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症状 登革热是一种什么病 其症状有哪些?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1-30 22:02:27
分享:

登革热最近在广东地区不断蔓延,据统计,至2014年9月24日,广东省等17个地区患上登革热人已达7497例,其中死亡病例有3例。

虽然登革热并未在全国流行,但还是值得大家重视。登革热究竟是什么疾病,登革热患者又会有哪些症状与征兆呢?为什么病例增长得如此之快呢?

据专家介绍,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中国于1978年在广东佛山市流行,并分离出第Ⅳ型登革病毒。此后,于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离出Ⅰ、Ⅱ、Ⅲ型病毒。

病症特点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好发夏秋雨季,男女老幼均可得病。因此,必须引起警惕,做好预防工作。 目前,尚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物,所以,预防是防治登革热的关键措施。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初热期 大多数起病较突然,体温可在24小时内升到40℃,伴有怕冷、剧烈头痛、全身骨头疼痛和肌肉疼痛、眼眶痛等,颜面、眼结膜常有显著的充血,颈及上胸部皮肤潮红,好像醉酒一样,一般持续2~3天。

缓解期 急性症状减轻,宝宝体温降至正常,此期持续1~2天。

出疹期 皮疹一般于发病后2~5天出现,一开始见于掌心、脚底、躯干及腹部,渐渐蔓延至颈及四肢,部分宝宝能蔓延至面部,多有痒感,宝宝会忍不住去挠抓,压之褪色。此期持续3~4天,已降低的体温在此时可再度升高,全身症状也会随之加重。症状严重的宝宝会有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倾向,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登革热治疗方法

1、高热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避免酒精擦浴。解热镇痛剂对本病退热不理想,且可诱发G-6PD缺乏的患者发生溶血,应谨慎使用。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强的松5mg3次/日。

2、维持水电平衡,对于大汗或腹泻者应鼓励患者口服补液,对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有脱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应及时静脉输液,但应高度警惕输液反应致使病情加重,及导致脑膜脑炎型病例发生。

3、有出血倾向者可选用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及K等止血药物。对大出血病例,应输入新鲜全血或血小板,大剂量维生素K1静脉滴注,口服云南白药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胍。

4、休克病例应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和代血浆,合并DIC的患者,不宜输全血,避免血液浓缩。

5、脑型病例应及时选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脉注入,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

出院标准

症状消失,体力恢复,AST与ECG正常,即为治愈,可以出院。重症者,出院后须继续休息数周,方可恢复工作。

登革热 - 护理措施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不宜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

登革热 - 预防措施

控制和消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埃及伊蚊主要孳生于户内积水容器内,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盆、罐、树洞、废轮胎、花瓶以及建筑工地容器积水中。消灭和控制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一般以消灭孳生地和幼虫为主。灭蚊措施主要有:

1、消除孳生地和幼虫:翻盆倒罐,填堵树洞,对饮用水容器勤洗刷,勤换水,加盖防蚊,也可采取水缸内放养食蚊幼虫的鱼类或其它生物灭蚊方法消除蚊幼虫。对难于彻底清除的非饮用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油类或缓释杀虫剂。

2、杀灭成蚊:室内用喷洒或施用对人无毒的杀虫剂消灭成蚊。室外在搞好环境卫生的基础上重点对成蚊较多的竹、树林、陶器场、废轮胎堆积站等场所使用杀虫剂。

截止2011年,尚无疫苗可以防治该病,因此最佳的预防方法是清除家居、学校、工作地点及附近的积水,防止蚊子孳生,以及避免给蚊子叮咬。

另外,卧室应加装纱窗、纱门,家中的积水容器(如花瓶、水桶)需每周清洗,以免蚊卵残存寄生。到野外游玩时,尽量给宝宝穿长袖衣物或使用防蚊喷液。出血性登革热常发生在快要退烧或是退烧后24~48小时,如果宝宝退烧后又出现四肢冰凉或皮肤湿冷的症状,应马上去医院治疗。

本文由小编编辑整理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