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手抄报 爱耳日手抄报图片大全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28 20:25:01
分享:

手抄报1:耳朵日基本介绍

听力和语言障碍者在中国残疾人总数中排名第一。为了降低耳聋的发病率,控制新生儿耳聋儿童数量的增加,预防工作尤为重要。鉴于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防治工作薄弱,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等10部委联合指定3月3日为中国爱耳日。

听力障碍严重影响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耳聋是由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引起的,由环境噪声污染和事故引起的耳聋人数逐渐增加。这一庞大的特殊困难残疾人群体引起了全社会特别是卫生部门的极大关注。全国部分城市成立了抗聋指导小组,开展耳部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积极拓展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领域,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卫生部颁布的《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标准》在加强耳毒性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减少听力和语言障碍的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3月3日是第16届全国“爱耳日”,也是国际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安全使用耳朵,保护听力”。出门的时候一定要“穿上”保暖的外套,戴上耳袋,或者用宽边帽和围巾遮住耳朵。耳朵是我们倾听世界的窗口。平时要注意保护耳朵。

1998年3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CPPCC)第一次会议上,鉴于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不力,社会福利团体15名成员提出了第2330号提案《关于开展爱耳日宣传活动的建议》。这一建议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包括中国残联和卫生部在内的10个部门共同同意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

中国有2057万聋哑残疾人。每年出生的先天性残疾儿童约占出生总人口的4% ~ 6%,因药物、遗传、感染、疾病导致的新生儿耳聋人数每年增加约3万人;听力和语言障碍者多达205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7岁以下聋童80万人,老年聋童949万人。为此,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要求“在全社会普及预防和残疾的科学知识,加强婚前保健、孕产妇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

为了降低耳聋的发病率,控制新生儿耳聋儿童数量的增加,预防工作尤为重要。1999年,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标准》,加强了临床使用耳毒性药物的规范化管理。鉴于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防治工作薄弱,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生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全国妇联、中国老年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联合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有专家论证,如果能实施“爱耳日”,7岁以下儿童的药源性耳聋每年至少可减少1万至2万例。自2000年全国“爱耳日”确立以来,预防耳聋的公众宣传和全民爱耳意识有所提高,但科普力度不够。现在第四个耳日即将到来,卫生部会同有关机构,要求各省做好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总结,及时收集当地活动、感人事例、宣传报道材料、图片等。,并向残疾人康复办公室全国聋哑儿童康复协调小组报告;将为学徒举办各种宣传活动。

加强耳病的防治不仅仅是卫生部或残联的一项活动,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需要全社会多年来的不懈参与和支持。

手抄报二:耳朵日的背景意义和主题

中国有听力语言障碍残疾人2057万人,其中7岁以下聋哑儿童80万人,老年聋哑人949万人;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和事故,每年约有3万名聋哑儿童出生。听力障碍严重影响这个群体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为了有效开展聋儿康复和预防工作,1988年,聋儿康复工作作为一项救援项目被纳入国家计划并得到系统实施。全国共有1422所聋儿康复机构,初步形成了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为技术资源中心,以省级康复中心为龙头,以市级语言培训部门为骨干,以聋儿基础语言培训班为基础,以社区家庭为基础的聋儿康复体系。到1998年底,

1998年1月,中国残联、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全国妇联的领导和北京市听力学、特殊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了座谈。大家一致建议,尽快建立全国“爱耳日”,加强社会宣传,普及耳聋预防和康复知识,减少耳聋的发生。

1998年3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CPPCC)第一次会议上,16名委员正式提交了第2330号提案《建议设立“爱耳日”,引起了卫生部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立即回复:“卫生部办公厅将与有关部门进行讨论,以使全社会参与,做好耳聋的预防工作”。

加强耳病的防治,关键在于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中国对耳聋的危害、耳聋的原因等科普知识宣传力度不够,人们爱耳护耳意识相对淡漠。尽快确立全国“爱耳日”,加强预防耳聋的公众宣传,增强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的发生,是利国利民、提高全民素质的大事。专家认为,如果“爱耳日”能够实施,7岁以下儿童的药物性耳聋每年至少可以减少1万到2万例。建议卫生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爱耳日”,并在2000年3月开展第一个“爱耳日”。

2000年,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标准》,规定了30种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标准,指导医生正确规范使用,减少和避免听力语言障碍的发生。

中国有大量的聋哑儿童,康复的需求很大。但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的限制,每年只能达到培养2万名儿童的能力。因此,除了采取必要的康复措施外,积极开展预防,预防耳聋,控制新生儿耳聋的数量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中国残联、卫生部等10个部门联合指定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并于2000年3月开展了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这对降低耳聋发病率,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历年主题

2000年:预防由耳毒性药物引起的耳聋

2001年:降低耳聋发病率并实施早期干预

2002年:残疾人助听器——帮助贫困的聋哑儿童

2003年:提高人口素质和减少出生时听力缺陷2004年:预防耳聋和进入社区

2005年:全社会共同关爱老人——健康倾听,幸福生活

2006年:预防听力损失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的听力

2007:城乡联动,关注青少年听力健康——爱听,快乐成长

2008年:奥运会很精彩——我听说了

2009年:正确使用助听器

2010:人工耳蜗——重建听力的希望

2011:康复始于发现——大力推进新生儿听力筛查

2012:降低噪音,保护听力

2013:健康倾听,幸福生活——关注老年人的倾听健康

2014: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开始

2015:安全使用耳朵,保护听力

2016: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2017:预防和治疗,精准服务

下一页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