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服装 《红楼梦》的服饰文化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08-17 06:26:41
分享:

《红楼梦》里的服饰,既体现了清朝的特点,又有明朝的特点。

《红楼梦》服饰重一“红”。“红色”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一种颜色,有30多处。

在《红楼梦》中,几乎使用了各种各样的红色,比如大红、桃红、水红、紫红、银红、猩红、海棠红、玫瑰红、石榴红、牙牌红等。

红色代表吉祥喜庆,也代表不同的身份地位、嫡庶之别。这是西方人不能理解的色彩学。

万千宠爱于一身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主角,脂粉堆里的公子哥,服饰也最有特色。

宝玉经常穿以红色为主的服饰,既符合了他的身份,也寄托了一份贾府上下对他继承家业使之振兴的殷切期许。

第三回贾宝玉出场:“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87版电视剧的造型

宝玉和黛玉一起看《会真记》,着一件红箭袖

祭晴雯时,原作“穿着一件松花绫子夹袄,袄内露出血点般大红裤子来。秋纹见这条红裤是晴雯手内针线……”内衣也是红色,后来穿了一件外衣。

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安排了宝玉黛玉着淡青色情侣装。

原作中,贾宝玉撰写了《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后来遇到黛玉。

将“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陇中,女儿命薄”改成“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

黛玉由此陡然变色,而后又连忙点头称妙。

因黛玉先前写过《葬花吟》,也是用来祭奠花儿的文章。她的表情变化,似乎暗示着已经得知自己的不幸结局。

看破红尘出家时,仍然是披着大红猩猩毡的斗篷。87版电视剧没有做修改。

曹雪芹钟爱红色,只有拔尖的人物才给穿红。一般的人可就没这个待遇了。

从贾宝玉的服饰中很明显等看到满汉合流的特征,也符合清朝“老从少不从”的政策。

明朝汉族的贵族少年都会带冠,宝玉也戴冠。

典型的宝玉形象:红冠红衣

宝玉穿的,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就是清朝贵族的一种典型礼服。

“八团”是衣面上缂丝或绣成的八个彩团的图案。

网上找的一张今人想象图片,颜色不是石青外,但是八团、排穗、倭缎是基本无差的,还有红色箭袖。

据清末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八团的位置是:“前后胸各一,左右角各一,前后襟各二。”

因为“八团”凸出衣面,所以叫做“起花”。

“排穗”亦作“排须”,指衣服下缘排缀之穗状流苏。

“倭”即日本,据《天工开物》记载,“倭缎”原系日本织造,后漳州、泉州等地仿造日本织法制成的缎子也称“倭缎”。

据《大清会典》记载,江宁织造局每年织倭缎六百匹。倭缎在当时只被贵族使用,与平民无缘。

另外,宝玉日常还常穿一种箭袖。清代宫廷早起因极力主张“不废骑射”,因此将箭袖用于礼服,成了清代男服的典型制式。

皇家箭袖标本

宝玉虽不习武,穿上它可以显得英俊干练,风流潇洒。

宝玉着箭袖

如若改成宽袖长袍也许更适合读书人,却不免老气横秋,那就不像贾宝玉了。

由于清朝是满族建立的,当时和汉族的服饰习惯大不相同。后来清朝颁布的“易服剃发”的法律,要求汉人穿和满人一样的衣服,并按照满人的习惯剃发,结果导致了汉人的不满,加深了社会矛盾。

无奈之下,清政府采纳了明朝遗臣金之俊的“十从十不从”建议,吸纳了部分明朝服饰的特点,如结婚,死殓时女子都被允许着明朝服饰。

《红楼梦》成书于满汉交融期间,因此服饰在保留了明朝服饰的特点也吸收了满族服饰的特点。

红妆何须倚衣装

和宝玉相比,曹雪芹在黛玉的衣着上用字不多。

黛玉的出场中,曹公并没有直接写她的绝代姿仪、旷世风华,也没有直接着墨,描写她的外在服饰。

整部《红楼梦》对黛玉的衣饰描写不是浓墨重彩、详尽细腻,唯恐衣饰污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黛玉。

