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哪天入伏 2016年三伏天时间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3-16 06:10:22
分享:

  三伏天并不是一年中的某一天,而是被分为三个时间段,一般是在小暑和立秋之间,那段时间气温最高,而且非常的潮湿闷热。中医有一种说法是在三伏天用针灸、艾灸、拨火罐等方式可以驱寒祛湿,调理身体。那么,2016年三伏天时间是什么时候?

2016年三伏天时间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所谓的“伏天”,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2016年三伏时间为7月17日,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5日,共40天。

  初伏:7.17-7.26,10天;

  中伏:7.27-8.15,20天;

  末伏:8.16-8.25,10天。

三伏灸有什么功效

  每年的三伏天都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很多人会选择火罐、刮痧、艾灸、三伏贴等方式来调理身体。“三伏灸”根据人体经络循行规律、穴位功效、年历中24个节气规律和时间治疗学原理,以及人体体质情况和发病特点,选择在夏季“三伏”最为炎热的时候,采用具有特定温通发泡作用的中药,贴敷在穴位上,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未病先防的目的。

  三伏灸是选取麻黄、元胡、麝香等六味中药按比例研末,用时以姜汁调成膏状,用胶布将块状药膏贴于穴位上。每伏各贴药一次,贴于相应穴位,各种病症所取的穴位都有所不同。

  艾灸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驱寒逐湿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增加身体的免疫功能,针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冻疮、手足发凉、女性宫寒、脾胃虚寒类疾病都有显著的疗效。三伏灸对于治疗哮喘、慢性肠胃疾病、慢性妇科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多种疾病效果颇佳。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