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筋的危害 长期跑步坏处?跑步常见的五大下肢伤害!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1-18 14:09:55
分享:

  “3-2-1-起跑”全民都在跑,最近的跑步风尚也是一样,由明星引领大家跑起来。跑步实际上是身体不断向地面撞击的运动,速度越快、腾空越高、时间越长,对身体产生的撞击力就越大,没有适当准备就贸然长跑,就会产生膝盖和脚的运动伤害。

  跑步着地产生的地面反作用力是走路的3-5倍,大多数的伤害都是劳损类,下肢肌肉变得越紧绷,就会干扰到跑步时大小腿的活动功能和力学,也会影响骨盆、下背部和臀部的姿势,都会降低跑步的效率,并增加受伤的机率,若没有适当的复健和休息,将损伤降到最低,根据统计有50-70%的复发机会,以下将介绍跑步常见五大下肢运动伤害。

  由于跑步时的地面冲击力由脚底上传,根据统计75%的受伤发生在膝部或以下位置:膝部:25-30%、小腿及胫骨:20%、髂胫束(连接臀部和膝头外侧的细长结缔组织):10%、阿基里斯腱:8-10%、脚底(如:足底筋膜炎):10%。

  伤害一:“抽筋”跑步时,肌肉不断的出力收缩后,柔软度就会变差;身体不断输出能量,体内部份电解质也会被消耗而失去原有平衡,当有突发状况,跑者需要更多的肌力,或是肌肉被快速牵拉,就会产生 抽筋的症状。下肢需要出力的肌肉都有可能会发生,其中小腿肌是抽筋的第一名!跑步中发生此状况,建议降低跑步速度,于场边拉筋至疼痛缓解,若有补给站立即补充水份或食物。

  伤害二:“髂胫束摩擦症候群(跑者膝)”,髂胫束负责担任跑步时支撑的角色,收缩时会随着膝盖弯曲角度产生一些位置上的前后变化,过度频繁的弯曲打直膝盖或是髂胫束变紧,会与大腿外侧骨头产生摩擦,骨突被摩擦久了,就会产生热,通常有一特定痛点于膝盖的外侧。跑步中发生此状况,建议缩短跨步距离,减少单脚站时间,轻敲大腿外侧而非痛点,即可暂时疼痛感,赛后或是平常需要进行髂胫束的放松,并训练臀肌。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