只是描写其风采:凤姐说,“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

在宝玉的眼里,这“神仙似的妹妹”,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初来乍到,她觉得“果与别家不同”,丫头们漂亮得体的服饰,“穿红着绿”,也是贾府热闹富足快乐的特征。其造型主旨可以归纳为两个字:清,雅。

原作中,曹雪芹两次写过黛玉的穿着。

照我们的想象,林黛玉是一位聪明灵秀,不染尘俗的世外仙妹,似乎白色才符合她的品行性格。而曹雪芹则为我们大胆创造了一个衣红的黛玉形象。

让她穿红妆,咏桃花,甚至在题帕诗时“腮上通红,真合压倒桃花,”可这正是曹雪芹的高妙之处。

第一次描写在第八回林黛玉到梨香园,“宝玉因见她外边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

毕竟,曹雪芹爱大红。

第二次在第四十九回芦雪庵赏雪对红梅,“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绉面白狐狸皮的鹤氅,系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

红香小靴,大红鹤氅,延续了黛玉衣红的一贯风格。鞋子羊皮制成,且用“红香”二字,见其视觉上的红艳和嗅觉上的芬芳。

高鹗续写过一回黛玉的穿着。在第八十九回,“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要下系着杨妃色绣花棉裙。”

月白皮袄,银鼠坎肩,杨妃色棉裙,这确符合黛玉聪慧善感,清高幽怨的性格态度。

不知为何用“杨妃色”表现粉红。

从二十七回中“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可知,把林黛玉比作赵飞燕,薛宝钗比作杨贵妃。似乎是高鹗的误读。

但也许,把杨妃色加在黛玉身上,在隐喻黛玉之死。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给黛玉准备了据说有44套不同的精美衣服。

在电视剧中,黛玉衣饰色系浅淡,主色调为白、蓝、粉、红。这些纯色的目的,在于表现人物的个性之纯澈。初入贾府时,黛玉身着藕荷色上衣,梅花刺绣,外系着白色披风。

以梅、兰二花为主要方案,梅之冷艳、兰之馨雅恰是黛玉倔强又幽雅的最好表现。

初入贾府

鹅黄色带竹子图案的棉服典雅华贵,宁国府元宵开夜宴时黛玉所穿

黛玉葬花

原著中提到过的大红羽绉面白狐狸皮的鹤氅

黛玉和宝钗谈心。脂砚斋评论:钗黛合一。

开头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就说明了,两个角色是一人两体。

钗派和黛派白白争了好多年,却有两不料。一不料二人其实只是活在审美里,于现实并无意义;二不料现代人喜欢探春、凤姐和湘云的居多。

任是无情也动人

原作中,薛宝钗服饰描写也是有两次。

第一次在第八回“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来不觉奢华。”

这就是宝钗早期出场时的模样。“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品格端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也不靠衣装

先看这个“纂儿”,旧时妇女在较比正式场合戴髻,那是一种用金、银丝或者马尾、纱编成的假发套,上面插些珠翠簪钗之类。平时家居,则把头发松挽成一个纂。

棉袄的蜜合色即浅黄白色,蜜合色为古代染料颜色的一种,就是蜂蜜一样的淡黄色,《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的记载:“浅黄白色曰蜜合”。配着葱黄色绫棉裙,是同色搭配中的浅深之分;比肩褂的玫瑰紫是紫中偏红的颜色。

虽然对比效果也很强烈,但“一色半新不旧”就显得不那么奢华。既有少女青春娇艳的气息,又符合宝钗藏拙守愚的深沉个性。

最妙的是曹雪芹在描写薛宝钗拿金锁给宝玉看时又添了一句,“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摘出来。”

藏拙是薛宝钗的处世之道,把大观园的蘅芜院弄得雪洞一般,却把大红袄穿在里面,留给自己欣赏。

第二次是在四十九回稻香村聚会。“只见众姊妹都在那里,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把丝的鹤氅。”

