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手抄报 长征手抄报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30 07:05:23
分享:

长征手抄报:长征概论

长征,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由长江南北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大战略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同年11月和次年4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军分别开始了长征。1935年11月,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第六军团组建第二军团。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军长征历时两年,向十一省转移,最长行程约25000里。

长征手抄报:长征胜利的意义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从危险走向安全。30年代红军长征,是震惊中外的大事,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粉碎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跨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原,克服了许多困难和障碍,跨过了十四个省,战斗了几万里,终于在陕甘地区陆续会师,成功地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从此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把中国革命从危险转到安全。中国共产党以陕北为根据地,把中国革命的胜利推向全国。

2.红军长征的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的总方针。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在党中央领导下奠定西北民族革命基础,把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边疆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伟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陕北,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洛川会议、瓦窑堡会议等一系列历史性会议,发出了全国抗日的伟大号召,妥善解决了xi事变,积极加入国民党抗日,最终取得了全国抗日的伟大胜利。

3.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和政策符合中国国情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在总结长征经验时指出:“长征是谁胜利的?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无法想象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没有照搬外国的理论,而是立足于自己的实际制度、政策、方针和路线,与盲目照搬和照搬外国理论的博古、李德等人进行了坚决而持久的斗争,最终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路线和斗争路线的胜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和政策的正确性。

4.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和毛泽东军事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是我们党成熟的重要标志。正是由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我们党才能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独立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使中国革命从危险走向安全,走上顺利发展的道路。

5.长征的胜利给了中国共产党坚实的革命基础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坚实后方。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了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基点,将革命辐射到全国。红军到达陕北后,与陕北红军共同巩固根据地,最终把延安建成中国的“红色首都”。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经验对全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建设和“三三制”原则的确立与土地改革的巩固得以进行。一方面,形成了最广泛的中间势力,进行共同革命;另一方面,边区政府的建设也为我们党后来取得政权和建设政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长征手抄报:长征的起源

提到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提出“长征”、“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等概念时,所知甚少。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实施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红军总政治部并没有把这一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之为“突破”、“反攻”、“西进”等。同年11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作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已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给黔北工农群众的报告》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公报》中称赞“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其势正在席卷”,从而首次提出“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增加,“长征”的属性从“千里”逐渐增加。

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上通过的决议中指出:“一方面,一支军队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空以前的伟大事业”。九月十二日,中共中央在俄国会议上作出的《关于张同志的错误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两万多里的长征”。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成功结束了长征。同一天,毛泽东指出,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的总结,行程最多的是25000英里”。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华北和蒋介石背叛华北的宣言》中明确指出,红军“走过了二万五千多里的长征”。跨过中国十一个省的疆域,凭着一年多的艰苦奋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终于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加入了原陕西、甘肃两省的红军。

这是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文献记载。随着红军长征英雄业绩的广泛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战略转移的专用名词。

下一页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