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熹纪事 庆熹纪事内容简介 庆熹纪事书评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08 15:33:45
分享:

很多读者得知《庆熹纪事》终于完结后,都选择第一时间将这本书买来读,最后也没让大家失望。在豆瓣上《庆熹纪事》有着8.8的高分,可见大家对《庆熹纪事》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庆熹纪事》算是一部比较经典的权谋武侠小说,文笔、人设、情节都没有太大毛病可挑。所以这里也就不过多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其他读者来了解下《庆熹纪事》的看点都有哪下,下面就来看看吧。

庆熹纪事书评一:

《庆熹纪事》是个很有意思的网文,一来断更许久,本想着除了我这样的老书虫大概很难还有人记得十年前的未完待续,不过如今依旧名声在外,倒有些类似《诛仙》等大作的情怀意思;二来是定位宽泛,有人说它言情,有人说它武侠,谋略部分比重不轻,可风花雪月的外景雕琢同样用心,这样的布置驾驭地差了难免显得杂乱无序,但写得出彩就又自然格局视野宽广,就好像黄蓉给洪七公做的那盘玉笛谁家听落梅,肉只五种却有二十五变滋味,考究制作者的功底,也何尝不是考验尝客的老饕本性。

武侠小说历来受众无数,既感谢于金庸古龙二老的前人铺路,也得敬服后来人在此基础上的不断演化拓展:纯粹的江湖自然首推凤歌、步非烟,武侠加言情就少不了江南、沧月,说到宫闱谋局,猫腻的庆余年肯定让人爱不释手。国人对于江湖的原始崇拜来源已久,用王家卫的话来说,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气势占足又有不外显的干脆利落。如果说好勇斗狠是第一步,那么江湖的更上一层楼就该是儒家书生讲究的修齐治平,如孙晓在《英雄志》里所言,将正义留给上天主持,不如用剑捍卫自己的“道”。道、法、规矩,诸子百家一脉相承,所以我爱金庸大过古龙,一时的快意恩仇远不如保国门守疆场的气吞万里如虎。

可红猪侠似乎又跟他们大不一样,《庆熹纪事》的辟邪出身世家又转瞬化为卑微,比《琅琊榜》中的梅郎更要显得如履薄冰。因为“太监”的身份,贱胚子从始至终也很难真正给予明珠所谓的幸福,故事的悲剧性质其实从最开始就已经掀开一角。“辟邪”取自瑞兽貔貅,既有暗示龙之九子的意思,也带着一份物是人非的讽刺,而瑞兽依附于皇家而存在,正如辟邪无法与这所深宫隔绝联系,哪怕他的仇人就生活在这里,可同样,他的人生也都在这里,一介宦官,如他师父七宝太监所言:“只要离开了它,就像我今日一样,无处可去。”

彼时天上地下只有两人各怀心事,又仿佛看透了彼此。皇家人龙椅上生,自然要为了龙椅去死,所以所有人都可以逃,皇家子弟退无可退,所以景佳选择留在凉州,所以从太后到皇帝到王爷都为了皇位争来夺去,所以自幼便有明君心思的辟邪,必须面对千万人而吾往矣。

也许,红猪侠让我喜欢的就是那股子疏离气,每个人都活跃于纸上但不得安宁。她自有女子气,如沧月如步非烟,把江湖人写得不在江湖里,她把高手写得摘叶飞花便可伤人,但身处宫中又显得一人之力无法回天,所以每个人都带着倦怠和寂寞。偶尔的温柔只像隔靴搔痒,痛苦却很重,重到连七宝太监这样的惊才艳艳都不得不弯腰。真正的江湖世界的确就是让人快意不起来,因为恩怨太多,对错太复杂,好比江南最爱写的英雄末路,好比《死人经》里的最难欢愉,就连古龙,也是在写寂寞的时候最让人难忘:

李寻欢道:“你可知道已开了多少朵?” 阿飞道:“十七朵。” 李寻欢的心沉落了下去,笑容也已冻结。因为他数过梅花。他了解一个人在数梅花时,那是多么寂寞。

国人对侠的崇拜,本就是寄希望于痛苦挣扎的矛盾延伸。红猪侠将辟邪打落为宦臣,便从最开始就掐断了那份求不得,墨家游侠子从汉起没落,想来,就是因为侠气总从绝处生,可我们又不敢一生不得畅快。

作者:申仙(来自豆瓣)

庆熹纪事书评二:

我写书评的机会不多,花了一个多星期读完《庆熹纪事》,实在是情难自已,读到最后的时候,已经用手捂住嘴,噙着泪,甚至听不到耳边传来的声音。

毫无疑问,《庆熹纪事》当属网文中翘楚中的翘楚。单论作者塑造的人物丰富程度都令人咋舌,更何况她别出心裁地用人物串联起整个故事,在兼顾了故事完整性的情况下,赋予了每一个人物丰满的形象,这在我读过的许许多多网文中,真是难能可贵的。

实不相瞒,我也曾动过写网络小说的念头,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但总有一些书的出现让我自惭形秽,不仅仅是作者的笔力素养,更多的是想要传达的观点和展现的格局。

诚然,甜甜的小清新网文也有很多受众,我自己最常看的也是这样的小说,因为现实着实已经蛮不容易,要是读个小说还伤精费神倒真是太不值当了。可是这不妨碍诸如《庆熹纪事》这样的小说的出现,讲着宫闱秘事却不拘于四方天地,写着风花雪月却不限于情情爱爱,庙堂之高伴着江湖悠远的同时,四海八方又归向紫禁之巅。

我觉得最不易的是,在粉墨登场的人物群像里,没有全然的好和坏,没有一顺到底也没有风霜始终的人生。以至于读到最后,不会为了角色而伤悲,却又为了他们而伤悲。

作者似乎享受这样的不完全,连辟邪终生所求的寰宇清明、四境安定,都不是完全实现了,这些小遗憾,自问我无法留白出来。从小到大所读的书的大部分都是将主角尽力塑造英雄偶像式的人物,圣人品格,神祇气度,各个仿若天神下凡,但看多了也就平常了。反倒是病重颓唐的辟邪,恨了就恨了,痛了就痛了,叫人不会悦慕于他却偏偏叫人敬重于他,没有崇拜也不是心疼,就只是单单庆幸于庆熹年间有他出现。

我是在回家的飞机上开始读这本书的,离都繁华景色迷了眼,下了飞机仍然手不释卷。其实明知最后会是天下安四海平,可是也还是会陷入一场场血泪斑驳的战役,陷入每一次辟邪重伤又强撑再战,陷入所爱之人所信之人逐渐远逝的遗憾,甚至都多少次希望他干脆就此离世,何必用自己清洁的冰骨染着满身风尘。l

所以结局,“来,你带我去寒州。”毕生守望之地,梦里桃源胜景,是颜久故乡。可惜只能魂归而不能身去,但终于重逢,再见故乡,再牵爱侣,再见亲朋,何其幸哉。

作者:Yuqi(来自豆瓣)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