传说中的莲青色

这是原物莲子

莲青是极清冷的绿色,与琉璃白雪世界映衬,凝重而板滞。

蘅芜君的这件“雪褂子”虽然色彩比较谨慎,但采用更为少见的进口面料,是不知哪个国家出产的羊毛与棉合织成的花呢,具有彩锦一样的效果,在紫底上显有绚丽织纹。

其他人的羽纱或者猩猩毡虽然也是进口面料,但都是单色织物,不带图案。

唯独宝钗用上了类似织锦的洋呢,似乎不张扬,但在品质的精细,以及由此而达到的极致奢华上,总显出他人无法竞争的豪气与霸气。从中能窥见其皇室商家小姐的身份。

这件衣服与她富贵中不失沉稳和冷峻寡情的性格相吻合。

书中借平儿之口极力赞美大红色。说“昨儿那么大雪,人人都穿着不是猩猩毡,就是羽缎的。十来件大红衣裳,映着大雪,好不齐整!”

即使大红是大观园女儿们的最爱,薛宝钗也没有穿,而是千方百计回避这鲜艳颜色。

但越是回避,越是渴望。所以她在衣服里面穿上大红袄儿,手腕上带着红麝香串。

似乎在隐喻,薛宝钗在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却握有实现婚姻的优势情况下。她知道婚姻的缔结不在当事人,而取决于家长之命。

她的性格为人,早已获得贾家上下的普遍赞许,她又格外用力地取悦贾府的统治者:时刻带着元妃所赐的红麝香串。

当家媳妇凤姐

从一出场我们就处处感觉到那种张扬的、浓烈的、艳丽的极尽奢华。

第三回“头上戴着金丝八宝珠髫,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凤姐的凤冠

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绉缎窄裉袄,就是在大红洋缎的衣面上用金线绣成百蝶穿花图案的紧身袄。裉,上衣前后两幅在腋下合缝的部分,非常合身,与满洲宽大的旗装有明显的差异。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王熙凤穿的这件“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绉缎窄裉袄”更接近原作中的想象,87版把颜色改成了橘红色了。

87版生日时穿了一件红色窄裉袄

第六回,家常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

只有一回有心机的去见尤二姐,换上了一水的素白孝服。第六十八回“只见头上皆是素白银器,身上月白缎袄,青缎披风”。见那反常的穿着,想凤姐其人的心机,可解一二。

87版电视剧的设计,在见尤二姐的时候也有修改,穿的是石青刻丝灰鼠披风。

俩人的气场一眼就看出来区别了。

元春省亲时的熙凤

贾琏是正五品官,头上的丹砂点翠朝阳挂珠钗,是凤姐按品大装时必须佩带的。

超越时空的女性典范

史湘云俨然一个“假小子”,颇具中性美感。在衣着上别具一格。

她爱穿别人衣裳搞恶作剧,穿贾母的斗篷太长,就用一条汗巾子拦腰系上,扑雪人玩时,一下子绊倒,弄了一身泥水,引得众人捧腹。

她还爱穿男孩子的衣裳,引得贾母误以为是宝玉。

错把两个耳坠子当成了灯穗子,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雪天穿上大红猩猩毡里外发烧大褂子,俨然是孙行者的扮相。

脱了褂子,露出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裉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是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脚下穿着鹿皮小靴,一副男儿装扮,引得众人说她比妆成女儿更俏丽。

