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2-23 08:20:05
分享:

说起重阳节,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毕竟它是与清明节、中元节、除夕同样的祭祀大节,是我国最为著名的传统节日之一,但是对于重阳节,我们了解的习俗往往只局限在少数几样上,例如登高喝菊花酒等等,其实不同的地区有着不一样的习俗,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重阳节习俗,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一、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秦之前的年代,在《吕氏春秋》的《季秋纪》里面就有记载: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二、重阳节的习俗

1、赏秋

重阳节是10月9日,这是赏秋的好时期,人们一般在当天会抽出一点时间去登高赏秋,感受该季节的独特感觉。当然除了赏秋,还有一些地区有晒秋的习俗,这种习俗一般是北方地区比较兴盛,因为他们这种地形比较陡峭,而且不平整,甚至可以说很复杂,因此他们总是会在秋天摆放一些农作物,或者挂一些农作物去晒干,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一种习俗了。

2、赏菊

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有赏菊的习俗,甚至某些地区把重阳节叫做“菊花节”,原因就是因为兴盛赏菊这种习俗。一般来看,因为农历九月又称作菊月,此时的菊花是生长最好看的时期,所以重阳节自然就会举办相关的活动。

3、登高

人们常说重阳节要登高,那是因为重阳节的时间段比较好,在金秋九月,所谓天高气爽,是出行的最佳时期,在重阳节去登高,可以更加心旷神怡,而且某些人还深信登高能够健身祛病,因此也成为了重阳节的习俗之一。

4、喝菊花酒

喝菊花酒也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因为古时候的人们认为,菊花有养生的作用,所以服用后必然能够强身健体,能够让自己的病痛少上一些,相传在晋代时就有相关的记载,即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故事。当然喝菊花酒也是因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习俗,在山顶喝上一两杯菊花酒,那种感觉才叫爽。

5、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被称作花糕,一般使用菊花进行制作,因此又可以叫做“菊糕”。而且这种糕点不能随便吃,一般会在重阳节刚刚天亮的时候,由父母把糕点切成片,然后贴在儿女的额头上,接着还会念诵一些奇怪的语句,其实这就是一种祈福的过程,希望先人能够保护子女平安,能够得到好运,而这正是古人制作花糕的本意。

6、祭扫祖墓

有些地区的群众也会在重阳登山的时候去祖坟,借机扫墓,纪念一下逝世的长辈,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7、佩茱萸

在古时候的重阳节,民间还有佩茱萸的习俗,因此重阳节又称为“茱萸节”,相传茱萸能够入药,能够祛病养身,是不错的东西,而且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朝时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8、夜里登山

这个习俗一般在陕北地区比较兴盛,因为重阳节刚好是陕北收割的季节,所以人们白天收割,晚上才去登山过重阳,在山里用荞面熬羊肉,待吃饱喝酒以后,还会一起在附近唱山歌和谈天说地,直到鸡鸣为止,此时还没完,还会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9、放风筝

重阳节放风筝这个习俗在广东地区比较流行,因为重阳节其实也是一个注重孝道的节日,我们会寄托思念在风筝上面,然后任由风托起风筝,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希望先人对我们进行赐福,让我们得到好运。

重阳节

2016重阳节日期

重阳节吃什么

2016年重阳节是几月几日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农历传统节日之重阳节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皮肤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