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晕症 眩晕症

编辑:
发布时间: 2020-12-31 17:12:09
分享:

眩晕的原因

眩晕分为真眩晕和假眩晕,病因不同。

真正的眩晕

真正的眩晕是眼睛、本体感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感或自我旋转感。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可分为眼性眩晕、本体感觉性眩晕和前庭性眩晕。

1.前庭性眩晕:主要由前庭系统疾病引起,如梅尼埃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死等。大多数症状很严重,而且经常复发。

2.眼睛眩晕

眼性眩晕分为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

生理现象:在火车上长时间盯着窗外的风景,会出现头晕,铁路眼震;在高桥上低头看脚下的流水,会感觉到自己的逆向运动和眩晕,是视觉和动觉刺激诱发的生理性眩晕,离开环境症状就会消失。

病理性眼性眩晕:通常指眼疾,如急性眼肌麻痹,可引起复视和眩晕。

3.本体感受障碍引起的眩晕:又称体位性眩晕,见于脊髓空孔疾病,梅毒患者深部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引起的眩晕。

非前庭性弦晕

假性眩晕多由全身性疾病引起,如心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神经官能症等。,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头晕症状。患者感觉“飘”,没有清晰的旋转感。

眩晕症状

眩晕的病因不同,症状也不同,可分为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种。

周围性眩晕

原因:内耳迷路或前庭部分和前庭神经颅外部分(在内耳道内)病变引起的眩晕为周围性眩晕,包括急性迷路炎和梅尼埃病。

主要症状:

①眩晕为剧烈旋转,持续时间短。头位或体位的改变可明显加重眩晕。

②眼球震颤:眼球震颤与眩晕并存,多为水平或水平加旋转性眼球震颤。通常没有垂直眼球震颤,但幅度是可以改变的。几个小时或几天后,眼震可减轻或消失,看健康侧眼震更明显。头位诱发的眼震是疲劳,温度诱发的眼震多见于半规管麻痹。

③平衡障碍:多为旋转或上下摆动、左右摆动、站立不稳、自发倾倒,多为静态直立试验眼震慢相方向倾倒。

④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脸色苍白。

⑤常伴有耳鸣、听力下降,但无脑功能损害。

中枢性眩晕

病因:指前庭核、脑干、小脑、颞叶引起的眩晕。

主要症状:

①眩晕相对较轻,持续时间较长。是旋转或向一侧移动,闭眼后可以缓解,与头部或身体位置的改变无关。

②眼球震颤呈块状,可为单一垂直型和/或水平旋转型,可长期存在而不改变其强度。眼球震颤方向与病灶侧不同,自发倾倒方向与静态直立试验方向不同。

③平衡障碍:表现为旋转性或向一侧移动的感觉,站立不稳,多数眩晕与平衡障碍不一致。

④自主神经症状不如周围神经症状明显。

⑤无半规管麻痹、听力障碍等。

⑥可能伴有脑功能损害,如脑神经损害、眼外肌麻痹、面瘫、延髓麻痹、肢体瘫痪、颅内压增高等。

眩晕应该做哪些检查

1、前庭功能检查:

(1)临床或床边前庭功能检查:包括直立倾倒试验、站立不动试验、扭颈试验等。

(2)眼球震颤

(3)眼震电图

(4)平衡姿势图

2.收听功能检查

3.影像学检查:CT、MRI等。以确定是否有任何头部职业、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4.其他医学检查:包括血压、心电图、生化检查等。

眩晕的危害

1.眩晕患者在发作期会旋转呕吐,还会对迷路、前庭、耳蜗器官造成损伤,引起耳蜗毛细胞死亡、前庭功能丧失,进而引起耳鸣、耳聋、共济失调等危害。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思维衰退、头痛痴呆、脑血栓、脑出血、偏瘫、中风偏瘫,甚至猝死”。

2.中老年患者多发眩晕发作,可影响脑血管调节功能和脑微循环,加重脑供血不足,诱发脑梗死。

3.影响沟通,缩小生活圈子,增加精神压力等。

4.发生眩晕时,容易造成跌倒、骨折,尤其是在正常活动如坑、井、过马路、徒步等发生眩晕时,会造成严重后果。

如何治疗眩晕

1.病因疗法

眩晕的病因很多,涉及到各个科室,如耳鼻喉科、眼科、骨科、内科等,有的是一些疾病的综合症状。所以治疗眩晕,首先要找出眩晕的病因,根据病因治疗。

(1)前庭功能为可逆性眩晕,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浆液性迷路炎。治疗要针对病因。一旦病因解除,眩晕消失,前庭功能即可恢复。

(2)一次性对前庭功能造成不可逆损害的眩晕,如化脓性迷路炎、突发性耳聋、前庭神经炎等。,虽然病因学被去除,迷路或前庭功能被完全破坏,前庭功能无法恢复,所以需要依靠前庭中枢补偿来消除眩晕。

(3)前庭功能的波动性损害或不可逆损害,如动脉硬化或高血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等。难以治愈,治疗效果差。保守治疗无效者,手术治疗可行。