史湘云不被不如意的生存环境所困,爽朗奔放,不拘小节,爱着男装恰恰是这种豁达和我行我素的表现。

黄均工笔人物:史湘云醉卧芍药圃图

石青衣服苦石人

李纨的服装在原作中没有提及,在87版的电视剧中,是深浅不同,石青色为主的服装。例如,和探春宝钗一起打理大观园时所穿的石青色对襟褂子。

这个颜色其实也很能说明她的寡居地位,无论是样式还是质料,比王熙凤都差了一个层次。

她的出身是优渥的,父亲位居高官,家中人无论男女都是知识分子,她却只读了《女戒》。

芳华长成,她配给了荣国府的长子贾珠,“十四岁进学”,却不幸早逝。人生也就在此刻终结。

薛姨妈打发人送宫花没有她的一份;尤氏在她那里梳妆也没有胭脂红粉;衣服更是失去了色彩,日常删繁就简,青衣淡衫。

芦雪庵赏梅花时,大多数人都穿着大红猩猩毡大氅或羽毛缎斗篷,她穿的却是一件青色哆罗呢对襟卦子。

青色,比较晦暗,有沉郁之感,衬托出她内心的孤寄寂。

李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侍亲教子,安分守己地过日子。

李纨,三个小姑坐着,她站着。

直到因子得贵,凤冠霞帔时已是日薄西山,徒留一个封诰虚名任人谈笑,一段好韶华都付与了素色流年。

穿蓝的时候,叫人想起“到头谁似一盆兰”。

穿白的时候,叫人想起“如冰水好空相妒”。

差不多是用了一生的时间和这两种颜色纠缠。

富贵极致终是空

贾母是贾府至高无上的“老祖宗”,虽然年事已高,穿着上仍然十分考究。

享尽人生富贵的老太太,从不显山露水,看抹额和耳钉,低调和名贵至极。

原作对她的衣装没有太详细描写,但从她赠送给薛宝琴、史湘云和贾宝玉的三件极为贵重的大氅可见一斑。

给薛宝琴:“凫靥裘”,是用野鸭子头上的毛制成的,金翠辉煌,灿然夺目。

薛宝琴:鲜衣怒马少年时

薛宝琴家中买卖商行遍及各地,从小随父母走遍四山五岳,见多识广。

是宝钗的堂妹,更加活泼明媚。才华出众,幼雅纯真。

她衣装艳丽华贵,赠送给香菱的一条石榴裙十分漂亮,由这条裙子还引出一段故事:

一群丫头在草地上玩斗草游戏,嬉闹间香菱弄湿了石榴裙,怕沾湿了裤子和鞋,呆呆地站在地上动不得,幸好宝玉看见,叫袭人送来干净的裙子换上个才算解了尴尬。

薛宝琴被贾母厚爱,差点成了宝玉的妻子。

书中写道:宝琴来了,披着一领斗蓬,金翠辉煌,不知何物。宝钗忙问:“这是那里的?”宝琴笑道:“因下雪珠儿,老太太找了这一件给我的。”香菱上来瞧道:“怪道这么好看,原来是孔雀毛织的。”湘云道:“那里是孔雀毛,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可见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给他穿。”宝钗道:“真俗语说‘各人有缘法’。他也再想不到他这会子来,既来了,又有老太太这么疼他。”…湘云又瞅了宝琴半日,笑道:“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

给宝玉:“乌云豹”,也叫雀金裘,后来晴雯病中补的就是这一件。来自哦啰嘶,用孔雀金丝线织成,碧彩灼烁,绚丽耀眼。

雀金裘:今人的想象

贾母赐给宝玉的雀金裘,被穿出去不久“后襟上烧了一块”,“有指顶大的烧眼”。

书中写道,让婆子们拿出让织补匠织补,可是“不但能干织补匠人,就连裁缝绣匠并作女工的问了,都不认得这是什么,都不敢揽”。

这一方面说明雀金裘确实名贵罕见,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如同这样的服饰在制作工艺上的非常难度。

市上的织补匠、裁缝匠都没见过也补不了,却由大观园内的一位俏丫鬟完成了。

书中说,晴雯“细看了一会”就说出“这是孔雀金线织的,如今咱们也拿孔雀金线就像界线似的界密了,只怕还可混得过去”。

书中描写道:“晴雯先将里子拆开,用茶杯口大的一个竹弓钉牢在背,再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的散松松的,然后再用针纫了两条,分出经纬,变如界线之法,先界出地子后,依本衣之纹来回织补。”

