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观是什么 什么是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普世价值观有哪些危害)

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3-17 22:10:17
分享:

近年来,以自由、民主和人权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普世价值”观念在中国思想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受此影响,有人声称“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学习和实践普世价值的结果”,有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普世价值”混为一谈,甚至令人震惊地说“拒绝普世价值就失去了作为人类社会正常一员的资格”。其实,“普世价值”是否存在、“普世价值”是什么、“普世价值”的本质等基本问题一直存在争议,需要深入分析。

“普世价值”的形成过程

“宇宙”这个词来自希腊语,意思是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而“价值”是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是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要-满足关系的范畴。“普遍性”和“价值”两个词结合并发挥其影响,经历了宗教化、学术化、再政治化的过程。“普遍性”这个概念最早是早期基督教教派用来争夺影响力的,后来的教派则发起了“普遍性运动”,认为“教会是一个超国家、超国家、超阶级的普遍实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讨论了“全球伦理”问题,提出了“普世价值”的概念,试图建立一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底线伦理”。随后,“普世价值”转化为“普世价值”,政治化,成为西方价值观的名称和意识形态渗透的工具。

目前所谓的“普世价值”,是指超宗教、超国家、超阶级,为任何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所认可的价值。其基本内容是自由、民主、人权等。,这是一些西方国家强烈提倡的。它们被认为具有广泛和永恒的“普遍性”,并在世界范围内实施。

政治化“普世价值”的形成不仅是资本主义自身价值普遍化的结果,也与长期存在的“西方中心主义”有关。这种“西方中心主义”要么认为西方文化优于非西方文化,要么认为西方文化的特征和价值观具有普遍性,代表着人类发展的方向。20世纪末,美国学者亨廷顿主张:“普遍文明的概念有助于捍卫西方文化对其他社会的统治,以及这些社会模仿西方做法和制度的必要性。普遍主义是西方对付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2010年,有关国家在其国家安全战略中明确指出,有四个持久的好处,第三个是“尊重国内外的普遍价值观”,并详细阐述了促进“普遍价值观”的战略措施。至此,“普世价值”成为少数资本主义国家贯彻自身价值观、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前沿武器。

“普世价值”的实现策略

马克思曾经指出,每一个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都会变得越来越抽象,他们更倾向于“以普遍性的形式给出自己的思想,并把它们描述为唯一合理的、普遍的思想”。在封建时代,忠孝节义的观念一度被视为“万世长存”,而在资本主义时代,自由、民主、人权则被标榜为“普世”的价值观,并得到广泛宣扬。

一种是混淆主客观差异,把特殊价值扩大为普遍价值。自然科学可以超越国界,发现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普遍规律。但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有着完全不同的主体差异,不仅不同的主体会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判断,同一主体也可能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判断。价值观虽然比较普遍,但世界上不可能有普世的价值观。西方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但如果一概而论,无疑会将丰富的“一个世界,多个声音”扭曲为单调的“一个世界,一个声音”。

二是抹去具体和抽象的区别,把有限的价值夸大成永恒的价值。普遍价值论者往往从“永恒人性”和“普遍伦理”中推导出“普遍价值”的合理性。其实价值的问题和人性、伦理的问题是一样的。它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共性,但本质上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动态具体的历史内涵。恩格斯指出,不存在“绝对适用于”所有阶级的“永恒道德”。在消灭私有制和阶级,从而“在一个偷窃动机已经消灭的社会”之后,如果有人宣称“绝不偷窃”是道德原则,那只会被嘲笑。同样,价值作为社会存在意识的反映,反映了具体的有限社会实践的发展水平。抽象的“普世价值”,和永恒的人性、普世的道德一样,是不存在的虚幻的东西。

第三,无视中西差异,将世俗价值观装扮成神圣价值观。归根结底,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是资本主义等价交换原则的概念反映,是西方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社会产生的世俗价值观,但它们披上了神圣的外衣。其实不仅仅是因为中西方的差异,同样的概念内涵不一样;在宏观层面上,民主与集权、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永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片面地、神圣化了某些价值要素,最终会影响这些价值的实现。

90年代苏联解体,很大程度上是“普世价值”影响的结果。当时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的核心是“超越意识形态”,把“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维护在高于一切的地位。结果苏联逐渐走上了不归路。21世纪以来,一些国家以武力为后盾推行“普世价值”,不仅制造了国际人道主义灾难,而且客观上助长了恐怖主义的滋生和蔓延,造成了诸多悲剧。

“普世价值”的利益还原

"一旦思想离开了兴趣,它们就会出丑."价值无非是利益的自觉反映。所谓“普世价值”可以归结为资本主义的一系列特定利益。

首先,“普世价值”是追求“普世”经济利益理念的表达。“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急于流动...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世界上所有的法律。”占据尽可能大的市场,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是资本一贯的“普遍”追求。资本主义发展到国际垄断阶段后,更需要超越国界,建立跨国产业链来获取超额利润。“普世价值”就是这种利益驱动的观念的表达。

其次,“普世价值”是谋求全球霸权的意识形态武器。早期,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发动世界大战来寻求霸权。现在,一些国家改变了他们的方式,促进“全球一体化”,积极“输出民主”,并试图以新的方式实现他们的目标。其中,利用信息传播的优势来推动“普世价值”,旨在通过成为价值标准的识别者而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领导者。

第三,“普世价值”包含意识形态斗争的战略企图。“普世价值”理论家打着“淡化意识形态”的旗号,一步步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侵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最终达到不战而胜,用西方制度模式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效果。在这方面,我们绝不能放松警惕。

在新的历史时期,世界上价值观的交流、融合和对抗的局面更加清晰。一方面要学习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包括西方文化的精华,促进自身发展;另一方面,要增强价值自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示“中国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相关阅读
热门精选
孩子 皮肤