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则栋追悼会校内垃圾“四分法”如何落地?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6-26 12:27:39
分享:

桶站摆放有哪些“讲究”?厨余运输怎样安排?北青报记者新学期深入校园调查——

校内垃圾“四分法”如何落地?

实验二小平谷分校“护桶小卫士”用餐后监督厨余垃圾投放

2020年9月7日,大峪二小五年级三班的教室内正在上一堂特殊的“垃圾分类课”,同学们将“垃圾分类达人”李诗雅围住,李诗雅正在给同学们展示她用早餐剩下来的废旧牛奶盒制成的收纳盒,分上下两层,上层“水晶盖”用胶带覆盖绑住,当做可擦写画板,下层设置4个小抽屉,用于收纳零碎小文具。在学校“红领巾回收站”,类似李诗雅这样用废旧报纸、可乐瓶、易拉罐等做成的创意作品还有很多,垃圾变废为“宝”成了每个同学生活中的习惯。 开学20多天以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多所学校,近距离接触校园垃圾分类的现状和那些乐在其中的“分类小达人”们。

实验二小平谷分校课间班级垃圾分拣员将可回收垃圾投放到楼道垃圾桶

观察1

校园内垃圾桶怎么摆放?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实施四个多月,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随着本市各个中小学平稳有序开学,校园内的生活垃圾分类也都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条例》的原则性框架之下,校园中垃圾桶站的设置、回收方式和居民小区相比较更加突出因地制宜的特点,并有其特殊之处。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居民区中“四分类”的垃圾桶一般都集中放置在一起,但学校和居住小区的垃圾构成不同,需根据学校特点因地制宜摆放。北青报记者走访多所学校发现,每间教室、教师办公室内都会并排放着两个垃圾桶,一个为“可回收垃圾桶”,一个为“其他垃圾桶”。打开可回收垃圾桶桶盖,里面是同学们写完练习题后丢弃的废旧纸张、废旧矿泉水瓶,其他垃圾桶里则是擦手擦嘴用过的湿纸巾、餐巾纸等。据学校介绍,厨余垃圾一般都不会在教室、办公室内日常中产生。

至于学校中的有害垃圾,虽然量并不是很多,但因为其特殊性,一般被放置在校门口、校医务室外等能够被保安、校医监督到的地方。在有害垃圾桶里有坏掉的灯泡、灯管、打印机空墨盒、废旧电池等。对校园里有害垃圾的管理,各学校尤为重视。“对于有害垃圾,我们不会让学生直接接触和管理,都是由学校实验室、后勤的专管员老师来做,因为这部分垃圾都是学校日常工作消耗运行中产生的,孩子们在垃圾分类实践中不会涉及。”实验二小平谷分校副校长李强介绍说。

宣师一附小同学们开展“垃圾分类拍了拍我”的互动小游戏摄影/本报记者 杨益

观察2

校内厨余垃圾咋运输?

厨余垃圾在居民社区的垃圾产生量中占比很高,而校园中的厨余垃圾有什么特点呢?据观察,首先,在厨余垃圾桶设置上,学校有自己的考量,会按照师生的就餐地点设置。比如丰台五小、定慧里小学等在教室用餐的学校,就在每天午餐时段将厨余垃圾桶带到各教室或楼道中,午餐用完后,由食堂专人将厨余垃圾收走。而朝阳实验小学、密云区冯家峪镇中心小学等都是在食堂就餐,因此餐厨垃圾桶就设在食堂里。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秋冬季校园里的落叶也变多了一些,这些枯草落叶都应归类为“厨余垃圾”,因此不少学校也在操场、通道设置了临时厨余垃圾桶。

北青报记者在多所学校走访时发现,大部分学校在教室内都全面禁食零食和水果,所以厨余垃圾主要来源于厨房和食堂,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食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根茎和残叶,另一类是肉类食品的骨头和水果皮核,在 “光盘行动”的背景下,不少学校的剩菜、剩饭都已经较为少见。如实验二小平谷分校本周二中午的伙食,由于有土豆丝、肉炒芹菜、胡萝卜、鸡腿以及餐后的水果橘子,因此厨余垃圾桶里可以看到土豆皮、芹菜叶、胡萝卜皮和根等,而饭后厨余垃圾桶里又多了鸡腿骨头、橘子皮、橘子核等。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