书中评价晴雯此举:勇。她大概不会想到,不久之后就会在贫寒饥渴中去世吧。

给湘云: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里子面料全是裘皮,十分名贵。

“里外发烧”是指衣服外表和里面都用毛皮,清乾隆、嘉庆年间盛行。相比前两件稍显普通。

芦雪庵赏雪时,贾母拥一件大红猩猩毡鹤氅,带着灰鼠暖兜坐在竹轿子里,前呼后拥,一路逶迤走来。

雍容华贵的公府老妇人倍添尊崇感,一位掌管家政大全的老太君赫然入目。

说了好几次芦雪庵赏雪,这确实是个桥段。以原作中赏雪时穿的斗篷为例,只一斗篷,写得前后照耀生色。

宝琴翠羽斗篷,贾母所赐,言其亲也。

宝玉红猩猩毡斗篷,为后雪披一衬也。

黛玉白狐皮斗篷,明其弱也。

李宫裁斗篷是多啰呢,昭其质也。

宝钗斗篷是莲青斗纹锦,致其文也。

贾母是个大斗篷,尊之其词也。

凤姐是披着斗篷,恰似掌家人也。

湘云有斗篷不穿,着其异样行动也。

岫烟无斗篷,叙其穷也。

87版电视剧对斗篷的颜色进行了调整,不再是一片大红猩猩毡。

生命活泼红配绿

主仆的服装款式有明显不同,丫头们以袄裙为主,小姐们的衣物款式更多。

第七十回里怡红院的丫头们的一早起来打打闹闹的场景是这样的,“晴雯只穿着葱绿色艳绸小袄,红小衣红睡鞋,披着头发,骑在雄奴身上…”

绿绸小袄,红睡鞋,又是一幅娇艳的红配绿,鲜明的色彩,鲜活的生命。

一个个穿起红袄配上绿绸小裤也是一道艳丽的风景。

第二十六回袭人穿着“银红袄子,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

第二十六回“回头见鸳鸯穿着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

第五十一回“麝月忙起来,单穿着红绸小袄”

第五十八回“那芳官只穿着海棠红的小袄,底下绿绸撒花夹裤”

第七十回“那晴雯只穿着葱绿院绉小袄,红小衣,红睡鞋”

红配绿,赛狗屁,是今人的看法,明朝有“红配绿,看不足”的说法。

张爱玲《童言无忌》里写中国配色:“现代的中国人往往说从前的人不懂得配颜色。古人的对照不是绝对的,而是参差的对照,譬如说:宝蓝配苹果绿,松花色配大红,葱绿配桃红。我们已经忘记了从前所知道的。”

这是现代小资的穿衣风格。

87版电视剧,为照顾现代人的审美,改了不少。

电视剧中的袭人、鸳鸯和平儿

花气袭人知昼暖

在这里要专说一下袭人的衣服,一件是王熙凤给的,还有三件是王夫人给的,王夫人赏赐了袭人三件旧衣裳: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葱绿盘金彩绣面裙、青缎灰鼠褂。这三件是袭人最好的冬天衣裳,袭人回家奔丧时候一口气全穿了。

有网友考证,王夫人给袭人的旧衣裳都是价值连城的服装,甚至是艺术品级的服饰工艺品。

有文章讨论桃红百子刻丝袄:这是明朝贵妇的正装,吉服。

平常人家小姐都做不起。

更重要的是古代等级森严,不是朝廷五品以上的命妇也是没有资格穿的。

网上找的一张红色百子刻丝袄,像不像皇后穿的衣服?桃红虽然不如红色规制高,但这种工艺绝非普通富贵人家有资格享用的。

百子衣细节,百子图案的衣饰,主要用于新嫁的女子。

王夫人将这件衣服赏赐给袭人,其意义不言而喻。

明朝定陵共出土两件百子衣,一件是孝靖皇后王氏的“红素罗绣平金龙百子花卉方领女夹衣”,另一件“红暗花罗绣‘万寿’字过肩龙百子花卉方领女夹衣”。

赵姨娘是名正言顺的姨娘,她也没有穿这种衣裳的福分。

王夫人对袭人的恩典可谓达到了当时道德的最高度。王夫人除了没及时给袭人小老婆正式名分外,其他都给了。也是为了让袭人更好的用丫头身份劝宝玉上进。

王夫人赏赐袭人自己年轻时候的新娘嫁衣,和禅宗师父传位给哪个徒弟,就把衣钵传给哪个徒弟的意义大概相同。

宝玉的大丫头晴雯,知道了袭人得了太太这样旧衣裳后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后来,王夫人狠心赶走身患重病的晴雯时候说,只准她穿贴身的衣服出去。

