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习规律 宝宝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5-28 23:33:19
分享:

  从默不作声到能说会道,如果不细细体会宝贝的这个说话过程,它恐怕会如流星般划过我们的记忆。但是,如果为他们写份成长记录,才会发现一路下来,竟有着那么多的变化与不同。

  0~3个月:简单音节阶段

  此时宝贝的发音是从反射性发声开始的,哭叫是宝贝第一个月的主要发音。在这个月内,宝贝学会了调节哭叫声的音长、音量和音高,能用几种不同的哭叫声来表示他们不舒服、叫人来或要吃奶等不同要求。

  因此,如果妈妈能对3个月以内的宝贝给予频繁的语言刺激,就能够增加他的发音概率。宝贝的许多非自控性发音,特别是长时间的连续发音,往往都是在妈妈的逗引下发生的。

  4~8个月:连续音节阶段

  大概从4个月起,宝贝的发音增加了很多重复的、连续的音节。6个月之后,宝贝开始有近似词的发音,有的音开始具有某种意义。当他独自玩的时候,或对妈妈的逗弄做出反应的时候,都会操练起那些更接近说话的声音。

  因此,爸爸妈妈每天应分别与宝贝讲讲话,这样不仅能让宝贝听到不同的话语声,而且还能近距离观察大人们讲话时的口舌运动,以便模仿发音。注意说话时要声音柔和,并运用不同的语调,最好伴以夸张一点的手势,这样更便于宝贝记忆。例如说

  “再见”时每次都是挥挥小手,而不是抓抓小手或勾勾手指,这样宝贝才能辨认并学会这些词。

  9~12个月:学话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宝贝所发出的不同的连续音节明显增加,近似词的发音也越来越多,并且开始真正理解大人们的了。比如问他“妈妈在哪里”,宝贝能把目光或头转向妈妈或用手指向妈妈。在这一阶段,婴儿已可以理解大约230个词,如“走”、“看”等。

  因此,当宝贝试着学习一种新语音时,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当然宝贝第一次尝试发的新语音也许并不准确,妈妈可以用多种形式示范正确发音,但切忌用“不对”来否定!这会打消宝贝说话的积极性。

  1岁—1岁半:单词句阶段

  此阶段,宝贝常用一个单词表达一个句子。比如,“妈妈”这个词常反映多种意思:让妈妈抱,要吃东西,要某玩具等。所以妈妈此时又多了一重身份,即宝贝的翻译官。

  因此,扩大宝贝的词汇量是妈妈此时的主要工作。要注意,在让宝贝掌握新词汇时,要使用简短的话语,别让大量多余的语言淹没了要教的新词。可以变换句中的其他成分,但一定要突出所教的词。如名词“球”,妈妈可以说“这是球,海洋球馆里到处是球,有红色的球、白色的球、蓝色的球……宝宝快接住这个球!……”在说“球”这个单词时,要加重语气,予以突出强调,这种频繁、夸张的刺激,可以使孩子较快地掌握这个单词。

  1岁半—2岁:双词句阶段

  此阶段,宝贝的说话积极性非常高,出现了“词语爆炸现象”,应该是宝贝掌握词语的第一个关键期。

  因此,我们要主动把所有宝贝感兴趣的东西都木厌其烦地说出来,可以结合图片、图书、电视、电影、参观、浏览等进行。

  2岁~2岁半:初步掌握口语阶段

  此时,宝贝能用3~5个单词组成的句子来与人交谈。因此,要让宝贝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2岁半—3岁:目标口语初步发展阶段

  此时,宝贝的词汇量迅速增加,对新词极感兴趣。开始会用人称代词。逐渐喜欢听故事,并能理解故事的简单情节,对文学语言也非常感兴趣,并且愿意模仿。一个故事往往可以不厌其烦地听数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但是说话还不太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

  因此,可以让宝贝把听过的故事复述出来,复述的可以是一个优美的词或一个句子。要让婴宝贝反复听,反复说,甚至也可以用表演的方式来帮助宝贝再现作品的有关内容。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