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瞒的事实真相 冯学荣:这些往事的真相,为什么被长期隐瞒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0-12 05:58:34
分享:

  广告合作

  往期精彩文章:

  冯学荣:这些虚假的历史,多少人终生深信不疑

  冯学荣:为什么失真的历史,总是传播得特别快

  冯学荣:这些事实和真相,真的会令你不适

  冯学荣,作家,中国最好的人文历史知识传播者,著有《日本为什么侵华》、《中国历史的侧面 II》、《亲历北洋》、《不忍面对的真相》、《隐动力》等,是“别等”书吧的代言人。

  文/冯学荣

  01

  有人问:

  印第安人,也是黄种人,是远古时期从我们东亚大陆跨过白令海峡走过去的,他们跟我们,是同一个人种。

  可是过去几千年来,印第安人在北美大陆,一直都没有发展出高级的文明。

  这是为什么呢?

  是不是因为印第安人很笨呢?

  其实,不是。

  我们要知道在远古时期,一个地区能不能诞生高级的文明,关键是看,这个地区能不能发展出发达的农耕。

  图:农耕社会

  也就是说,人的智力不是关键,关键是有没有农耕。

  为什么要有发达的农耕呢?

  因为有了农耕,就有了数量可观的可以长期保存的粮食,有了大量可以长期保存的粮食,才能养活大量的人口,而且,更关键的是,社会才能发展出复杂的分工,例如衍生出文字、市场、政府,官僚,等等。

  中东、欧洲、亚洲,这些地方在远古时期,之所以能演化出高级的文明,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发展出了农耕,有了小麦、大米等可以长期保存的粮食。

  有了粮食,才能演化出社会分工。

  而北美大陆,恰恰没有粮食。

  因为在北美大陆,没有水稻,没有小麦。

  

  你没有看错,水稻和小麦,都不是北美大陆的物产,这些东西的种子,在北美大陆,找不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你印第安人再聪明,没有种子,你也发展不了农耕。

  北美大陆,只有土豆,和玉米。

  但是,土豆和玉米,恰恰都是不能长期保存的粮食。

  而且,即使印第安人能想出长期保存土豆和玉米的方法,他们也无法发展出发达的农耕。

  为什么呢?因为在北美大陆,没有马,没有牛。

  你没有看错,牛和马,也不是北美大陆的物产。

  图:我们从电影里看到印第安人骑着马,那是后来他们跟西班牙人学会的

  北美大陆,自古以来,牛和马,也是没有的。

  没有牛,你就无法耕地。

  没有马,你跑不远,交通问题也解决不了。

  所以,印第安人,始终无法在北美大陆,发展出高级的文明。

  

  图:印第安人

  小麦、水稻、马、牛,都没有,他们无法发展出高度发达的农耕,没有高度发达的农耕,他们就只能长期依靠渔猎采集来获得生存。

  所以,印第安人,只能长期生活在物质匮乏的状态中,所以他们世世代代,都无法发展出复杂的社会分工,无法发展出高级的文明,后来西班牙人入侵,他们就毫无招架之力,最后就保不住他们祖宗的土地了。

  【历史启示】其实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从非洲出走的“智人”的后代,大家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地球上有的民族文明发展的程度高,有的民族文明发展的程度低,归根结底,不是人的问题,而是气候、环境和所处的自然条件的问题。

  02

  我们小时候读的小人书,有一个很厉害的女英雄,名叫穆桂英。

  大家还有印象吗?

  巾帼英雄,穆桂英。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女英雄。

  但是,我们小时候对穆桂英的崇拜,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幽默。

  好多年前我得知真相,当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因为,在中国真实的历史上

  穆桂英,查无此人

  根本就没有穆桂英这个人。

  所谓穆桂英,是中国古代小说《杨家将演义》里面的一个虚构的人物。

  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历史启示】女人提刀上马,在战场上,打赢大多数的男性敌人,这种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从一开始,就是值得怀疑的。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同理,我们在生活中,凡是听到一些不合理的谣言、说法、理论,只要乍一听不合常理的,通常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你要怀疑它,不要被它带坑里了。

  03

  问大家一个有趣的问题:

  当年日本投降,朝鲜半岛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北韩,而南韩则基本上是一个农业社会,没有什么工业基础。

  那么试问,南韩立国之后,是怎么样在一片战争的废墟和贫瘠的农田上面,活生生建成了一个发达国家的呢?

