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继宁北京地铁再发乘客猝死引热议:如何开展防治与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6-26 19:56:08
分享:

北京地铁再发乘客猝死 引公众热议公共急救普及

与猝死说再见

9月25日,一名45岁男子在北京地铁霍营站晕倒并不幸猝死。此新闻近日引发公众热议,许多网友呼吁“公众场所应普及用于抢救心脏骤停的AED”。回想去年11月,中国台湾艺人高以翔在宁波录制节目时猝死,也曾在网络上掀起关于对猝死救治的相关讨论。可见,猝死对我们的威胁不容小觑,即使是运动员、年轻人也都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对于猝死的防治与教育,国内外都不乏举措,其中AED、CPR、SADS等代表救助与病因的英文缩写,在各种科普文中频频出现。放眼世界,都有哪些猝死值得注意?猝死的防治与教育又该如何开展?

猝死频发 明星健将同脆弱

艺人的“利益、福祉和尊严”需要得到维护

参加真人秀的艺人的精神健康保护也同样重要

今年年初,《美国周刊》发文盘点了2019年那些离开我们的明星,除去因病逝世,猝死和自杀是文中提及最多的死因。《美国周刊》所给的名单中,40岁以下的青壮年猝死并不少见,其中演艺圈明星和运动员占据了不小的比重。明星们有时面临着昼夜颠倒的工作环境,有时承担着高强度的体能消耗,甚至为了呈现节目效果而挑战极端的温度变化,都增加了身体骤然不适而猝死的可能。

近些年来,国外媒体尤为注重对综艺真人秀中艺人猝死的报道并积极推动业界检讨,增补保护条款。《好莱坞记者》用名为“真人秀电视的阴暗面:27人惨死”的系列图文故事,回顾了近些年在综艺节目中意外身亡的明星。

2014年时,年仅32岁的埃里克·希尔在拍摄美国广播公司制播的综艺节目《单身汉》时,因滑翔伞故障猝死。事故发生在美国犹他州的德雷珀山附近,当他从山顶出发时,滑翔伞却意外塌陷,他瞬间像钟摆一样被甩到山坡上。当地的消防发言人安德顿说,虽然当时距离地面不高,且艺人佩戴了头盔等保护措施,然而过快的速度带来的大力撞击,给他的身体瞬间带来严重的伤害。虽然节目组从出事地点将他紧急送往犹他大学医学中心,但希尔还是不幸离世。《单身汉》节目组面对CNN的采访表示,希尔从去年开始励志走遍世界,对滑翔伞也很有经验,他们对希尔的去世感到非常难过。

随着不幸事件频发,近些年来自媒体的监督和法律的管控都推动真人秀节目增强了对节目嘉宾的保护。英国《卫报》在今年3月发表评论文章呼吁真人秀节目注重艺人的精神压力与心理健康。曾为《大哥大》节目工作的行为心理学家乔·海明斯说,对于参演艺人的保护不应只限于善后服务,更应注重监管问题,例如在精神健康保护方面究竟做了哪些细致的规划,以及要听从医师的建议,对于节目参与者的健康状况提前做出是否适合参与拍摄的评估。

去年7月,《卫报》进一步呼吁出台保障措施,以保护真人秀参与者的“尊严”。英国的电视和广播电台都明确要求保护参加其节目的艺人的“利益、福祉和尊严”。评论称,这很可能改变英国真人秀的制作方式并对纪录片的拍摄产生附带影响。媒体监管机构Ofcom表示,除了要求制片人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护参与者的安全和尊严外,广播公司还必须确保公众成员“不会因参加节目或这些节目被播出而引起不合理的困扰或焦虑”。

毕竟,除了身体上的挑战,过大的精神压力和焦虑也会给健康的身体带来负面效果,增加猝死的可能。其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就包括心脏骤停和猝死性心律失常综合征。除去遗传病的因素,关注自己是否时常感到精疲力尽、恶心、吃不下饭与睡不着觉十分重要,如有类似情况就要敲响警钟进行心脏检查,避免与风险不期而遇。

从明星们的案例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否足够年轻或热爱运动,都面临着同样的猝死风险,对于猝死的防治与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在送医之前抓紧救治的“黄金四分钟”,让更多的普通民众掌握救人技术,各国都在积极着手进行科普教育。

心肺复苏 普及教育担重任

心肺复苏术担当起“兄弟的守护者”角色

日本是世界上AED设备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0万人分享393台设备

提到猝死的救护,在各个讲座、知识手册中出现最多的专业术语非CPR——心肺复苏术莫属。数十年来关注这项技术的人,不限于大量的医务工作者,也包括广大民众:当面对猝死威胁时,心肺复苏术担当起“兄弟的守护者”角色,为我们唤醒一丝生的希望。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