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口吃怎么办 宝宝口吃怎么办 宝宝口吃怎么回事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1-19 12:03:40
分享:

宝宝在学舌的阶段,有很强烈的表达欲望。有些宝宝在说话的过程中,有口吃的现象。出现了口吃让家长格外担心,害怕宝宝长大后依然如此。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宝宝出现了口吃现象,该怎么办。

宝宝口吃怎么办

1 |宝宝为什么会“口吃”?

口吃,是指重复发音、单词或短语。在小宝宝群体,“口吃”是非常常见的。在2岁半到5岁阶段,据统计有5%的小朋友有口吃的问题。在宝宝学话阶段,宝宝的语言能力会起起落落,有时流利有时不流利!有时没有任何原因就发生口吃;但多数时候,口吃往往是因为宝宝太兴奋、太累或者太急于表达!

在这个阶段,宝宝在不断扩大词汇量,并且学习更复杂的语式。这些复杂的语言规则,让宝宝从以前使用单句,比如“妈妈,吃奶”变成更长、更复杂的句子,比如“妈妈,把果汁放到蓝色的杯子里”,这需要宝宝更多的协调能力才能顺利完成。因此无可避免的,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会造成一些混乱,就出现了“口吃”。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上面说的口吃现象,随着宝宝年龄增大会自然而然消失。但是,有时候口吃是异常情况。而如果是异常口吃,那么专业介入越早对矫正越好!因此对我们宝妈来说,关键在于判断什么是“正常”的口吃,什么是需要警惕的“异常”口吃!

3、无表达内容障碍;因发音-呼吸器官的紧张性痉挛,导致语言节奏失调

4、排除抽动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说话时,可伴有跺脚、摆手、挤眼、歪嘴、口唇颤抖、躯干摇晃等动作。部分患儿常易兴奋或激惹,并伴有情绪不稳和睡眠障碍等。

随年龄的增长,患儿还可出现焦虑不安、害羞、容易激怒,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上课不敢发言,不喜欢交往,变得孤独退缩等情绪与行为的异常,如不予矫治最终可导致顽固性口吃。

预防儿童口吃

为了防止儿童口吃,安排好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很重要的。儿童日常的生活要有规律,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吃饭,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不要强迫3~7岁的儿童牢记各种长篇故事或不适应他们语言能力的诗歌。

矫正儿童口吃的关键是要培养一个良好的讲话习惯。对于患口吃的儿童,父母、老师应耐心教导,告诉他怎样把话讲清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他讲对了,就要鼓励他"讲得好",帮助他树立学习掌握讲话技巧的信心。如果他讲话不清楚或不流畅,也要耐心听完,不要中途打断或随意责骂,使孩子以后在人前不敢讲话,或造成精神紧张,一说话就口吃。

音乐可以在矫正儿童口吃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有节奏的唱歌、朗诵对儿童语言训练有一定的帮助,儿童听了音乐之后,因心情愉快,分散说话时的注意力,不是仅关注讲话的动作,这样,就能使儿童容易讲出自己要说的话。讲故事也是帮助儿童矫正口吃的一种方法。家长可以让孩子叙述幼儿园、学校里的事情;与孩子对话,讲看的新书、新电视剧。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老师要有耐心,同时要求口吃的儿童也心平气和,不慌不忙。每次时间不要过长,时间长了容易使患口吃的儿童感到精神疲倦,一般20~30分钟即可。父母或学校、幼儿园老师对患口吃的儿童要给予多方面的温暖和帮助,周围的人也不要戏弄、嘲笑或故意模仿儿童的口吃。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