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后遗症 脑水肿症状、后遗症?脑水肿能治好吗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3-18 09:52:09
分享:

什么是新生儿脑水肿?新生儿脑水肿其实是一种脑水增多,脑容量增大的脑部疾病。是脑组织对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一般由先天因素、难产窒息、急性感染、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引起。

新生儿脑水肿一般导致颅内高压,损害脑组织,常见于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血管病、颅内占位性疾病、癫痫发作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中毒性痢疾、重症肺炎等全身性疾病。

同时,如果是急性感染引起的脑水肿,可在感染后24小时出现脑水肿,表现为发热、畏寒、昏迷、局部病变等。

颅内压增高的儿童往往不能报告头痛,病情发展迅速。呕吐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伴有呼吸不规律、惊厥、昏迷、瞳孔变化、高血压和脑疝的高发率。

新生儿脑水肿的原因

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新生儿脑水肿的症状和病情不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应该了解新生儿脑水肿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帮助有效治疗。

脑积水的原因很多,其中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先天畸形。如中脑导水管狭窄、横膈膜形成或闭锁、脑室孔闭锁畸形、脑血管畸形、脊柱裂、小脑扁桃体疝等。

2.感染。胎儿宫内感染,如各种病毒、原虫、梅毒螺旋体引起的脑膜炎,不能及早控制,增生的纤维组织堵塞脑脊液循环通道,或胎儿颅内炎症也可堵塞脑池、蛛网膜下腔、蛛网膜颗粒粘连。

3.流血。颅内出血引起的纤维化,劳动损伤引起的颅内出血吸收不良等。

4.肿瘤。可阻断脑脊液循环的任何部位,多在第四脑室或脉络丛乳头状瘤附近。

5.其他原因。一些遗传性代谢疾病、围产期和新生儿窒息、严重维生素A缺乏等。

新生儿脑水肿的症状

新生儿脑水肿有哪些明显的症状?边肖会给大家讲解一下,让大家能形象地了解新生儿脑水肿的情况,从而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简单来说,新生儿脑水肿的主要表现为:①呼吸不规律;②昏迷;③惊厥;④瞳孔变化;⑤呕吐;⑥高血压;⑦视神经乳头水肿;⑧前进隆起;⑨头痛等。静脉注射甘露醇(1g/kg)后,4小时内症状明显改善。除了呼吸不规律外,新生儿颅内高压常伴有呼吸缓慢或肌肉紧张松弛。

同时,除了上述简单易见的症状外,还应注意脑损伤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会导致失语、意识不清等严重症状。

1.脑损伤的症状

常见症状为癫痫和瘫痪加重,或水质扩大,影响语言运动中枢,从而引起运动性失语。脑损伤后,如果症状逐渐恶化,则更多考虑脑水肿。弥漫性脑水肿可因不受控制的局限性脑水肿,或开始时的弥漫性脑水肿而继续扩散至全脑。

2.颅内压升高的症状

症状为头痛、呕吐、躁动、嗜睡甚至昏迷。眼底检查可见眼乳头水肿。早期代偿症状如生命体征变化、脉搏呼吸减慢,高血压如脑水肿、高颅内压可导致脑疝。

3.其他症状

影响额叶、颞叶、丘脑前部的脑水肿可引起精神障碍,严重者出现发热、意识不清、昏迷。颅内压升高也会引起精神症状。有时体温适度升高,脑水肿累及下丘脑,可引起下丘脑受损的症状。

新生儿脑水肿的诊断

根据新生儿脑水肿的一些症状,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这些指标对婴儿进行明确的诊断,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婴儿的情况。

1.主要指标

呼吸不规则或缓慢,小于30次/分钟。

前囟门抬高,或问诊时有张力,或前囟门明显增大,短时间内头围增大。

瞳孔大小不等,光反应慢或消失。

2.次要指标

昏迷或浅昏迷。

痉挛。

肌肉张力的变化。

血压升高,足月儿收缩压> > 12kPa,早产儿收缩压> > 10.7kPa或血压降低< < 6.7kPa,伴有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等休克症状。

有严重感染或围产期窒息或颅脑损伤史。

根据一个主要指标和两个以上的次要指标,我们实际上可以对新生儿脑水肿做出临床诊断。

新生儿脑水肿的治疗

事实上,在新生儿脑水肿的治疗中,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主要是预防围产期窒息,提高产科技术,及时处理宫内窘迫,尽早结束分娩。出生后窒息的婴儿应及时复苏,以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

一般认为,如果经过综合复苏措施,抢救20分钟后自主呼吸仍未恢复或阿普加评分仍低于1分,则说明大脑已遭受严重不可逆损害。

1、一般待遇。

保持安静休息,保证呼吸道畅通和输氧,保持血压、血糖、血电解质在正常范围,及时纠正酸中毒。

2.重症监护。

监测心肺、血压、颅内压和脑电图,密切观察体温、呼吸、意识、眼冲量、瞳孔大小、前囟和早期惊厥。保持血气和酸碱度在正常范围内。当出现心功能不全和休克时,应及时治疗。

3.保持热量并适当限制液体量。

一般在出生后3天内,液体量应限制在每口60 ~ 80毫升/公斤,输液速度为每小时4毫升/公斤。每天葡萄糖摄入量为10 ~ 20g/kg,使血糖保持在4.2 ~ 5.6mmol/L,必要时应给予静脉营养。碳酸氢钠应慎用,以免加重脑水肿。

4.抗脑水肿治疗。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可综合治疗。

5.人工冬眠疗法。所有急性脑水肿和发热患者应在2 ~ 3小时内体温降至35 ~ 37℃,维持亚冬眠12小时左右,解除冬眠药物,逐渐复温。

6.氧自由基清除剂。选择维生素e、维生素c、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

7.液体疗法。给予等渗或高渗碳酸氢钠溶液纠正酸中毒,并根据情况边补充边脱。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