好衣服归好丫头穿。从以上两件事可以充分看出王夫人对不同丫头的爱憎差距就是如此巨大。

王熙凤送给袭人衣服的时机是在王夫人送衣服之后,也很名贵。第五十一回,“凤姐儿命平儿将昨日那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拿出来,与了袭人。”

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

据《大清一统志·奉天府五》记载:天马皮是沙狐的皮毛的一部分,而且是腹下比较柔软珍贵的,另外沙狐的下巴部位,还有个名字,叫乌云豹,都很贵重。

按照清朝规制,镇国公夫人、民公夫人、辅国公夫人、郡主至三品夫人吉服褂,均饰花卉八团,石青色。

可知袭人在贾府人中的地位。

最后想总结一下这么许多衣服的特点。

一是品种多,二是高档、名贵,有些可说是稀世之宝。

其中的皮毛,主要体现满人服饰的特点。

清代满族服饰质料有严格规定,不得越章滥用。

五品官以下不得用蟒缎、妆缎、貂皮、猞猁狲皮等。这些都是《红楼梦》中司空见惯之物。

“秋板貂皮”:一种名贵貂皮

“白狐腋”:白狐腋下的毛皮,其珍贵可见

“海龙皮”:又叫海狗皮,海狗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当属进口物品

“凫靥裘”[fúyèqiú]:野鸭面部两颊附近的毛皮制作的衣服。刚刚说了,是贾母给宝琴的。

“猞猁狲大裘”:五十三回贾珍穿的猞猁狲大裘,又叫舍利孙,是一种野猫,极其稀有的动物,其皮毛更是珍贵。

“云狐皮”:毛色呈云纹的狐皮。清崇彝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若云狐腿、玄狐腿二种,不恒见,其价尤贵;二种皆带银针,有旋转花纹间之,极好看。”

“洋灰皮”:又是一种外国奢侈品

“皿貂皮”:又一种珍稀动物

织品也是极尽当时服饰工艺之所能。

“黄绫”、“羽缎”、“妆缎”、“月白纱”、“羽纱”、“麻叶皮”、“羽线绉”、 “蟒缎”、“起花八团倭缎”。

“哆罗呢”、“洋线番羓丝”、 “雀金裘”、 “西洋布”、 “大红洋缎”、“撒花洋绉”,从名字可以看出是舶来品。

氆氇是藏族人民手工生产的一种毛织品,可以做衣服、床毯。

可以肯定的是,都与平民家庭无缘。

其中涉及的服装饰品工艺,都有一些美丽的名字。

刻丝这种高级工艺,出场率特别高,是贵族衣物常用的。如五彩刻丝、石青刻丝、刻丝八团等等。

刻丝,又叫缂丝,是中国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这是一种挑经显纬、显现花纹,形成花纹边界,具有犹如雕琢缕刻的效果,且富双面立体感的丝织工艺品。

一件精美的缂丝作品

刻丝的技艺从宋元就有,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

“掐金挖云”:挖云,镂穿成云头形的边饰。《红楼梦》第四九回: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

“缕金百蝶”:以金丝织百蝴蝶。

“锦边弹墨”: 以纸剪镂空图案覆于织品上,用墨色或其他颜色或喷成各种图案花样,叫弹墨。第三回写宝玉衣着,有“锦边弹墨袜”。

“累丝嵌宝”: 将金银拉成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于器物之上,谓之累丝。是做饰品的高级工艺。

一裹圆:又叫一口钟。一种无袖、不开衩的长外衣,以形如钟覆。《红楼梦》第九四回:“且说那日宝玉本来穿着一裹圆的皮袄在家歇息。”

一口钟,猜测是这样的款式

这里说到《西游记》里的一个故事。86版电视剧《西游记》提到,“柜里是破烂流丢一口钟”,把“钟”当成了寺庙中的“钟”,后来中央电视台听取群众意见,补拍了衣服的镜头,才替换过来。

《红楼梦》服饰的好些工艺,现代只能靠想象来体会其精细了。

致敬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服装设计师史延芹,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我们呈现了一道视觉大餐。

看上去是一位文艺青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成就经典之作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