2.对症治疗

(1)发生眩晕时,保守治疗应选择最舒适的体位,避免声光刺激,解除思想顾虑。

(2)前庭神经镇静剂异丙嗪(酚胺)、地西泮(地西泮)等。

(3)阿托品和山莨菪碱用于预防呕吐。

(4)利尿药、脱水药如呋塞米、甘露醇。

(5)血管扩张药银杏叶提取物、丹参、川芎嗪等。

(6)激素泼尼松和地塞米松。

(7)维生素C和维生素e。

(8)吸氧一般采用高压氧或5%二氧化碳混合吸氧治疗。

3.按摩疗法

头晕也可以通过按摩来治疗。

手部按摩

(1)拇指按在神门穴上3 ~ 5分钟,双手交替感觉疼痛。神门穴常用于治疗心脏和各种精神疾病。定期按摩此穴,可安神安神,补益心气,对眩晕有治疗作用。

(2)用拇指按中柱穴3 ~ 5分钟,以感觉酸痛,双手交替按摩。中柱穴所在的经络穿过耳朵,所以经常按摩中柱穴对耳性眩晕有治疗作用。

(3)用拇指挤压关冲点3 ~ 5分钟,以感觉酸痛。按摩关冲穴可以补充气血,关冲穴也有泻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气血失调引起的眩晕。

(4)拇指按内关穴3 ~ 5分钟,感觉酸痛。经常按摩内关穴,可以调理体内阴阳、脏腑、气血,缓解头晕、呕吐等眩晕症状。

(5)拇指按手三里穴50次,力度适中。手三里穴属于大肠经,与胃经相通。该方法可调节胃肠功能,健脾和胃,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头晕。

(6)拇指按在手的耳反射区5分钟,以透热为宜。此法可调节内耳前庭平衡功能,恢复平衡器官,缓解眩晕。

(7)将拇指按在手颈部的反射区5分钟。这种方法可以缓解颈部疲劳的紧张感,从而缓解头痛和头晕的症状。

足部按摩

(1)用大拇指按下利尿穴1 ~ 2分钟,感觉酸痛。李度穴是阳明胃经的终点。定期按摩此穴,可醒脾健胃,促进脾胃清理,降浊运化食物,缓解脾胃虚弱引起的头晕,改善恶心呕吐症状。

(2)用拇指按涌泉穴3 ~ 5分钟,感觉局部发热。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补肾强身,缓解眩晕症状。

(3)拇指按在风龙穴上50次,稍感疼痛为宜。定期按摩此穴可调和脾胃,加强气血循环,促进水液代谢,降低甘油三酯含量,对耳源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4)拇指平推足内耳迷路反射区,直至眩晕缓解。按摩内耳迷路反射区,可以调节内耳前庭平衡功能,恢复平衡器官的平衡功能,因此可以缓解眩晕。

(5)拇指应捏住脚的小脑和脑干反射区1 ~ 3分钟,感觉酸痛。经常按摩这个反射区,有养心安神、醒脑开窍的功效,对治疗眩晕有很好的效果。

耳部按摩

(1)用拇指和食指挤压耳朵上的神门穴1 ~ 3分钟,以感觉酸痛。神门穴有镇静止痛作用,经常按摩该穴可缓解眩晕。

(2)用拇指和食指挤压耳结节区1 ~ 3分钟。按摩结节区可平肝熄风,清热泻火,缓解头痛头晕等常见头晕症状。

(3)食指压在耳朵皮层下反射区1 ~ 3分钟,感觉发热。此法益肾健脑,醒脑开窍,安神定志,治疗眩晕效果良好。

(4)食指压在耳朵肾反射区1 ~ 3分钟,感觉酸痛。此法可补肾气,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治疗眩晕。

4.其他治疗

眩晕的病因复杂,涉及学科广泛,但有些眩晕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通过复位治疗治愈,疗效良好。眩晕疾病的外科治疗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和适应症。

眩晕吃什么药

眩晕的原因很多,要对症治疗。治疗的药物很多,但中药效果更好。在这里,我们将介绍治疗眩晕的中药,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1.痰浊眩晕,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胸闷、头胀、苔白等。,此时适宜祛湿祛病的药物,如天麻、陈皮、白术、半夏、茯苓、生姜等。常见的食疗有天麻助脑汤、茯苓白术膏、黄芪连欣粥等。

2.肝阳上亢型眩晕,主要表现为头痛、口苦、舌红、烦躁。适合吃清肝药,如天麻丸、珍珠长寿膏等。芹菜荷叶粥也有一定疗效。

3.痰浊瘀阻型眩晕是痰浊型疾病加重的表现,可表现为耳鸣、头痛、苔黄等。此时需清热化痰,可用半夏、黄芩、天麻、竹茹、陈皮等药。

4.肾虚眩晕主要由过度疲劳和肾精不足引起,主要表现为耳鸣、腰酸背痛、皮肤暗沉、脱发等。此时,枸杞、核桃仁、鸡蛋、黑芝麻可以水煎或制成核桃糊,有助于缓解症状。猪腰枸杞粥也有同样的疗效。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