  答案是:

  靠血盟

  1961年,当时的韩国领导人向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来这么一个方案:

  第一条呢,韩国出兵,帮助美国打越南战争,韩国人为美国人流血。

  第二条呢,美国人出钱、出设备、出人,帮助韩国搞工业化。

  美国人同意了。

  于是,韩国先后派出了三十多万的兵力,投入越南战场,参战十年时间,付出了五千多条人命的代价,和美国人结下,深厚的血盟。

  图:越南战场的韩国军队

  那么,“血酬”是什么呢?

  美国人给韩国的回报是,把战时大量军需物资的订单,交给了韩国,包括海量战争物资生产和供应,军港机场等战时建筑项目的承包……等等各种。

  这样一下子,韩国的经济,就开始腾飞了。

  大量的工厂,像雨后春笋一样,平地而起,就业率飞速上升,全国经济,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越南战争,韩国获得了美国的工业技术支持,美国向韩国给予了大量的技术援助,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帮助韩国,建立了韩国的科学技术院,为韩国走向工业化,培养高端技术人才。

  在经济方面,很快,韩国就通过参加越南战争,淘到了第一桶金。

  淘到第一桶金之后,韩国总统朴正熙,用这笔巨款,做了这几件事:

  第一, 迅速开办大量的技术学校,火速培养了两百万的工科人才,为韩国的国家重工业和轻工业,做了充分的人才储备。

  第二, 提高关税,将西方工业产品抵挡在外,投入巨资,在国内扶持民族工业,例如船舶、汽车、钢铁等等。

  与此同时,朴正熙在国内,宣传国货,并鼓励韩国人举报走私外国货,这一切,都是为了迅速培养民族产业的快速成长。

  

  图:朴正熙(1917年11月14日-1979年10月26日),韩国第3任、第5届至第9届总统

  读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明白了,为什么直到今天,韩国人都是那么“爱国”,那么的热爱韩国人自己的国货,那么团结,那么“排外”。

  其实,都是他们的历史给逼迫的。

  韩国人已经在日本人的铁蹄之下,做了50年的亡国奴。

  他们,实在是不愿意,再做亡国奴了。

  所以,对于当时的韩国人来说,要做强国,要做强国,要做一个强国。

  

  这,就是当年韩国人的唯一一个,团结一致的梦。

  那么,怎么样才能迅速成为一个强国呢?当年以朴正熙为首的班子,深刻地认识到,强国的关键,在于工业化。

  当时的韩国人亲眼看见,日本人在战后,紧跟美国人,通过朝鲜战争,获得战时订单,并因此捞到战后的第一桶金,并为日本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于是,韩国人学习日本,把日本的故事,几乎是完完整整地,复制了一遍:通过追随美国人,参与越南战争,获得美国的战时订单、金融支持和技术支持,为韩国的迅速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化。工业化。工业化。

  朴正熙的班子,虽然在许多其他方面遭到后世人的批评(例如许多人批评朴正熙独裁),但是,朴正熙和他的班子,在紧紧咬住“工业化”三个字不放,引领韩国人迅速从一个农业国转变成一个工业国,应该说,朴正熙,确实是有贡献的。

  【历史启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第一种人,一事无成,对社会没有贡献,默默无闻,没有人赞美,也没有人批评。第二种人,做了许多实事,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但是同时也做错一些事,因此,许多人赞美,也有许多人批评。那么试问,我们可不可以作出很大贡献,但同时又不犯错呢?答案是:几乎不可能。因为,你事情做多了,总有做错的时候。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是要做第一种人呢?还是做第二种人?

  我的看法是:尽量做第二种人。如果实在做不到,那么,请你至少做到,尽量少批评第二种人。

  因为,正是第二种人承受被骂的代价,奠定了你的幸福生活。

  如果你觉得长见识、有收获,请转发朋友圈或微信群,分享给亲朋好友。

  欢迎加入

  冯老尸的朋友圈子

  防失联,

  请加冯学荣备用公众号“冯老师畅谈古今”

  长按扫码 即可关注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