时候,我们的主观意识会骗我们自己,导致我们无法对于世界形成正确的认知,我们自己对一件事情形成的判定也不可靠。所以要善于观察,勤于观察,并且少下定论,少做思考。我们说的并不是对于某一件事情不动脑筋,而是在你在人际关系上的时候,别考虑太多。简单一点,你会生活得更舒服。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是因为想得太多,想得太复杂,导致局面复杂化,如果做到深刻的认知,人生也许会舒服很多。

有的时候,对于自己人生的一些事情,选择不听不想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想多了问题就出来了,矛盾也就出现了。正所谓说: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花费心思去计较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把每一件事情都办错,退一步去考虑,任何事情都会迎刃而解。所以说我们不光要做事宽容大度,不要心眼太小,而且还要少去做一些事情,少想一些问题,退一步,自然海阔天空。

心眼小的人,即便是在当时占上风,得了便宜又该如何呢?从长久来看,你还觉得自己得的便宜不够多,而且在问题矛盾出现的时候,你还觉得自己吃亏了。但是殊不知,你不想那么多问题,矛盾自然也不会出现。

《红楼梦》中最大的败家娘们王熙凤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姓性命。”王熙凤心眼歹毒,聪明能干,想得多,但是最后害了自己,也害了贾府。别想太多,你的主观意识并不可靠。

本文转载于@青苗随笔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