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主要内容 丝绸之路手抄报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6-14 21:19:56
分享:

手抄报1:丝绸之路基本介绍


丝绸之路,简称丝绸之路,泛指陆上丝绸之路,大致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武帝派张骞开辟的通往西域的陆上通道,从都城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到达中亚、西亚,与地中海国家相连。它最初的功能是运输中国古代生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著作《中国》中把丝绸之路命名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通过丝绸贸易的一条西域交通道路。这个术语很快被学术界和公众接受并正式使用。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也叫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至隋朝,兴盛于唐宋,转型至明清。这是已知的最古老的海上航线。

2014年6月22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同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个通过跨国合作成功申请的项目。

2013年9月,中国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愿景与行动》。

历史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主干道,但为什么河西走廊没有“丝绸之门”,却有“玉门”?早在2000年,在文献记载丝绸之路之前,东西方文化交流路线就开通了,但不是为了出口丝绸,而是为了进口和田玉。“丝绸之路”这个名字是德国学者的“发明”。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丝绸之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它是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一条西部交通道路。这个术语很快被学术界和公众接受并正式使用。后来德国历史学家霍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和考古资料,将丝绸之路进一步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古代中国从中亚到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的陆路贸易交流通道。

传统丝绸之路起于中国古都长安,经中亚各国、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到达地中海,止于罗马,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接亚洲和欧洲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丝绸是最具代表性的商品。几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基督徒、外交官、士兵和学术研究人员一直沿着丝绸之路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古代中国和西方之间所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统称。还有西汉张骞开通的西域“西北丝绸之路”的官方通道;有“草原丝绸之路”,向北到蒙古高原,再向西到天山北麓,进入中亚;从长安到成都到印度有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从南阳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至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海上丝绸之路”。

手抄报二: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时期。从中国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同时,还有一条从中国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在海上丝绸之路中起次要作用。至于汉代丝绸之路的南中国海路线,《汉书·地理志》记载了汉武帝派遣的使者和招商局的商贾出海的航次,说:从日本南部或徐闻、合浦乘船出海,沿中南半岛东海岸南下,五个月到达湄公河三角洲的杜源。沿中南半岛西岸北行,四个月后在湄南河口驶往陆毅。此后,它沿着马来半岛东岸向南航行,用了20多天到达,弃船在此登陆,越过地峡,又走了10多天才到达首都鲁。登船在印度洋向西航行后,用了两个多月才到达黄志国。回国后,我从黄之南下,没有到任何国家,然后直飞东方,八个月到达马六甲海峡,停泊在皮宗,最后航行了两个多月,然后从皮宗航行到了日安县的祥林县。

宋朝以后,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广州、泉州、杭州的海上航线日益发达,而且越走越远,从南阳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至非洲东海岸。人们称这些海上贸易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西汉时期,开通了粤南至印度半岛的海上航线。汉武帝灭南越后,海上贸易规模由海上拓宽,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汉末三国正处于丝绸之路由陆路转向海路,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与曹魏、刘舒在长江上作战和海上交通的需要,孙吴积极发展水军,舰船的设计和制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技术先进,规模大。三国背后的其他南方政权一直与北方对峙,也促进了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魏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从广州出发,经过海南岛东海域,经过西沙群岛,到达南海各国,再经过马六甲海峡,驶向印度洋、红海、波斯湾。对外贸易涉及1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以丝绸为主。

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隋唐以前,即公元6世纪至7世纪,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乱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乱阻断,海上丝绸之路被取代。

到了唐朝,随着中国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和非洲大陆的航线相继开通和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主要渠道。

宋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明显提高,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中国商船的航行能力大大增强。宋朝大部分时间与东南沿海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广州成为最大的海外贸易港口。

元朝在经济上采取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海外贸易。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国家和地区扩展到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对外贸易管理法。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也进入了全盛时期。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已扩展至全球,进入高峰期。郑和七下西洋是明政府组织的大型航海活动,曾到达亚非39个国家和地区,对达·伽马开通欧洲至印度的地方航线和麦哲伦的全球航行起到了主导作用。“广州—拉美航线”东航,从广州出发,经澳门出海,到达菲律宾马尼拉港,穿越海峡,进入太平洋,向东至墨西哥西海岸。

明清时期,由于政府的禁海政策,广州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在比唐和宋朝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空之前的全球循环贸易,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前夕。鸦片战争后,中国失去了海上力量,沿海港口被迫开放,成为西方倾销商品的市场。从此海上丝绸之路走向衰落。这种情况贯穿了整个民国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使臣、商人纷纷西迁,西域使臣、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绸和纺织品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和今天的新疆运到西亚,然后运到欧洲,把西方国家的稀世珍宝输入中国大陆。这条连接中国和西方的重要陆路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主要的海上交通路线,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下一页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