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何太苦 菊花何言苦 自有傲霜时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0-13 07:42:47
分享:

  昨天是重阳节,今天是农历九月初十。古时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在重阳节这天登高采菊饮宴,而仅此一日犹嫌不足,故于第二天再集宴赏,号“小重阳”。“小重阳”因而成为九月十日的雅称。唐代某一年的“小重阳”,李白又一次登上龙山,再举酒杯。这一天,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此时不再浪漫,更没有了自比大鹏的豪迈之气,有他当日留下的小诗为证: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

  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

  遭此两重阳。

  诗的意思是说: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菊花是古典诗词中借秋抒怀的典型意象,有的以菊喻志,有的咏菊悲秋。九日登高而采菊,重阳之故事也。杜牧在重阳节登上齐山时有诗云,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可见时人采菊的力度。若人们赏菊而不惜菊,则会不堪其采,以致叶落枝枯,遍地狼籍。晚唐诗人郑谷《十日菊》诗:“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另一位晚唐诗人薛莹也有一首《十日菊》诗:“昨日尊前折,万人酣晓香。今朝篱下见,满地委残阳。”都悲观地描写了重阳过后菊花被折尽繁华、抛落一地荒凉的景象。李白的《九月九日即事》一诗,写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登高、宴饮,菊花两次遭到采撷,故有“太苦”的抱怨之言。诗人是以菊花作比,暗喻自己的从政经历,以此表达内心的苦闷。郭沫若评价道:“简单二十个字,不仅仅在惜花,而且在借花自惜。他的一生也是遭了两次大蹭蹬的——赐金还山与长流夜郎。花遭两次重阳,人遭两次重伤。语甚平淡,而意却深远,好像在对自己唱安眠歌了。”

  但是,菊花不必言苦,反之应感到骄傲。在百花折尽百草竭的秋天,惟有菊花顶着飒飒的秋风昂首怒放,不仅独占重阳,而且独占秋光,得天独厚地受到人们的偏爱。 被采摘下的菊花将生命最后的光鲜留给了欣赏它的人,采过的残枝上又萌发出新的花蕊。“秋蔬尽芜没,好树亦凋残。唯有数丛菊,新开篱落间。”更何况,重阳节的采摘就能使菊花一天之内全部凋残?非也,菊花非人工能够采尽的,那满山遍野煞黄一片的不还是菊花吗?直到秋尽冬来,能用那凌寒傲霜、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来尽展生命力量和昂扬精神,也只有菊花吧。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